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楊繼繩:高崗秘書回憶不一樣的高崗事件

對於高崗事件,官方作結論時,稱之為「陰謀活動」和為加強個人權力而進行的「無原則」活動。新華社退休高級記者、《炎黃春秋》雜誌副社長楊繼繩,曾兩次訪談高崗秘書趙家梁,解密與中共官方結論不一樣的高崗事件。

高崗墓碑在文革中被紅衛兵砸掉半截

第一次訪談:2001年9月26日,在趙家梁的北京寓所。

我是1952年5-6月間調任高崗秘書的。馬洪、安志文兩人熟悉我,梅行也熟悉我。那時馬洪是東北局的副秘書長。我是從東北局宣傳處副處長調任高崗秘書的。調動工作是由馬洪、梅行執行的。安志文是東北局工業局的,曾經是高崗秘書。我到高崗處以後,正趕上開舞會,我不會跳舞就和一個人在一旁下棋。正下著,一個高個子靠近了我們,他身穿白襯衫,戴眼鏡,在一旁支招,讓我的對方這麼走,那麼走。不一會說,你不行,我來,就跟我下了起來。下了一半,又被別人請去跳舞去了。他走後才知道這就是高主席。他愛下棋,輸了還不認輸。他這個人不拘小節,開會時當眾捲起褲腿,揪下腿上的毛,用手擰了擰,用火柴點著,滿屋都是臭味。

高崗進京,是我和安志文陪同。那是1952年10月初。來京後又回瀋陽安排工作,是1952年11月正式來北京工作的。

高崗在北京的情況我是清楚的。1954年2月「高崗事件」發生後,我是管教組組長。不過,在這之前我不知道他有問題。他的問題是我作管教組長以後才知道的。對高崗的管教工作由周恩來負責,我同周直接聯繫。有什麼事周直接跟我講,有的讓我向高崗轉達。在管教期間,高崗寫了《我的反省》(長達兩三萬字),是他自己寫自己抄的,我也幫了忙。在管教早期,我和安志文住高崗家,幫助高崗穩定情緒。開始馬洪也在高崗家呆過,也是幫高崗穩定情緒。後來馬洪成了高崗的「五虎上將」之一,就不來了。

1954年3月,東北局召開會議,揭發高崗問題。會議由羅瑞卿負責,安志文作為知情人去參加會議,就不住在高崗家了。

現在還活著的人知道「高崗事件」的人只有我、馬洪、安志文、郭峰。

最近幾年,就高崗問題我給中央寫過信。但沒有任何回音,中央對我的信是什麼看法我不清楚。我不只一次寫信,最後一封信是1999年冬天寫的,都沒有答覆。

《黨的文獻》雜誌在2000年第一期、第二期連續刊載了楊尚昆「回憶高崗事件」的文章,我看了,這文章有不實之處,有可疑之處。我給編輯部打過電話,提過意見。他們說要來看我,當面談。我同意他們來,兩三個月了,一直沒有來。楊尚昆當時是中央副秘書長,他是有資格說清楚的。這裡面涉及毛、劉和中央其他領導人,很複雜。

「高崗事件」涉及習仲勛和西北局一大批幹部,小說《劉志丹》的事情也是和「高崗事件」相聯的。所以,「高崗事件」影響非常大,不僅影響中央幹部,也影響西北幹部,不僅在黨內有影響,在社會上也有很大影響。所以我向中央寫信。

高崗進京以後中央對他的態度有四個過程:

首先是器重;第二是注視,即觀察;第三是懷疑;第四是決心行動。

因高崗和劉志丹建立了陝北根據地,使中央紅軍長征後有了落腳點,所以中央到陝北後很器重他,讓他當西北局書記。在這個崗位上他執行中央精神,和大家一起,又把陝北建成了抗日和向全國發展的出發點。兩點論:落腳點,出發點。

1946年,作為西北局書記的高崗主動要求去東北。先到東北北滿分局,任副書記兼軍區司令員。陳雲任書記。陳雲讓高崗當書記,高崗執意不肯。兩人合作得很好,打土豪,建立了北滿根據地,使東北工作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在這個過程中高崗起了重要作用。從1946年到1948年,東北工作進展很快。1946年,東北局改組,林彪當書記,彭真當副書記,林彪在前方,高崗在後方(陳雲到遼東去了,羅榮桓有病,高崗主持工作)。新的東北局執行了中央方針,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由10萬大軍發展到百萬大軍。林彪率軍入關以後,高崗為東北局書記兼東北軍區司令員、政委、東北人民政府主席。據說是林彪經過西柏坡時向中央推薦高崗的。

高崗積極主張抗美援朝。他在東北主持工作時,承擔了抗美援朝的後勤任務。所以彭德懷說:要說給軍功章的話,後方有洪學智和高崗。

在1952年進京以前,中央對他的器重,不是他個人鑽營,不是搞權術的結果,而是由於勤勤懇懇的工作,在西北、東北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2年抗美援朝接近尾聲,東北的經濟建設全面展開,全國也開始搞建設。中央成立計劃經濟委員會,調高崗任計委主席。當時他已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中央軍委副主席。那時的計委不是現在的計委,地位是很高的。各大區的一把手都是計委委員。彭真、馬洪、安志文是專職委員,後來從河南調張璽任常務專職委員,主持日常工作。

1952年9月20日到25日,高崗將到北京時,毛主席給高崗發了兩份電報,問高崗什麼時候到京,他好派車去接他。這是很少有的情況。高崗一下火車就被接到東北駐京辦事處(翠花灣,在西單六部口裡面)。《黨的文獻》上楊尚昆的文章說接到東交民巷,是不對的。楊尚昆肯定知道高崗被接到翠花灣,可見這篇文章不是楊尚昆寫的,只是用他的名字。有人說現在的三里河的幼兒園當年是高崗的住處,不對。這個幼兒園原來是計委領導人辦公的地方。高崗、李富春、賈拓夫都在這裡辦公,但鄧子恢沒在這裡辦公。當時有一種說法:「五馬進京,一馬當先」,當時調進京的五個大局書記:東北局書記高崗,中南局副書記鄧子恢(實際主持工作),西南局書記鄧小平,西北局副書記習仲勛(書記是彭德懷)。高崗排在第一位是很自然的。

高崗到北京後就著手籌辦計委。計委的籌辦是高崗一手操持的。調幹部,選地點。同時他還參加中央的領導工作。當時中央沒有常委,只有一個「中央小會」,高崗是參加「中央小會」的成員。他以什麼名義參加的,我不清楚。有人說他是書記處書記,不對。所謂「中央小會」是毛主席和幾位中央政治局委員,毛、劉、周、朱、董是經常參加的,鄧小平、陳雲、彭真有時參加,有時不參加。高崗是每次都參加的。

那時中央傳閱文件時,傳閱的順序是:毛、劉、周、朱、高,高崗排在第五位。在1953年過年前後一段時間(半個月到一個月間),周總理批給中央領導人參閱的文件時還批主席、高崗,把高崗排在主席之後。當時傳閱的東西很多,開始沒注意,後來還是我提醒高崗:這不行,很危險。高崗給總理打電話,叫總理千萬不要這麼寫。在高崗的再三要求下,總理才改了過來。

從當時辦公室的安排也可以看出中央對高崗的器重。當時中央領導人的辦公室在中南海西樓。一層只有兩個人辦公,就是毛主席和高崗。他們兩個人的辦公室在斜對面,中間隔一個會議室。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的辦公室都在二樓。中央領導開會就在一樓會議室,他們開會時我就坐在高崗的辦公室,開會前,毛主席談笑聲聽得很清楚。

毛主席起草的東西常給高崗看,聽取意見。我記得1953年春天,山東省委書記向明寫的報告(關於新「三反」的),毛主席用鉛筆寫了很長的批示,第一個送給高崗看。後來以正式文件下發。這些都說明,高崗在毛主席心目中地位很高。

1953年3月5日,史達林逝世。中央討論誰去蘇聯參加悼念。開始提到讓高崗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去,高崗還作了些準備,後來是讓總理去的。毛主席到蘇聯駐北京大使館去悼念,高崗隨同毛主席去大使館。

很多事情表明,當時的高崗在中央有很重要的地位。

1953年6月,蘇共中央通知我黨,派一個負責人去蘇聯聽取蘇共中央的一個緊急通報。中央討論結果讓高崗去。這個緊急通報的內容是「貝利亞事件」。高崗帶回了蘇共中央給中共中央的信和一些有關貝利亞的資料,其中有貝利亞在史達林面前說中共中央壞話的情報。後來有人說,貝利亞說中共中央的這些壞話是高崗提供的,說蘇共中央把高崗出賣給毛澤東。這些說法都是靠不住的,如果貝利亞的這些壞話是高崗提供的,既然蘇共中央出賣高崗,為什麼要高崗帶回來呢?既然出賣高崗,高崗為什麼還要帶回來呢?

1953年二、三月間,劉少奇提出關於中共中央人員安排名單,劉起草,徵求高崗意見,高提了意見,認為這個名單只是人員安排,不解決實際問題。四、五月間,安子文起草了一份八大政治局委員的名單,有薄一波,沒有林彪,「有薄無林」。安子文這個名單怎麼送到主席那裡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主席讓機要秘書把這個名單直接送給高崗看,看後就帶了回去。事先高崗不知道有這個名單。主席對安子文提的這個名單很不滿意。主席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批評安子文:一個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哪來這麼大的權力搞這麼一個名單?安子文當即作了檢討。毛主席說,這次到此為止,不許對外泄露。

高崗以為,安子文沒有那麼大的膽量,是劉少奇讓搞的。高崗覺察到毛主席在這件事上對劉少奇不滿,他沒有聽從毛主席不外傳的交代,在與一些領導幹部個別交談中,講了這個名單問題,藉以攻擊劉少奇。由此高崗犯了一個錯誤。

總之,從1937年到1945年在陝北,從1945年10月到1952年10月在東北,高崗做了工作,這是客觀事實。從1952年10月到1953年6月,高崗受到器重,受到信任,也是客觀事實。

我的看法是,毛主席、黨中央在對他器重、信任的同時也在注視他,考察他。這對於用幹部來說,也是合乎情理的。

1953年過年,高崗在家裡(東交民巷8號)召開了僅有的一次、唯一的一次計劃委員會議。在北京的計委委員除特殊原因外都到了,連朱老總也來了。我記得林彪因病沒來。會議從上午開到下午四點,中午飯也沒有吃,北京飯店送來一些小燒餅充飢。會議內容是聽取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對我國「一五」計劃草案的意見,以及蘇聯對我們提供的資源和幫助。是宋劭文、白楊兩人介紹的。宋回國第二天就向高崗匯報,第三天就開這個會。在過年期間開這麼大的、這麼重要的會議,有點打破常規,從而引起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說高崗雷厲風行,也有人說高崗標新立異。這些閒言碎語會傳到中央的。其實,這個會是經毛主席同意的。毛不同意高崗不敢開這樣的會。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過年會議」問題。

有一次學習蘇共19大馬林科夫的報告,學習蘇共中央關於經濟建設的報告。這次學習是毛主席親自主持的,每天都開會。計委內部也學習討論。我向高崗匯報,商業局長劉明夫寫的學習心得不錯,他講到商業庫存過多影響經濟建設。當時庫存有20多萬億(舊幣,合新幣20多億)。高崗很欣賞劉明夫寫的這個材料,在中央學習組上介紹了這一看法。毛主席聽了也很高興,說:好,就是要這麼學習,要聯繫實際。高崗沒有來得及說這是別人的心得,不是我的。參加會議的人認為高崗沒有這麼高的水平,這肯定不是高崗的。毛主席表揚了高崗,還批評了商業部。這一下議論就來了:高崗沽名釣譽,拿別人的東西求表揚,以後這也成了一條罪狀。

關於東交民巷車水馬龍的問題。高崗住東交民巷,他家門口車很多,有人向中央反映,高崗家門前車水馬龍,這引起了中央的猜疑。高崗主持計委工作,各地到北京來開財經會議的人,總要到他家來談些事;那時蘇聯出了「貝利亞事件」,有些人也來高崗家打聽蘇聯出了什麼問題,再加上5月份後每個周末東交民巷有舞會,來跳舞的領導人不少。東交民巷車水馬龍是事實,但不是高崗搞什麼名堂。

1953年3月,黨代會上,毛主席說,他感到有些不正常的情況,頂了回去。什麼不正常情況?他沒說。我想,在這一段時間內,所謂「頂了回去」的有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高崗有一次對主席講,有些同志對劉少奇有意見。毛說:少奇是好人,人家有意見你要制止,有意見可以對劉少奇當面講。這是1953年春天的事。

第二件事是名單問題。安子文的名單(八大政治局委員名單)毛讓機要秘書給高看,高沒有發表意見。按正常情況,高崗有意見會直接跟主席講的。實際上高崗對這個名單有意見。「有薄無林」,認為這個名單不是安子文搞的,而是劉少奇放的試探氣球。高崗沒有向主席講自己的意見,是不正常的。後來高崗問張三李四看到這個名單沒有,這也不正常。主席在會議結束時說:這事到此為止,不要外傳,不要泄露。高崗泄露了,這是錯誤。但是,後來說這個名單與高崗有關,不對。在毛主席的機要秘書給高崗看以前,高崗不知道有這個名單。安子文的名單「有薄無林」在當時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林彪那時身體不好,已經休息三年了,中南局的工作實際是鄧子恢負責。高崗認為劉少奇有意安排薄一波,不安排林彪。1953年2月,劉少奇曾拿出過一份中央領導人分工的名單,毛主席批評的不是這個名單。

關於財經會議。中央財經會議是1953年6月中旬到8月20日開的,開了一個半月。主席說:財經會議是我主持,我召開的。雖然我不參加,但說財經會議另有後台,另有司令,我就是後台,我就是司令。這個會議批了薄一波。財經會議結束了,毛召集各大區領導人談話,東北局找了高崗、張明遠談話。要他們謙虛謹慎,要團結虛心,各大局各有特點,東北搞得好也有他的有利條件。其他大局也有優點。這次談話是有針對性的正面教育。這次談話中還說:「有人告訴我大權旁落,政權、財權、黨權都在別人手裡。這種說法不對。共產黨就是這一個司令部,再沒有別的司令部。」這裡說的另外一個司令部不是指東交民巷8號。那時說是黨權、政權、財權都落在當年白區工作的人手裡。當時財權由薄一波掌握,組織部由安子文掌握,政法由彭真主持。他們都是在白區工作的,都是劉少奇所屬的幹部,不是毛主席身邊的人。毛主席告訴高崗,「大權旁落」是譚震林對他說的。毛主席說,這個說法不對,我們黨就是一個黨,沒有白區黨、根據地黨。毛主席對高崗講這些,是提醒高崗。張明遠走了之後毛又讓高崗留下來說:譚震林「大權旁落」的話是錯誤的,但也反映了一個事實。

還有一件事也引起了人們的猜疑。在財經會議後期,高崗和軍隊地方一些領導幹部一起去看望林彪。當時林彪在西山養病。高崗事先沒有跟毛主席和中央講,事後也沒有向中央和主席報告。十幾位高級幹部,有的是參加財經會議的領導幹部,有的是軍隊的領導幹部,浩浩蕩蕩地去林彪那裡,引起了毛主席和其他人的猜疑。當時衛生部向中央打了報告,說林彪怕風、怕光,怕人打擾。所以看林彪的人很少,現在這麼多人一起去,當然會引起中央和毛主席的重視。人們會猜想,你們搞什麼名堂?你們是不是議論了財經會議?是不是議論了劉、薄的問題?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炎黃春秋2013年第6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110/470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