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占中清場對比蔣介石處理南方"一二九"運動 懷念民國!圖

—錄以備考

作者:
雙方談到了黃昏,教育部向政府轉達學生出兵抗日的要求,最高當局密令一定辦到,著備車護送學生安全返蘇滬。其時路軌已以修復。兩地大學生遂乘火車返原地。東吳學生乘的是外國貴賓所乘的車廂,裝飾華美,且有教育部次長與教育司司長「護送」,因為座位已滿,這兩位高官全程陪立。南方的「一二九」運動告一段落,幸在無一學生受傷,無一學生被捕。比一比這次香港的雨傘革命,連民國時代都懷念起來。
 

1931年918事變後,蔣介石在中央大學大禮堂向國民政府參議院發表演講,遭到國立中央大學、金陵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燕京大學、聖約翰大學等校學生的圍堵。

這次香港的雨傘革命,令人懷念港英時代,懷念民國時代。我想起一九三五年冬蘇州東吳大學那場學生運動。

眼看香港的價值觀發出蟲鳴般的啁啾,這座屬於西方自由世界的挺拔大廈逐漸傾圮成斷壁殘垣,莘莘學子揭竿而起,掀起一場犀燃和平抗爭的雨傘革命。占中,方興未艾,路途艱難。

山轉水遞,不著言詮,我又不覺想起父輩曾津津樂道的古城一場學運。那時,我尚未出世。而「六四」雖是壯年,卻人不在北京。而今,又垂垂老矣。始終只有聽的份,看的份。愧然!

又想重提聽來的那場古城學運,發生在一九三五年。古城則是家鄉蘇州,不像北京上海學運多人記載,蘇州學運,嘿嘿,連蘇州人自己也不知道空山下的什麼靈雨。

老民國時代,江浙雖是人文薈萃之地,也不過幾所大學,蘇州有間東吳大學,是美國辦的教會學校,規模小小的,僅文、理、法三學院。聽家父說,三十年代,只有四百來名學生。那時,共產黨在國立和私立大學很活躍,國民政府高官與江南一帶的殷實人家都怕子弟進去會「赤化」,而東吳是教會學校,所以很受歡迎。另外尚有一個原因,上海大學多些,但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唯恐送子弟入去不好好讀書,學壞。東吳的大學生成了天之驕子。

一九三五年冬,熱河繼東三省而喪失,北平學生於十二月九日上街,要求抗日救亡。消息傳到上海,上海的大學生響應,集合起來奔赴南京,向國民政府請願,要求出兵抗日。東吳大學的學生很快獲悉,決議去南京匯合上海同學,作抗日請願。

東吳是教會學校,但很開明,並不強求個個學生信仰基督,政治上也頗開明,不會幹預學生的愛國行動。其時,東吳的校長是楊永清,楊一九○九年畢業於東吳,後去美國華盛頓大學深造,獲法學士、文學士雙學位,後由美國佛羅里達南方大學授予名譽博士銜。這間大學國內很多人知,因梅蘭芳也是該校的名譽博士。

扯開了,且說東吳的幾百學生浩浩蕩蕩趕到火車站,這時天剛放亮,晨光曦微,車站上已布滿軍警,連路軌都拆去幾十根,以阻止學生赴南京。學生與在場的總指揮警察局長談判,要求修復路軌通車,局長拒絕,學生代表發火,狠狠地摑了局長一巴。局長心虛,一則學生們群情洶湧,二則也不知動手的學生背景如何,非富則貴幾可難定,若是哪個政要高官之子,可吃不了兜著走,遂態度軟化,哀求不要再打。但修復路軌費時,局長答應學生要求,調集十幾輛長途汽車送學生去無錫會合上海學生去寧。

東吳學生到達無錫是早上九時許。火車站人山人海,原來上海學生因無錫也大量拆軌,行不得也。於是蘇滬兩地學生與國民政府教育部代表談判,學生要求通車赴寧,教育部則要求學生回原地,談判失效,學生與包圍他們的軍警憲兵衝突。國民政府比北洋軍閥人道得多,不用真槍,不放催淚彈,只用水龍頭噴射。據說,因為已入冬,水龍頭若直射衣衫盡濕會淋病,故用「掃街式」,射地洗腳好快後退,或「下雨式」,高噴若下雨可趕緊躲避。既然如此,學生無懼,退退進進,擾攘了好一陣,直至軍警出動馬隊,趕學生離開車站,逼進附近一個公園內,軍警圍園。那時已中午,公園販賣部的食物都給學生買光了還不夠,幸有大批無錫市民隔著籬笆拋燒餅饅頭入園內,老婆婆不夠力,竟有小兵幫手拋送,學生看了哈哈笑。

雙方談到了黃昏,教育部向政府轉達學生出兵抗日的要求,最高當局密令一定辦到,著備車護送學生安全返蘇滬。其時路軌已以修復。兩地大學生遂乘火車返原地。東吳學生乘的是外國貴賓所乘的車廂,裝飾華美,且有教育部次長與教育司司長「護送」,因為座位已滿,這兩位高官全程陪立。南方的「一二九」運動告一段落,幸在無一學生受傷,無一學生被捕。

比一比這次香港的雨傘革命,超勁胡椒噴霧,八十七枚催淚彈,黑社會,拒絕對話⋯⋯唉,不但令人懷念港英時代,連民國時代都懷念起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開放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205/482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