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資本外流或引爆中國萬億外債地雷

瑞銀集團對中國價值1萬億美元的無對沖外債的風險發出警告,分析師們看跌美元的押注將在2015年解除。

香港南華早報》12月24日報導稱,瑞銀駐香港的亞洲銀行研究主管Stephen Andrews表示,由於國際貿易的擴張和外匯管制的放鬆,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匯率和利率衝擊。大和資本市場預計,自2008年以來套利交易資本流入約為1萬億美元,這些資金追逐中國境內與海外的殖利率差。大和資本市場預計人民幣2015年貶值5.7%。

Andrews說,資本控制和創紀錄的外匯存底將幫助中國央行應對類似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類似情形,當時由於該地區貨幣暴跌,企業無力償付債務。「這可能很快變得非常難受」,他在12月12日接受採訪稱。「歸根結底,你無對沖、有槓桿地借錢,你麻煩了。」

Andrews說,這裡一切發生的機制是:大陸企業在本土銀行存入20%的資金獲得信用狀,拿著這個文件從香港銀行獲得低息美元貸款,因為香港的銀行認為信用狀是無風險的支票,有擔保人的全額擔保。

這些企業將美元打回大陸,以美元為抵押獲得更多信用狀,進一步加槓桿。然後,這些資金被用於中國的高利率、常常高風險的信託產品,或投入大幅上漲的股市。投資賺到的錢用於償還美元借款。

根據香港金管局的數據,截至9月底,香港銀行業大陸相關貸款為3.06萬億港元(3,940億美元),占其總資產的14.7%。Andrews表示,他的估算更高,因為他還包括了商業匯票,以及金管局數據沒有包含的其他形式貸款,例如姊妹公司間的公司轉帳或銀行本土分行與海外分行間的信用狀。

「市場上太多廉價美元供人借用」,大和在香港的高級經濟學家賴志文12月16日表示。「如果你只需將資金放在中國,套利加升值大約5%的回報,何樂而不為?」賴志文預計,自2008年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以來,流入中國的套利交易資金大約1萬億美元,其中3,800億美元偽裝成商務款項流入中國。

在美聯儲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將其基準利率降至0-0.25%並啟動債券購買計劃以來,全球市場就充斥著流動性。與此同時,穩定的經濟和趨緊的貨幣環境推高了中國的債券利率,擴大了相對於美國國債的利率溢價。中美10年期國債利率之差在2011年達到創紀錄的235個基點;隨後,該差距已經收窄至154個基點。

Andrews說,亞洲金融危機之前的泰國與當今中國的共同點不多。相對於中國9.2萬億美元的GDP,債務依然相對較低。他說,中國總體存貸比比較健康,而且中國外匯存底在6月底達到4萬億美元的最高水平。

研究諮詢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駐北京的分析師陳龍說,中國海外負債一直與經濟同步成長,銀行也很健康,足以消化吸收利率或匯率的變動。「人民幣控制在中國人民銀行手中,而且沒有誰有足夠資源對抗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存底」,他說。

事實上,人民幣兌美元已經跌至6.2260元,是2009年以來首次年度下跌,因為這兩大經濟體的貨幣政策開始分化。在更快的就業增長令美聯儲可以在10月份結束其創紀錄的刺激政策、為明年預期的加息鋪平道路一個月之後,中國在11月份自2012年以來首次下調貸款利率。彭博美元即期匯率指數2014年上漲了10.3%。

交銀國際中國研究主管洪灝在12月17日的研究報告中表示:「隨著2015年美元息差交易轉弱,國際資金流入中國的勢頭可能反轉。」

雖然中國11月份取得574.7億美元貿易順差,但由於政府打擊虛假出口單據,當月出口增幅降至4.7%。對香港出口成長1%,而9月份和10月份分別為34%和24%。到第三季度末,外匯存底降至3.89萬億美元。

「很多年來,中國的高利率吸收了很多美元流動性」,大和的賴志文說。「很多看起來很正常的貿易順差都是假的,都是短期投機性套利交易資金流。當這些錢離開,影響可能很大。」

惠譽駐香港的分析師Sabine Bauer表示,雖然向持有信用狀的中國企業貸款令香港的銀行規避了企業風險,但這讓它們承受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第三季度,中國銀行業壞帳出現2005年以來最大增長。「如果中國銀行體系有問題,無論是真正的問題還是感覺的問題,都會蔓延到香港的銀行,它們的流動性可能會收緊」。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南華早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102/494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