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飛虎隊:戳破所謂「波音之父」王助的大泡沫

—戳破所謂「波音之父」王助的大泡沫——兼談中國人無處不撒謊無處不摻假

作者:
仔細想想這實在是一件很諷刺很滑稽可笑的事情:因為這個所謂的「波音第一任總工程師」以及「中國航空工業的奠基人」王助實際上跟現在這個中共國毫無關係,因為他早在1949年就已經隨國民黨逃亡台灣了,實際上他是跟中共國敵對的另外那個「中華民國」的航空工業奠基人。現在他已經去世了,所以就又有了可以利用來做統戰宣傳的價值了。

大家可能會說:飛虎兄,你看共產黨不順眼,至於把中國人全都給罵了嗎?這個我心裡也常常感到矛盾苦惱,就我現實生活中相處的人來說,先不論好壞,也先不管與我關係親疏,他們其實日常忙碌奔波的都是生計,忙於談論關心的都是工作好壞收入多少房子車子票子孩子,現實生活中倒也真沒看到有誰去議論和關心中國和美國誰才是老大之類的無聊問題。所以通常我大罵中國人的時候還是下意識地把我還看得順眼的人給排除在外了的。

但是一旦大家上了網,那個瘋狂勁頭,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瘋狂附和中共為「統戰」為「維穩」專制統治煽動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宣傳而起鬨(就像魯迅說的那樣:中國人的民族本性就是永遠的「合群的自大」),讓我強烈地感到:還真的是很難把中國人和中共區分開來。

特別是你們看看這些削尖了腦袋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地鑽到西方世界來的中國「海外僑胞」,他們在中國時大多是因為什麼計生啊,強拆啊,下崗啊,黑打啊,腐敗啊,環境污染啊,食品安全啊,子女教育啊等等問題被逼得生存不下去不得不削尖腦袋千方百計鑽到美國來,但是一旦他們偷渡成功或移民成功或騙取政治庇護成功,馬上就個個都搖身一變變成了「海外愛國人士」馬上就搖身一變變成了中共使領館「統戰」「維穩」專制統治而煽動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反美宣傳滲透活動的忠實擁躉,為之瘋狂賣命附和起鬨。

這些活生生的現實,讓我強烈地感到:還真的是很難把中國人和中共區分開來。

言歸正傳,現在我們要來釐清另一個中國人製造的黑幕,前面我們說到:「一開始不太清楚最初是從哪個起點上吹起來這個大泡沫的」,這是針對中文宣傳而言,但是中文的宣傳泡沫,即使是無中生有而起,它也要有一個源頭,受到了一個啟發,那麼這個泡沫的最初源頭是在哪裡呢?

原來居然是在波音公司打工的一些中國裔員工最早炮製出來的:

「在波音工作的很多華裔工程師,特別是BoeingAsiaAmericanProfessionalAssociation(BAAPA)的會長唐克(KeyDonn)先生,多年來在大量的史料中進行篩選和考證,搜集了很多關於王助的資訊【他「篩選」和「搜集」了「多年」,其實也就只有波音官網上那寥寥兩三句話中順帶提及的「Boeing's first aeronautical engineer」】。

他們的辛苦沒有白費,2005年8月,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在「紅色穀倉」(波音早期的辦公室,現為西雅圖飛行博物館的一部分)舉行了盛大的王助個人主題展覽的揭幕儀式,出席儀式的是航空業界的領袖人物,包括波音的中國總裁王建民先生。」

你們注意看這些參與者的背景,很明顯的是在中共主導下的「海外愛國華僑」的「統戰」活動。

前面我們不是還說到:「波音的官方資料里自始至終就是沒有把這個所謂的「波音之父」「波音公司創辦人之一」王助給封為高於其他人的什麼「總工程師(chief engineer)」,而只是普普通通的「engineer」」嗎?

但是我後來還真在波音網站上一個名為「companyoffices(公司辦公室)」的分頁面下面赫然看到這樣一段中式英文(但是這個「companyoffices」頁面,你單獨打開它是打不開的,應該是掛靠在波音官網資料夾下面的非正式文檔):

「Wang Zhu was the first chief engineer hired by Boeing in1916. Wang was born in Beijing. He studied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at Armstrong Technical College in London an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Boston. He designed the Boeing Model C seaplane, the company’s first successful airplane.」

大家可能會說:飛虎兄,你這下可傻眼了吧?你考證了半天說「波音的官方資料里自始至終就是沒有把這個所謂的「波音之父」「波音公司創辦人之一」王助給封為高於其他人的什麼「總工程師(chief engineer)」,而只是普普通通的「engineer」,但是現在真有一份波音官網上的資料說他是「chief engineer」,而且設計出了「the company’s first successful airplane」。

我說,你們先別忙著得意,這還是我告訴你們的,我不告訴你們你們還根本不知道。但我為什麼告訴你們這個?因為這是一段一看即知的某個在波音打工的中國裔員工悄悄篡改塞進去的私貨!

我當時一眼之下就看出了破綻:先不說那麼明顯的中式英語,你只要一看其用詞,用的居然是只有中國人才用的標準的漢語拼音書寫名字Wang Zhu(他甚至能把Zhu(助)和Zu都分得清清楚楚!)和Beijing,而我們前面已經看得清清楚楚了,真正母語非中文的真正美國人對王助的名字都是稱之為英文式的Wong Tsoo!而且真正的外國人對北京的稱呼也是Peking而非Beijing!

這樣的破綻和馬腳還不夠明顯嗎?

大家可能會說:飛虎兄,你也太武斷了點嗎?你僅僅就憑這兩個中國人式的用詞Wang Zhu和Beijing就絕對性地斷定為這是中國人幹的,萬一是某個懂中文的老外加進去的呢?

別著急,我還有另外更有力的證據:當我搜索這段文字時,我才發現這段文字還莫名其妙地出現在另一篇闡述波音公司供貨商政策的文件中間,跟上下文完全沒有任何邏輯聯繫,就這麼莫名其妙地突然就毫無關聯地插在了這篇闡述波音公司供貨商政策的文獻中間:

「Boeing has had an established, formal small business and supplier diversity program in place since1951.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 knowing that the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wasn't even established until1953.

But even before that, Boeing success was built on diversity.

In1916, the year of the company's founding, Wang Zhu was the first chief engineer hired by Boeing. Wang was born in Beijing. He studied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at Armstrong Technical College in London an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Boston. His work designing a seaplane for the U.S. Navy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a generation of new airplanes.

Throughout the years, Boeing has sought and found creative ways to promote opportunities for small businesses and we work with our first-tier suppliers to ensure that they too develop opportunities for diverse suppliers.

We're proud of our diverse supply base, and are committed to expanding it further. We know that our continuing success depends on it.」

http://www.boeingsuppliers.com//esd/index.htm

事情到了這一步還不夠清楚嗎:某個在波音公司打工的中國裔員工,操著不熟練的中式英文肆意篡改波音公司網站上的文件,由於不熟悉英文,造成在很多無關聯的段落中都生搬硬套地插入了這段篡改後的文字,波音公司網站方發現後應該是進行了刪除,但沒有刪除乾淨的地方就留下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幾段怪象。

事實上,在中共操縱下挾裹海內外中國人對西方世界特別是針對美國的有計劃的文化滲透行動,已經製造了無數潛伏在美國工商企業界和政界的中共臥底,商業間諜,軍政特務,文化特務,這已經是世人眾所周知的公開的秘密了。

中國人們,你們還可以繼續去干篡改美國歷史的勾當,但是拜託敬業一點,不要再露出這麼多低級的破綻。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人吹噓這個王助的這些讓人笑掉大牙的無恥濫言:

「他站在國際飛機設計製造行業的最前沿」

「才驚天下」

「中國人在世界飛機製造史上留下了絢麗的一筆」

「波音能有今天的翹楚地位,離不開一個中國人」

「如果沒有中國人王助,美國波音公司的故事可能會是另外一個版本」

受這種無恥無知浮誇爛吹的宣傳攻勢的影響,再加上由於不熟悉航空史,乃至於很多還算相對客觀實誠的人,雖然並不覺得這個王助真有那麼神,但也相信了「他對波音公司做出了重大貢獻」「功不可沒」,甚至就連我,在一開始還沒有更深入地去了解波音公司的歷史以及整個航空史的初期,也覺得好像他還真是跟波音有一段舉足輕重的因緣。

一直到我無意中看到波音官網上History欄目中赫然把麥道飛機公司和休斯飛機公司的歷史跟波音公司的歷史排列在一起,我感到奇怪:麥道公司和休斯公司不是另外的兩家公司嗎?(這個麥道公司其實也是兩家不同公司麥克唐納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合併而來的)但疑惑之餘才突然醒悟到:原來現在這個波音公司根本就不是一百年前那個波音公司!

因為現在我們所熟知的這個「波音」公司是在經歷了一百年來的無數次的拆分,重組,併購,合併的基礎上重新建立起來的一個所有權完全不同的公司,實際上它跟一百年前那個由威廉·波音草創的小作坊式的「太平洋航空器材公司」基本上早已經沒有了任何實質性關係(甚至那個王助當年在那裡打了幾個月工的那個公司當時連名字都不叫「波音」公司,當時是「太平洋航空器材公司」)。

因為早在1934年,由於聯邦政府的反托拉斯法案,由威廉·波音創始的那個「波音」公司就已經被拆分成了三個獨立的公司,甚至一度退出了航空運輸領域,而威廉·波音本人,在心灰意冷之下,也辭去了公司職務,撤出了所有股份,從此徹底退出了波音公司。也就是說,現在這個「波音」公司跟當年那個「波音」公司實際上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關係。

連老闆都換了,當然早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公司。

更不用說,後來這個「波音」公司又在其後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不斷地拆分,重組,併購,合併(其中就包括了跟此前半個多世紀裡跟「波音」毫無關係甚至曾是競爭對手的麥道公司休斯公司等等之間的合併),才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見的這個跨國航空帝國的形態。

也就是說,沒有原來那個「波音」公司,也會有另一個「波音」公司,因為航空市場始終在那裡。

那麼,既然如此,波音公司為何還要在其官方網站上將當年由威廉·波音創始的那個「波音」公司乃至麥道公司休斯公司等等都排列在波音公司的歷史上?

因為美國人也有跟中國人一樣的好大喜功的毛病,特別是對於商業企業這種營利性機構來說,儘量將自己的歷史拉長,不失為一種擴大市場影響力的有效手段,而且雖然沒有實質上的關係但至少名義上是當年那個波音公司的繼承者,倒也無可厚非(波音公司甚至將此前半個多世紀裡跟「波音」毫無關係甚至曾是競爭對手的麥道公司休斯公司等等都算在了自己公司的歷史之內)。

這是其一,還有其二,也就是說即使真像是中國人宣傳的那樣「王助幫助波音公司賺到了第一桶金」,但是,那跟「他站在國際飛機設計製造行業的最前沿」「才驚天下」「中國人在世界飛機製造史上留下了絢麗的一筆」的胡吹浮誇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實際情況是:自從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以來,十幾年間,西方各國大大小小的飛機製造公司(或者說飛機製造作坊)如雨後春筍一般紛紛冒出,即使不說是多如牛毛,但數不勝數應該是差不多的,而遲至1916年才創建的波音公司在當時只是不起眼的小字輩。

而由威廉·波音和另一個創始人喬治·韋斯特維爾特兩人共同設計製造的波音第一款飛機B&W(乃至其後的改進型B&W―C),其實只是在另一家飛機公司馬丁公司設計製造的飛機的基礎上的仿製品,其實就是不折不扣的山寨機。(這個馬丁公司就是後來波音公司在軍用機領域的競爭者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前身之一)

你就可想而知當時的「波音」公司以及這個所謂的「波音第一任總工程師」王助的真實水平是什麼。根本不是什麼「他站在國際飛機設計製造行業的最前沿」「才驚天下」「中國人在世界飛機製造史上留下了絢麗的一筆」!而實際就是一個山寨模仿的小作坊的打工仔的水平。

更不用說早期年代那種原始飛機的粗劣技術水平,大概也就跟今天小工坊里製造一台拖拉機的技術水平差不多(實際上常有新聞報導很多農民個體戶在自家就能製造出那種原始小飛機)。實際上前述那個波音第一架飛機B&W以及其改進型B&W―C即使在當時也僅只是低技術水平的民用水上飛機及教練機,並非高科技水平的作戰飛機。

事情剖析到這一步,基本上已經真相大白,不過還有一段小花絮:中國人在不擇手段地拼命造假吹噓這個「波音第一任總工程師王助」的同時,出於煽動反美的卑劣心理,以一種變態偏執的受迫害妄想狂熱編造種種王助「受到了嚴重的種族歧視」的指控。

但是,我們稍稍一想就應該能察覺到編造這些「種族歧視」謊言的這些中國人有多麼弱智和下流無恥:既然僱傭這個王助的美國人昨天還在把他「視為天降貴人」「極力推薦」,怎麼一轉眼間就突然「嚴重的種族歧視」他了?這到底是美國人精神錯亂了還是中國人狂犬病發作了?

關於這個「種族歧視」的問題,有一個在美國國務院工作的華人寫了一篇考證文章中有所澄清,這篇文章總體上來說還算客觀公正,雖然在技術問題上相對於我所知的並無多少新鮮之處,但他也明白指出王助只是「公司第一位工程師」,委婉地表示了王並非什麼「公司的首任總工程師」而只是其在履歷中自稱。其文引據史料事實,對於所謂「種族歧視」的反駁很有力:

http://blogs.america.gov/mgck/2012/08/22/wong/

「此後沒過幾個月,王助在1917年11月回到了祖國。對於王助功成名就後突然回國,許多人很不理解,但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就想當然地簡單編造出「種族歧視」作為王助不再在波音繼續工作的理由。

然而,考諸事實,無論是王助個人、當時同行的回憶,還是現在可以看到的各種歷史資料,有關王助回國的原因,與「種族歧視」沒有絲毫的關係。所謂的「種族歧視」,主要是說美國軍方擔心最高航空機密被泄露,不許王助進入飛行測試場地。這種說法顯然不符合當時情況的。根據現在可以看到的資料,王助不但可以設計C型機,還可以駕駛飛機上天試飛。根據當年西雅圖報紙的報導,威廉·波音十分信任自己的員工,允許他們試飛自己設計的飛機。事實上當時的飛機設計工程師只有王助,這件事曾引起當地媒體的關注,媒體報導說王助可以試飛新型飛機,而他是一個雄心勃勃,希望在這方面有所作為的年輕中國人。我沒有在歷史記載中找到王助曾駕機試飛的資料,但王助被允許駕機試飛卻是確鑿無誤的,他也曾在畢業前,到飛機駕駛學校學習過駕駛,會駕駛飛機;波音的飛機,都是由自己的員工試飛的,軍方只負責驗收。

此外,王助設計的是教練機,並非什麼軍用戰鬥機,沒有什麼航空機密可言,波音公司設計的飛機,都是在工廠附近海上起飛試飛的,沒有嚴格的進入試驗區不進入試驗區的規定,用現在軍方試飛區套當時的試飛,根本是張冠李戴。

王助在公司成功獲得軍方大筆訂單後不到半年,就離開了波音公司回到大陸發展。其中原因,可以從與他一起同時回到大陸,也是他最知心的朋友、同行巴玉藻的有關記載中得知一二。。。可見,王助,巴玉藻、王孝豐、曾貽經四人結伴同時回國,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建立自己國家的飛機製造廠。說王助回國是因為受到「種族歧視」,不但貶低了王助報效國家的宏圖大志,也是強加給美國軍方的不實指控。」

當然,我倒不是很想要為美國人打抱不平,而只是就事論事而已,而且美國人自從里根時代結束以後,因為要搞多元化,已經越來越變成一幫認錢不認人的賤貨,也實在是不值得再為這些賤貨去抱什麼不平了。

我倒是真正想警醒大家的是:中國人以後真應該人人都要有這樣的覺悟:官媒上要是再有誰吹噓他什麼在國外獲得了什麼成就為國爭光揚眉吐氣之類的屁話,你們就應該回答他:你在美國得沒得什麼第一關我屁事啊,老子又沒有因為這個事情多領到一分錢工資,說不定你出國花的錢還是貪污的公款(最後這一點還真不是氣話,而是眾所周知的活生生的社會現實!)

確實,你們仔細想想就能醒悟到:為什麼現今中共政府這麼花大力氣宣傳吹噓這個所謂的「波音第一任總工程師」王助,仔細想想這實在是一件很諷刺很滑稽可笑的事情:因為這個所謂的「波音第一任總工程師」以及「中國航空工業的奠基人」王助實際上跟現在這個中共國毫無關係,因為他早在1949年就已經隨國民黨逃亡台灣了,實際上他是跟中共國敵對的另外那個「中華民國」的航空工業奠基人。中共政府現在突然大肆宣傳吹噓他,而此前卻從未提起,內中盤算也很簡單,因為以前他是敵方國民黨政府的人,而現在他已經去世了,所以就又有了可以利用來做統戰宣傳的價值了。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獨立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112/49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