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港媒:柴靜的霧霾記錄片 其實最需要批評

作者:
別人沒有在人民網發布霧霾專題片的機會,而柴靜獲得了這個話語空間。對此,可以感謝柴靜利用了某些權貴的支持,也可以說她被某些權貴利用。當然,片子就在那裡,權貴可以利用,想推動進步減少霧霾的人也可以利用。對此,毋須指責柴靜,卻也不能禁止別人批評。

柴靜的霧霾紀錄片獲得了巨大的點擊量,如潮的讚揚和尖刻的批評。

2月28日,2月的最後一天,網絡話題被三個女人佔領:台灣蔡英文關於228的演講,一美國女孩發布的裙子顏色,一個叫柴靜的原央視女記者的霧霾專題片。

中國需要一個「霧霾是什麼,霧霾從哪裡來,我們怎麼辦」的霧霾紀錄片嗎?我原本以為是不需要的。霧霾已經危害到每一個人,已經持續了這麼多年,受到了這麼多批評,怎麼還需要一個普及知識的霧霾片呢?可是,從現在的結果看來,是需要的。柴靜的霧霾紀錄片獲得了巨大的點擊量,如潮的讚揚和尖刻的批評。

從紀錄片的本身製作質量來說,完全不值得表揚,那是一部充滿了央視風格的平庸之作,而就影片取得的效果來看,值得大讚特贊,柴靜功德無量。

我所關心的是那些批評意見,以及對那些批評進行的批評。

批評柴靜的觀點,主要是:「柴靜把污染的罪魁禍首說成是企業,而沒有指出是政府和制度」。這個要求有點高。指向企業的霧霾紀錄片能夠播出已經不易,如果把矛頭直接指向政府,那就沒有播出機會了。至於有人認為,要求柴靜將矛頭直接指向政府,是逼著柴靜做革命黨、做烈士,對這種觀點我不能認同。在網絡上,已經有無數寫作者將霧霾的原因直接點出是政府。柴靜可以不這樣做,但如果她內心真的認為霧霾的禍首是企業,那就是她水平太差;如果她認為自己不方便說出某些話,那麼,其他人以批評的方式替她說出,那就是一種雙簧或者說配合,柴靜應該對此表示感謝。

另一些批評有些過分:有人提出了「維穩說」:柴靜的維穩工作做的很隱蔽,她承認並揭露大陸霧霾嚴重、形勢嚴峻,但剖析原因時避開了問題的根本,劍尖一轉指向了企業而避開第一罪魁――政府。這就替政府幫了大忙,此維穩其一。其二,她所劍指的這些企業也是執政新貴們想要拋棄或者升級換代的低端企業,這又為政府的下一步操刀做好了輿論鋪墊。其三,既然霧霾之責在社會不在政府,那麼政府就可以借勢加大執法力度、增強政府管制權力,進一步集權,以全民迫在眉睫的利益為名。加快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低成本兼併、加大稅收將都是順理成章的。

「維穩」之說,無視了柴靜紀錄片造成的正面影響力,誇大了該紀錄片的缺陷。這樣的言論純粹是苛求了。

即便是苛求,也是有價值的,我們應當容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一片歌頌。一邊倒的叫好既無聊無趣,在這個話語多元化的時代也不可能實現。

其實,柴靜拍出這樣一部紀錄片,本身已經讓有關部門難堪了。本來應該是某部門拍攝這樣一部片子,或者以其他載體形式,向全體納稅人匯報、檢討,現在,卻是一個公民自費去拍了一部片子,引起巨大反響。那些部門為何缺位?

有一點很奇怪。按照宣傳當局的定義,柴靜離開央視之後就沒有了記者證,那麼,她的採訪就屬於非法採訪,而此次非法採訪成果居然是在官方的人民網發布,為什麼呢?

別人沒有在人民網發布霧霾專題片的機會,而柴靜獲得了這個話語空間。對此,可以感謝柴靜利用了某些權貴的支持,也可以說她被某些權貴利用。當然,片子就在那裡,權貴可以利用,想推動進步減少霧霾的人也可以利用。對此,毋須指責柴靜,卻也不能禁止別人批評。對於任何從央視出來的人,我都保持一種高度警惕。央視是個大染缸,既然從染缸里出來,就應該接受大家的質疑。

如果柴靜有接受批評的心理準備,並認識到這種批評幫她說出了她可以迴避的那些話,那她不妨感謝這些批評。如果她和她的腦殘粉兒面對批評暴跳如雷,或者說感到委屈,那就說明水平亟待提高。

讚揚永遠是廉價的,批評是彌足珍貴的。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302/52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