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醒醒吧 這才是中共國最大的危機

關於中國的人口形勢,目前有不同的判斷和預言。根據筆者的研究,中國人口基本上將在2023年達到峰值,峰值人口大概在13.8—14億之間。

2010年中國人口的年齡結構是紡錘形的,根據筆者預測,2050年人口的年齡結構將是倒三角形的,也就是年齡越小的人口越少,當2000年出生的這一代人到七八十歲的時候,中國的人口會減少一半以上。

從工作人口的角度看,中國工作年齡人口在2015年到達峰值,即9.24億,2080年可能降到3.39億。65年時間,工作年齡人口減少2/3。新增工作年齡人口數在2011到2015年之間是正的,2016年將轉負,之後幾年穩定在負的三四百萬之間。2026年前後,隨著三年困難時期出生的人到達退休年齡,退休人數比較少,新增工作年齡人口數會重新出現正值。

而2028年之後,隨著1960年之後的嬰兒潮變成退休潮,每年新增勞動力是負1000多萬,最高是2054年,大概是負1878萬。65年時間,工作年齡人口數要減少將近6億。

根據上述結果,我們認為中國目前面臨嚴峻的人口局面。而持續20多年的超低生育率將使目前的人口形勢進一步惡化。那麼,中國的人口和勞動力形勢,對中國的宏觀經濟將有什麼影響?

潛在增長率下降

人口逐年減少對潛在增長率的影響有兩方面。第一是直接影響,勞動力增長率的下降將導致潛在增長率下跌。如果每年勞動力減少1000萬,即每年減少1.3%,將直接導致潛在增長率下降至少0.65個百分點。

第二是間接影響,主要是老齡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首先是儲蓄率下降,老年人是淨消費者,不是儲蓄者。儲蓄使更多的資金可用於資本形成,資本增長會提高。但如果儲蓄率下降了,則意味著資本增長率會下降,同樣會降低潛在增長率;其次是老齡化社會的技術進步率會下降,因為每個社會中創新能力最強的是年輕人。

綜合上述兩方面,人口危局意味著中國的潛在增長率會急速下滑。可以說,「新常態」的出現,人口是重要的決定因素。

社保體系承受巨大壓力

到目前為止,凡是社保體系好的國家,無一例外都面臨一個問題:資金窟窿特別大,人口即使保持不變,也難以長期維持下去,比如美國。

更何況,隨著老齡化的發展,人口預期壽命越來越長,意味著領取養老金的時間越來越長,在繳納的時間是給定的情況下,窟窿就越來越大。而同樣隨著老齡化的發展,年輕人越來越少,繳納養老金的人數隨之減少,養老基金的缺口將會越來越大。

要彌補資金缺口,一個辦法是提高經濟增長率,經濟增長率上升了,年輕人的工資長漲,就會繳納更多的養老金。但問題在於,在目前的人口形勢下,潛在增長率不是增長,而是會急劇下降。因此,如果中國的人口形勢不發生逆轉,將給社保體系帶來巨大壓力,甚至最終可能出現社保危機。

人口拐點導致房地產市場拐點

房價的拐點主要決定於人口因素。住房既是奢侈品,也是必需品,對作為必需品的住房的需求,就是所謂的「剛需」,它是由人口決定的。

影響剛需的第一個因素是人口總量。人口是決定房價長期趨勢的最主要因素。按照筆者的預測,如果目前的人口政策不調整,中國的人口將在2020年前後到達峰值,距現在只有幾年時間。當人口到達峰值的時候,房價差不多也就該到達峰值了。

影響剛需的第二個因素是勞動力。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口是對住房具有剛需的人群,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都是需求。中國的工作年齡人口將在2015年前後到達峰值。隨著勞動力總量的減少,剛需自然會下降,對房價構成向下的壓力。

影響剛需的第三個因素是人口的年齡結構。上世紀60—70年代是中國的一個生育高峰,當60後、70後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時候,對住房就構成了巨大的剛需,此後又構成了巨大的改善型需求,因此從2000年至今房價狂漲,可以說跟這一次生育高峰是完全一致的。

隨著60後逐漸進入老年,80後、90後人口急劇減少,剛需以及此後的改善型需求也將急劇減少。實際上,當90後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時候,父輩、祖輩可能已經給他們留下了足夠的住房,住房需求減少已是毫無疑問。

影響剛需的第四個因素是城鎮化,這是許多人寄予巨大希望的一個因素。按照官方的估計,我國目前的城鎮化率僅有54%左右,城鎮化的空間還很大,而農村人口大量進入城鎮,必然產生對城鎮住房的需求。

但是,中國目前的城鎮化程度到底如何還有爭論,城鎮化率數據到底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中國城鎮化的真實情況,還無法斷定。

近年來每年都會出現的民工荒就明白無誤地表明,農村已經缺少富餘勞動力,那麼城鎮化還從何說起?所以,把城鎮化看作推動中國房價上漲的因素,有點不太靠譜。正如民工荒已經出現的時候,還有許多人認為農村仍有大量富餘勞動力一樣,現在當農村只剩下不願意或者沒有能力城鎮化的人的時候,還有人認為中國的城鎮化剛剛開始。這是一個誤區。

綜上所述,就全國作為一個整體來說,人口因素表明中國的房價基本上已經到頂。

但是,人口的跨區域流動可能會導致部分地區房價走勢跟全國不一致。總體來說,人口淨流入的地區房價可能會保持平穩甚至上漲,人口淨流出的城市房價會下跌。具體而言,中國房價泡沫如果破裂的話,會從小城市開始,逐步向三四線城市蔓延,然後到二線城市,最後到一線城市。

計劃生育政策需重大調整

面對這樣的人口形勢,計劃生育政策亟需重大調整,要從限制生育轉向鼓勵生育。

許多人擔心放開生育管理會導致人口失控,這完全是不必要的。根據人口學家的研究,隨著經濟的發展、婦女教育水平的提高、城鎮化、育兒成本的增加、節育技術的成熟,生育率是自然減少的。

尤其是對於中國來說,最近幾十年計劃生育政策實踐中,政府開動強大的輿論工具,大力宣傳計劃生育,人們的生育觀念已發生了巨大變化。2000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就降到了1.22這樣一個極低的水平,而且一直持續至今。

我國去年放開了單獨二孩政策。放開前,有人口學家預言這一政策將使中國多出生1000萬人;現在第一年的實際數據出來了,申請數才100萬左右。如果扣除本就打算超生的人數,這意味著放開單獨二孩政策基本上是無效的。

很明顯,現在完全放開計劃生育政策也不可能使人口增加太多。實際上,現在我們應該擔心的不是生的多,而是生的少;即使鼓勵生育,能不能出現嬰兒潮都是個問題;即使真的出現嬰兒潮,我們的態度也應該是呼喚和歡迎,而不是擔憂和迴避。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商界雜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505/55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