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中國最霸氣皇帝:一戰嚇退西方200年

中國歷史上竟有如此霸氣皇帝,他讓西方第一強國向中國賠償戰爭損失、進貢,也保證了西方國家在200年內不敢進攻中國沿海。本文摘自微信公共號「新聞匯總」。

崇禎皇帝

常言說,一山難容二虎。當歷史進入17世紀時,東方的中國正處於明朝時期,那時的明朝是世界上第一強大的封建帝國。與此同時,西方的荷蘭也逐漸強大起來。

荷蘭經濟發展迅速,並建立起一支龐大的遠洋船隊,其船舶總噸位相當於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四國之和,成為名副其實、橫掃大洋的海上霸王,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稱當時的荷蘭為「海上第一強國」。

一個是第一大帝國,一個是第一強國,兩個國家之間註定會一決高下。

荷蘭是海上第一強國,自然用海軍向明朝進攻。雖然在永樂大帝時期,明朝有一支當之無愧的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但到崇禎皇帝時,明朝海軍的綜合實力已經明顯退步,因此和西方海洋霸主荷蘭海軍相比,明朝海軍在裝備上明顯處於劣勢。

首先,明軍戰船小於荷蘭戰船。在鄭和大航海時代,明朝最大的戰船長139米,寬56米,比今天國際標準足球場的面積還大。

其次,明軍火炮性能不如荷蘭海軍。明軍火炮的射程,一般只有3里,並且容易發生炸膛;而荷蘭海軍火炮射程可達6里以上,性能穩定,一般不會炸膛。

因此當時從海軍裝備來說,荷蘭海軍明顯優於明軍。由此可見,當時荷蘭海上第一強國的名頭還真不是吹出來的。

明朝守軍立即奮勇還擊,但荷蘭海軍卻採用聲東擊西的戰法。在南澳開戰後不久,迅速撤離戰場,而後快速攻擊福建廈門。

七月十二,荷蘭軍隊突然襲擊廈門,明朝廈門守軍毫無防備,損失慘重,15艘戰艦被焚毀或擊沉,荷蘭海軍成功從廈門登陸。

在荷蘭海軍的強勢進攻面前,明軍處於不利的境地。因為按照明朝的軍制,明軍每支部隊都劃定有防區,沒有皇帝的允許,任何軍隊都不准跨出防區之外,更不准在防區之外作戰。

因此明朝單個防區的部隊,不是強大荷蘭海軍的對手。要想擊敗荷蘭海軍,必須取得皇帝的允許,並建立一支有高級指揮官統一領導和指揮的明軍,才能與荷蘭軍隊相抗衡。

九月二十二,崇禎皇帝的聖旨終於到了。崇禎下旨給福建巡撫鄒維璉,由其統一調集指揮軍隊,堅決抵抗並嚴懲荷蘭侵略者。

鄒維璉不僅是個清官,並且很有軍事才能。他針對明軍裝備弱於荷蘭海軍的現實,經過認真分析,因地制宜的制定了一套作戰方案,事後證明這個方案十分有效。

十月二十二,天色微亮,明軍開始進攻荷蘭海軍占據的金門島南部的料羅灣口。世界海上第一強國和世界第一大帝國之間的一場大海戰終於爆發,因為戰爭地點在料羅灣,史書上稱這場戰爭為「料羅灣海戰」。

當時正是東風大起,明軍戰船奮勇沖向敵軍。在接近敵軍時,明軍將事先裝滿易燃物品的100條小船順風駛向荷蘭戰艦,然後明軍主力部隊猛攻荷蘭海軍,其餘部隊攻擊劉香的海盜戰船,於是火燒赤壁的一幕再次神奇的重現了。

荷蘭軍隊雖然在歐洲海戰中戰無不勝,也十分熟悉在海戰中使用火船的戰法,但是像明軍這種不怕死、猛打猛衝,大量使用無人火船沖向敵軍的「火海戰術」,還是第一次遇到。

荷蘭海軍撤退後,轉戰附近的青港、荊嶼、石灣,並且大肆搶掠。鄒維漣派明軍在福建銅山一帶守御,從十月二十二算起,經過八天八夜的激戰,荷蘭海軍終於承認失敗,狼狽而逃。

荷蘭海軍艦隊司令普特曼斯在海戰失敗後,立即辭去總司令之職,料羅灣海戰以明朝海軍獲得全勝而告終。

料羅灣海戰的勝利,也使明朝控制了從日本到南海的全部東亞制海權,並且規定:凡航行在東亞地區的船隻,都必須花銀兩購買明朝核發的通行證(當時叫令旗),否則明朝海軍有權予以攔截並攻擊。

明朝向荷蘭提出,荷蘭人不准到中國沿海,並且必須給予明朝戰爭賠償。

戰敗的荷蘭人,乖乖聽從明朝的命令,賠償戰爭損失,並且此後每年向明朝繳納12萬法郎,荷蘭商船才被允許在明朝劃定的水域航行。

此戰一舉樹立了中國的國際形象,也保證了西方國家在200年內不敢大舉進攻中國沿海,真可謂一戰換來200年太平。

責任編輯: 劉詩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104/63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