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外媒:日本戳穿北京強硬假面 中共已向美國服軟

美國日前已經宣布了對台軍售,中國表示會實施制裁,但是日本媒體認為,中國其實已經服軟了,制裁只是說說而已,不會動真格的。

日本《外交學者》12月18日刊登了題為《對台軍售,中國制裁雷聲大雨點小》(On Taiwan Arms Sales, China's Bark May Be Worse Than Its Bite)的文章,作者是該雜誌副主編蒂耶茲(Shannon Tiezzi)。

文章稱,歐巴馬政府日前宣布了對台軍售。北京則像以前一樣,指責軍售時嚴重損害中國領土主權和安全利益的行為。除了這種司空見慣的外交憤怒,北京還發表了一項聲明,稱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召見了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李凱安,警告稱中國將會採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制裁參與軍售的企業。

文章還稱,北京對美國的威脅包括兩個:制裁參與軍售的美國公司,停止軍事交流。但是這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北京在過去是怎樣發出警告的呢。

歐巴馬政府第一次對台軍售時在2010年,價值64億美元,中國的回應比以往更為強硬,或許是因為,北京認為在歐巴馬政府下,它有機會徹底永遠地結束美國對台軍售。時任中共外交部副部長召見了時任美駐華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以示抗議。同今天一樣,北京當時也威脅制裁參與軍售的美國企業,中斷與美國的軍事交流。那麼那些制裁最終如何了呢?短期看,北京的確是真的切斷了軍事關係,取消了2010年幾乎所有的軍事交流和對話。最為顯著的效果就是北京拒絕了時任美國防部長蓋茨(Robert Gates)訪問中國。這也導致蓋茨公開批評中國因為一些老舊的事情而中斷了兩國軍事關係。最終,美中關係又回暖了,蓋茨也終於訪問了中國,這些是因為雙方都希望使得胡錦濤對美國的國事訪問成功。

文章還稱,有意思的是,中國對美國的制裁也沒有到來。這或許是因為當時參與對台軍售的公司在中國有著重大的商業利益,實施制裁會使得本已緊張的關係更加惡化。

2011年9月,美國宣布出售一些武器及裝備,令台灣可以把現役的F16A/B舊型號戰機升級,北京的反應減弱了很多。北京的一位副外長張志軍再次召見了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Gary Locke),以示抗議。張志軍警告稱,軍售將會不可避免地對兩國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軍事關係。但是,雖然中國軍事官員在《人民日報》刊文呼籲報復美國,但是北京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報復軍售。中美軍事交流是推遲了,但是並沒有像2010年那樣。

或許是因為但是的時間點的問題,北京當時並願意在中美關係上製造問題,因為幾個月後,眾所周知的中國(president-in-waiting)接任主席習近平將要訪問美國,北京希望訪問順利進行。

在這些背景下,如何看待北京本周的反應呢?首先,有意思的是,中國只是召見了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而不是駐華大使鮑卡斯(Max Baucus)本人,這表明這只是一個溫和的反應。軍事關係在短期內或許會受挫,但是2010年的破裂再次重演對雙方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制裁美國公司也很有趣,但是北京以前也表示過會制裁,但是最終沒有跟進。威脅制裁是一個有用的政策工具,但是北京或許會再次決定,警告已經足夠了,不用採取行動。

美智庫:沒這個膽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日前稱,中國的舉動是意料之中的。

葛來儀還說,軍售也不太可能會給中美關係帶來重大影響。她還說,美國上次(胡錦濤時期)宣布對台軍售時,中國也威脅對美國的軍工企業實施制裁,但是並沒有跟進。她還說,北京這次也不會採取制裁措施,因為害怕華盛頓會以制裁的方式進行報復。

美國國防分析家弗斯特(Reed Foster)稱,美國軍事工業與中國方面的商業交易非常少,北京採取的任何行動不可能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並且,美國向台灣出售的硬體武器都不是最先進的,也符合台灣現在的能力。

美國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Strategy Center)的軍事專家費學禮(Richard Fisher)則認為,這次更多地是一個「象徵性的軍售計劃」,即在台灣選舉前表示(民主、共和)兩黨對台灣的持續支持。「但是這個計劃並沒有解決台灣在不遠將來面對的一些重要需求。」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日本外交學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219/663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