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民幣緣何慘遭「空」襲?中共選擇了一條兇險的路

記者對十幾名中國官員和央行顧問做了採訪,在這些人看來,人民幣「入籃」也意味著工作重心可以從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轉向利用人民幣去刺激經濟增長了。一些原本可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舉措被擱置了,中國政府選擇了一條兇險的道路:逐步引導人民幣貶值來提振出口。

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去年11月底決定將人民幣納入全球儲備貨幣籃子的時候,中國央行官員感到非常欣慰。

其中一位官員說,有種完成使命的感覺。

IMF同意賦予人民幣和美元、日圓及英鎊一樣的儲備貨幣地位,這不僅符合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也是中國政府長期以來努力實現的一個目標。

記者對十幾名中國官員和央行顧問做了採訪,在這些人看來,人民幣「入籃」也意味著工作重心可以從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轉向利用人民幣去刺激經濟增長了。

在這種意識的影響下,一些原本可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舉措被擱置了,政府選擇了一條兇險的道路:逐步引導人民幣貶值來提振出口。

這種策略所蘊含的巨大風險在本周袒露無疑,周四是一個高潮,從股市到大宗商品的全球市場均因此受創。究其原因:中國央行引導人民幣走低的做法被投資者抓住了機會實施突襲,他們大量拋售人民幣,事實上與央行打響了一場由誰決定人民幣跌幅跌速的爭奪戰。

即使在周四引導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降至五年來最低水平後,中國央行也不得不再次開始購買人民幣,以防止這種跌勢在全球交易員(許多人處在離大陸不遠的香港)的參與下演化為崩潰。

交易員們表示,中國央行的舉措讓他們心力交瘁,對沖基金在中國境外市場對人民幣交易的押注高達5,000萬美元,如今都面臨險境。

瑞銀環球資產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in Singapore)泛亞洲固定收益主管佩羅特(Ashley Perrott)稱,對每個人而言,在這個時候樹立信心、建立頭寸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短短五分鐘內就可能一敗塗地。

此事對其他市場的影響也很嚴重,投資者從兩個方面對中國央行的舉動作出解讀:一是意味著中國經濟的放緩程度比許多人預期的更加劇烈,二是暗示出中共領導人並不擅長如何應對這個問題──鑑於中國政府在去年夏天的救市行動中表現糟糕,這種擔憂捲土重來。

周四中國股市開盤後不到30分鐘,股市大跌觸發了熔斷閾值,成為中國股市25年歷史中的最短交易日。當日油價暴跌,全球股市下挫,儘管在市場對中國央行下步舉措不確定之際,周四早盤人民幣交易相比之前幾天實際上非常清淡。而央行接下來的舉措是發表了一份公告,少有地直言不諱地批評了這些投資者。

中國央行周四在公告中說,一些投機勢力試圖炒作人民幣並從中牟利。央行稱,其交易行為與實體經濟需求無關,只會導致人民幣匯率異常波動。

央行試圖緩解外界的擔憂,稱央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經濟基本面仍將對人民幣匯率構成長期支撐。

但央行這種嚴陣以待的語氣顯示出,試圖控制市場對政府來說已經變成一場沒有贏家的博弈,而且代價不菲。自去年8月央行意外引導人民幣貶值以來,央行一直利用外匯存底來阻擊人民幣空頭。

周四公布數據顯示,截至12月底,中國外匯存底創紀錄的環比下降1,080億美元,至3.33萬億美元。這一下降額幾乎比分析師的預期多四倍。​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教授、IMF中國部前主任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表示,中國在推動市場自由化方面不夠積極,同時沒能改變市場和經濟受國家嚴格控制的局面,目前正在為此付出代價。

他說,給出一個明確的市場改革承諾是中國穩定市場並恢復信心的唯一選擇。

自夏季以來,由於中國股市劇烈波動,同時外匯市場惡化程度超出政府預期並考驗政府對動盪的管理能力,中國政府在放開被嚴格控制的經濟方面按下暫停鍵。而且,為追求經濟穩定,中國政府已採取措施阻止資金流出中國。最近,中國央行已經暫停了部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外匯業務,加大了外國投資者做空人民幣的難度。

國有券商華創證券(Hua Chuang Securities)經濟研究部主管鍾正生(音)表示,支撐人民幣匯率相關花費的不斷增加與人民幣國際化目標背道而馳。他表示,這表明穩定人民幣匯率的需要已被作為當務之急,人民幣國際化目標退居其後。

去年11月30日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其官方儲備貨幣籃子,消除了一個促使中國央行持續推高人民幣的一個因素。中國央行顧問稱,該行意在讓人民幣逐漸貶值,到下半年再小幅推高人民幣匯率。下半年時,二十國集團(Group of20,簡稱G20)領導人峰會將在北京召開,中國政府迫切希望展示中國的經濟影響力。

但這一策略充滿了風險。分析師表示,首先就是扭轉市場預期的難度。人民幣仍會走軟已經成為市場持續的預期。在香港,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目前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匯率較境內市場匯率存在較大折價。境內市場的人民幣匯率每日波幅被限制在中間價上下2%的區間內。一些投資者試圖從離岸和在岸人民幣匯率的價差中獲利,導致了資金異常跨境流動。

滙豐(HSBC Holdings PLC)分析師在一份研報中稱,中國央行周四在香港市場進行了干預,試圖控制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同時允許境內市場人民幣加速貶值,此舉似乎意在找到一個短期市場均衡水平,進而有助於兩個匯率靠攏。

同時,中國央行也不希望人民幣過度貶值,加劇資本外流以及導致中國公司償還美元計價債券的負擔加重。

截至去年9月末,中國外債餘額為1.53萬億美元。政府數據顯示,預計這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債務或將於一年內到期。根據數據提供商Dealogic,持有大量外債的包括中資地產商,其未償還的美元債務超過600億美元。

由於擔心人民幣持續下跌,一些中國企業開始提前償債。例如,國有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600115.SH,簡稱:東方航空)周一償還了10億美元的美元債務,稱其需要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

多年來,投資者普遍認為,在中國貿易順差大幅上升的情況下,人民幣除了上漲,不會再有其他的走勢。而今,投資者的看法已然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們一致認為人民幣只會下跌,而這又產生了包括資本外流在內的一系列負面影響。

中國央行時常試圖引導投資者將人民幣視為一種可以雙向波動的貨幣,使投資者相信人民幣能夠像美元、日圓或是歐元一樣,根據經濟基本面的不同,能有不同的走勢。

總部位於雪梨的投行麥格理證券(Macquarie Securities)中國問題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指出,中國央行顯然希望人民幣匯率能雙向波動,但在這件事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責任編輯: 楚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109/673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