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揭秘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夫婦的淫亂生活

—謝選駿:戈培爾夫婦為什麼屠殺自己的孩子們

作者:
所有的女人、炊事人員、辦公室工作人員都進來向瑪格達下跪,為孩子們求情,但瑪格達冷酷地拒絕了。六個孩子(最大的十二歲,最小的才四歲)喝下安眠藥後,由一名醫生給他們注射毒劑而死。隨後,戈培爾開槍自殺,瑪格達服毒自盡。直到死亡,瑪格達都認為自己有權決定他人的命運,剝奪他人的生命,包括自己孩子的生命。這本身即是地地道道的法西斯主義!

瑪格塔·戈培爾

一般人認為:戈培爾的老婆瑪格達對納粹主義極其狂熱,對希特勒充滿崇敬之心。她說:「我當然也愛我丈夫,但我對希特勒的愛更強烈,為了他我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平時,她完全按照納粹理想女性的標準履行女人的職責。甚至連她生六個孩子(此外還曾流產兩次)也是按照納粹主義的婦女觀行事的模範行為。由於生了一大群日耳曼血統的孩子「贈與元首」,1938年瑪格達·戈培爾成為首位獲得「德國母親榮譽十字勳章」的婦女。

該年11月9日戈培爾策劃了大規模迫害猶太人的「帝國水晶之夜」,接著又採取一系列越來越極端的反猶步驟,包括強迫猶太人必須佩戴猶太標誌「大衛之星」等,加緊推行種族清洗活動。對此瑪格達對女友說:「約瑟夫(戈培爾)給我的解釋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第三帝國既然反對猶太人,他只能去完成交給他的任務,通過報紙和電台對付猶太人。元首想這樣,約瑟夫只能照辦。」

後來當蘇聯紅軍包圍柏林,納粹政權即將滅亡之時,瑪格達仍然忠心耿耿追隨希特勒,和丈夫一起帶著六個孩子住進希特勒的總理府地下室。母愛可以說是天下所有女人的天性,但在瑪格達這個女人身上,母性也要服從納粹黨性。身臨絕境之時,她沒有為自己和孩子們的命運流淚,然而當希特勒在地下室里從西服翻領上摘下自己的金質納粹黨徽給她戴上時,她卻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1945年4月28日,瑪格達在總理府地下室給她與前夫的兒子寫下一封訣別信,交給德軍女飛行員漢娜·賴奇捎出,信中依然充滿了可怕的狂熱:「······上個星期天元首還想幫我離開這裡。你了解你的母親,我們有同樣的性格,我沒有絲毫猶豫。我們美好的理想破滅了,我所知道的一切美好、值得欽佩、高尚、優秀的事物也隨之而去了。在元首和國家社會主義之後到來的世界,不值得我們為之生存,所以我把孩子們也帶來了,讓他們在我們身後的世界上活著,可惜他們了。我親自給他們解脫的時候,仁慈的上帝會理解我的。」「孩子們是好樣的。······他們在這裡還算是一件好事,他們還能時不時地讓元首露出笑容。」她在信中還向兒子發出告誡:「要忠誠,對自己,對別人,對你的國家都要忠誠,在一切一切時候!······要為我們感到驕傲,要儘量努力自豪、高興地懷念我們。人總歸要死,生命雖然短暫,但活得光榮、活得勇敢,不比在可恥的境遇里苟且偷生更好嗎?」

5月1日,戈培爾夫婦決定自殺。希特勒的女秘書和愛娃的女傭請求把孩子們交給她們設法帶出去,戈培爾不同意。所有的女人、炊事人員、辦公室工作人員都進來向瑪格達下跪,為孩子們求情,但瑪格達冷酷地拒絕了。六個孩子(最大的十二歲,最小的才四歲)喝下安眠藥後,由一名醫生給他們注射毒劑而死。隨後,戈培爾開槍自殺,瑪格達服毒自盡。直到死亡,瑪格達都認為自己有權決定他人的命運,剝奪他人的生命,包括自己孩子的生命。這本身即是地地道道的法西斯主義!瑪格達徹底接受了納粹思想,狂熱地用納粹思想毒害他人,而最終使自己和孩子也成為納粹思想的受害者。

······

戈培爾

其實,這個「屠殺自己的孩子」和猶太人還有一層複雜關係:戈培爾的老婆瑪格達是個蕩婦,她一邊與憎恨猶太人的約瑟夫·戈培爾同居,一邊和一個猶太人談著戀愛。瑪格達熱衷於上流社會的生活和一切奢侈品,在嫁給戈培爾之前,瑪格達迷倒了一個年紀兩倍於她的實業家。她當時在哥德式寄宿學校遇到了富有的實業家古恩特·昆德(Quandt Gunther),昆德邀請她和她的朋友們帶著孩子出去吃茶點。很快,瑪格達便答應嫁給昆德,並與昆德生了個孩子,起名叫哈拉德,瑪格達非常溺愛這個孩子。1930年,瑪格達結束了和昆德8年多的婚姻,開始約會戈培爾。這兩個是奇怪的一對兒,瑪格達相當漂亮,而戈培爾安著假腿,一腳高一腳低,平時都要穿著特製的鞋子來彌補兩腿長度的差異。戈培爾長著一張似笑非笑的臉,非常像某種動物,便於政治諷刺漫畫家進行模仿。

瑪格達在約會戈培爾的同時,還陷入了與猶太人維克托·阿羅索夫的一段羅曼史。阿羅索夫發現瑪格達腳踏兩隻船時,顯得相當失望。當他發現瑪格達約會的是柏林著名的納粹黨頭子時,阿羅索夫嚇得心驚膽寒。戈培爾在1931年娶了瑪格達,希特勒是婚禮的見證人之一。納粹黨在2年後開始執政,反猶太人成為了公開的行為,社會風氣很快朝著不利於猶太人的方向發展。理察·弗雷德蘭德爾是瑪格達·戈培爾的繼父,他很寵愛瑪格達,可惜卻是個猶太人。當反對猶太人的情緒走向白熱化時,弗雷德蘭德爾覺得自己惟一的靠山就是身為宣傳部部長的女婿。弗雷德蘭德爾來到位於威廉士廣場的戈培爾的辦公室,而戈培爾只是對副官下了道命令,「問問這個猶太人來幹什麼?」1938年,弗雷德蘭德爾遭到納粹黨的逮捕,他的繼女並沒有搭救他。弗雷德蘭德爾於1939年死在布亨瓦爾德集中營。

而瑪格達這樣一個蕩婦,竟然被希特勒稱為「日耳曼母親的傑出代表」,真是說到點子上了。由於希特勒沒有妻子和孩子,戈培爾家庭便成為了第三帝國家庭生活的典範。瑪格達、約瑟夫還有他們的一大堆孩子被當作第三帝國的「第一家庭」向外界展示,瑪格達實際上是「未加冕的第一夫人」。戈培爾共有6個孩子,瑪格達給他們取的名字全部以「H」開頭,就這一點也足以證明瑪格達對希特勒的崇拜。

琳達·巴洛瓦(Linda Baarova)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戈培爾夫婦各有姦情,他們倆不情願地綁在了一起。瑪格達最出名的一段婚外情是與戈培爾的副官卡爾·漢克通姦,漢克在布徹斯加德戈培爾的別墅附近有套房子。戈培爾則與一系列著名女演員廝混,這些女性拜倒在宣傳部長的頭銜下,以結交這位掌管著德國藝術、文化和電影事業的高官為炫耀的資本。1936年,戈培爾見到了22歲的捷克斯洛伐克女演員琳達·巴洛瓦(Linda Baarova),他們迅速開始了一段戀情。琳達與德國UFA電影公司簽署了一份油水大的合同,她能夠簽這份合同與她的情人戈培爾有莫大的關係。希特勒在威妮弗蕾德·華格納位於拜羅伊特的家中過夏季的時候察覺了這段姦情。希特勒暴跳如雷,德國一直宣傳捷克人是劣等民族,如果德國人民知道他們的宣傳部長和一個捷克女子鬼混在一起,他們該怎麼想呢?慕尼黑危機隱約逼近了,元首面對著更多的阻力。除此之外,希特勒也無法忍受暴露出的事實真相:戈培爾的家庭與第三帝國神話里的快樂家庭相去甚遠。

下面一篇文章,清楚講述了戈培爾夫婦與猶太人的複雜關係,再次凸現了「猶太人殺猶太人」、「叛徒是格外積極的積極分子」:

[《與英雄和惡魔交織的一生──戈培爾夫人身世揭秘》

馮玥

她是一個極端正統的猶太家庭的養女,與著名的猶太復國英雄青梅竹馬,最終卻成了屠戮猶太人的納粹惡魔戈培爾的夫人,甚至希特勒也曾想「娶她為妻」。納粹第三帝國滅亡後,她的身世湮滅無存。塵封55年後發現的錄音帶,使她的一生為世人所知。

2000年3月的一天,以色列特拉維夫仍然春寒料峭,特雷莎正在清理她的亡夫、以色列著名法官和經濟學家馬克斯·弗萊施私人辦公室里的遺物。她在一個紙箱裡發現了一卷錄音帶,上面貼著的標籤是「關於戈培爾與阿羅佐羅夫(著名猶太復國英雄)的證言」。

把磁帶放入錄音機,特雷莎聽到了她所熟悉的丈夫的聲音。整個磁帶的內容清晰,敘述極有條理。這是馬克斯·弗萊施1983年5月29日對以色列一個調查委員會的證詞。這個由當時以總理貝京成立的委員會,負責調查1933年猶太復國主義領袖阿羅佐羅夫在特拉維夫海濱神秘被害的幕後主謀。

弗萊施是主動請纓到阿羅佐羅夫委員會作證的,他堅信納粹德國的宣傳部長戈培爾是刺殺阿羅佐羅夫的元兇。作為以色列的開國元勛和前猶太投資中心(貿易和工業部前身)主任,弗萊施的證詞具有相當大的說服力。他說,他第一次意識到阿羅佐羅夫的被刺與戈培爾夫人有關是在1967年,當時他重返德國柏林,參加他高中母校的校友會。「阿羅佐羅夫有一個妹妹叫莉莎,她對我回憶起她在中學時期的好友瑪格達,一個漂亮的、極具吸引力的女孩。」弗萊施這麼說。

愛上猶太復國英雄

瑪格達就是後來的戈培爾夫人,她給人留下的謎題是:為什麼這個並沒有什麼天分和良好教育的年輕婦女,能吸引如此多的手握權柄的著名人物?

剛剛完成戈培爾夫人傳記寫作的德國記者安雅·克拉邦德說:「這真是一個謎,我至今沒有找到答案。阿羅佐羅夫、戈培爾、希特勒,還有其他許多男性都認為她如此具有吸引力。」

瑪格達出生於1901年11月,是一位德國工程師和他女管家短暫禁戀的結晶。這位工程師並不願娶瑪格達的母親,並瞞著她把小瑪格達送到了比利時的一所女修道院接受教育。克拉邦德說:「無疑,她在修道院經歷的可怕生活是她日後性格定型的一個主要因素。」

大約在瑪格達五六歲的時候,她的母親把她轉到了另外一個條件相對寬鬆的修道院。瑪格達的母親後來愛上了弗雷德蘭德,一個嚴守猶太教規的德國猶太人、著名的成衣銷售商,他追隨瑪格達的母親來到了比利時並與她結婚,並待小瑪格達相當好。

瑪格達13歲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所有德國公民都被趕出了比利時。坐著牛車,小瑪格達一家和成百上千的難民回到柏林定居。傾家蕩產的弗雷德蘭德靠打零工維持一家的生計。1918年大戰結束前,瑪格達的母親和弗雷德蘭德分居了。

就在這個時候,阿羅佐羅夫的妹妹莉莎闖入了瑪格達的生活。莉莎和瑪格達的共同生活背景是她們成為密友的主要原因,她們都是難民,從已經住慣的地方被連根拔起,舉家遷到了柏林,都有外國口音,與她們的其他同學截然不同。那個時期,瑪格達就好像是阿羅佐羅夫家的一個成員,瑪格達自然而然地結識了阿羅佐羅夫,莉莎的哥哥。這位猶太青年英俊而具有魔力,此時,他已經是柏林猶太社區的著名人物,一直在組織集會討論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以色列國的問題。

根據莉莎和其他同學的回憶,瑪格達和阿羅佐羅夫的關係顯然很快超越了一般朋友。

阿羅佐羅夫的志向在於猶太復國主義,他多次表示,一旦高中畢業,他就前往巴勒斯坦,並在基布茲(猶太集體農莊)定居。瑪格達一開始對這些倍感興奮,甚至將阿羅佐羅夫送給她的一個大衛星(猶太民族標誌)項鍊當做至寶。然而,他們的羅曼史突然神秘地結束了。據莉莎的回憶,當阿羅佐羅夫1923年最終離開柏林前往巴勒斯坦時,瑪格達趕到了車站,極力試圖說服他留下來。最後,傷心的瑪格達淚流滿面。

短暫的第一次婚姻

瑪格達18歲時,母親把她送到一個小鎮的女子中學去讀書。在去報到的火車上,瑪格達搭識了40歲的德國富商匡特。喪偶的匡特對瑪格達一見鍾情。儘管瑪格達家境貧困,也非上流家庭出身,匡特仍然斷定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愛情。兩人不久宣布結婚。

匡特優裕的經濟狀況顯然是吸引瑪格達嫁給這個鰥夫的重要因素,但也不排除瑪格達要對「不愛美人愛江山」的阿羅佐羅夫報復的可能性。瑪格達婚後的生活令許多一戰後陷於貧困之中的德國人艷羨。兩人育有一子。但3年後,瑪格達對做商人婦的生活開始厭倦,在幾次紅杏出牆後,1929年,匡特同意離婚,並給了瑪格達一大筆生活費和一套在柏林高尚住宅區的公寓。這座公寓離當時剛剛出頭的納粹黨總部不遠。

此後,生活無憂的瑪格達成為了附近日爾曼俱樂部的常客。那裡的柏林人都持右翼政治觀點,都認為納粹黨或許是德國的救星。並無多少頭腦的瑪格達很快成了納粹黨柏林支部頭腦戈培爾的崇拜者。她自願來到納粹黨總部要求成為志願人員。由於她能說多種語言,瑪格達被安排做戈培爾的秘書和翻譯。

在戈培爾與希特勒之間

戈培爾日記是記載這位納粹惡魔與瑪格達交往情況的主要文檔。瑪格達工作不久,戈培爾就被深深吸引了,他表示希望建立工作以外的更親密關係。對於在追逐女性方面少有成就的戈培爾來說,瑪格達的熱情使他受寵若驚。

戈培爾惟一疑慮的是瑪格達甚少提及她的過去。「瑪格達顯然在早年生活中相當淺薄和不負責任,如今我們倆都在為此受煎熬。」日記中他這樣寫道。顯然,瑪格達與其早年男友尤其是阿羅佐羅夫的戀情,使戈培爾妒火中燒。1931年7月17日戈培爾寫道:「嫉妒讓我痛苦萬分。」

戈培爾與瑪格達的分分合合引起了希特勒的興趣,他邀請他們到他下榻的旅館見面。希特勒當時的個人助手奧托·華格納在自己的日記里寫道,瑪格達征服了「元首」的心。希特勒告訴華格納,瑪格達可能是第三帝國(納粹德國)領導人配偶的合適人選。瞞著戈培爾,希特勒派遣華格納與瑪格達談判,問她是否能夠單獨會見希特勒。

瑪格達的回答充滿技巧,她表示這將是她的榮幸,但她和戈培爾馬上就要結婚了。

瑪格達與戈培爾在1931年12月19日結婚,希特勒當了儐相,並作為證婚人簽署了法律文書。但此事顯然使這兩位納粹元兇間產生了裂痕,希特勒此後不久上台掌權時,把忠心的戈培爾排除在了內閣之外。

瑪格達的傳記作者克拉邦德說:「瑪格達喜歡有權力的男人。我不認為她能理解納粹的(反猶)觀點,尤其是她自己也有猶太背景。她只是喜歡追逐手中握有大權的男人,歷史將她交給了戈培爾,但她也有可能和其他強權人物相處融洽。」

誰是刺殺英雄的主謀?

婚後,戈培爾搬入了瑪格達的公寓,那裡很快成為納粹惡魔們的巢穴。在這裡,瑪格達教會了希特勒、戈培爾等納粹頭子諸多社交禮儀。就在此後不久,我們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阿羅佐羅夫再度登場了。

弗萊施在錄音帶證詞裡說,他在校友會後受中學校友之託,尋訪猶太復國英雄阿羅佐羅夫在以色列的事跡。他找到了阿羅佐羅夫的遺孀格爾達和妹妹莉莎。

弗萊施問莉莎:「你認識瑪格達嗎?」莉莎回答說:「你說什麼?我認識她嗎?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莉莎告訴弗萊施,阿羅佐羅夫和瑪格達確是戀人,而阿羅佐羅夫的遇刺與這段戀情有直接關係。

據莉莎的描述,1933年4月,已是猶太事務處(猶太復國組織)政治部主任的阿羅佐羅夫,來到反猶浪潮高涌的德國,希望能尋找途徑把猶太人和他們的財產帶出德國。他與納粹官員舉行了多次會談,討論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協議。一天,當他步行在柏林街頭時,在櫥窗里發現了一張熟悉的臉龐,照片說明上寫著:戈培爾夫人。當時陪伴他的一名德國記者後來回憶說,阿羅佐羅夫當時險些昏了過去。

清醒之後,阿羅佐羅夫把猶太民族的利益放到了個人私慾之上,他問那位德國記者,自己是否應該與瑪格達聯絡,利用戈培爾的影響力解決全部問題。5月10日,阿羅佐羅夫離開柏林前往捷克首都布拉格。在那裡,他寫信給莉莎說:「我已經試圖與瑪格達取得聯絡,希望她的丈夫能夠幫助我達成目標。」5月29日,阿羅佐羅夫重返柏林,再次給瑪格達打電話,但瑪格達在電話另一端沉默地放下了聽筒。沒有人知道瑪格達為什麼要這麼做,或許她已經完全忘記舊情,或許她擔心她那妒火中燒的丈夫對阿羅佐羅夫會有不利的舉動。不管怎樣,阿羅佐羅夫意識到,他已經被嚴密監視了。

阿羅佐羅夫在從柏林發給莉莎的信中寫道:「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我不該給瑪格達打電話。現在我擔心有生命危險。」

阿羅佐羅夫從柏林返回特拉維夫僅兩天,就在和夫人在海濱散步時被人槍殺。猶太復國運動的左翼懷疑是右翼激進分子乾的,而右翼分子則堅持說這是阿拉伯人幹的。然而,莉莎和馬克斯·弗萊施都深信,真正的兇手是嫉妒的戈培爾。戈培爾擔心瑪格達的猶太背景和往事被暴露而影響他的政治前途,在阿羅佐羅夫離開柏林後,戈培爾就派了兩個德國間諜潛入巴勒斯坦,僱傭了兩名阿拉伯槍手完成了謀殺。

莉莎說,戈培爾在掩蓋瑪格達的猶太背景時一直是不遺餘力的,甚至在1933年就把她的猶太養父弗雷德蘭德逮捕,隨後他死於一個猶太集中營。

餘生

因為戈培爾遵從希特勒關於納粹官員應該多子多孫的旨意,瑪格達給戈培爾生了6個孩子。從戈培爾當上納粹德國的宣傳部長,夫妻關係就開始緊張。戈培爾權傾朝野,當時想成名的女演員幾乎都與他有染,這讓瑪格達無法忍受。1938年,瑪格達提出離婚。但希特勒勸阻了她,要求她再給戈培爾一年機會。但一年之內,二戰爆發了。

克拉邦德在為瑪格達寫的傳記里說:「我相信瑪格達知道二戰中猶太人在集中營的悲慘遭遇,但她選擇保持緘默。她曾對她的密友透露過對納粹政策的不滿,但她並沒有做任何實際努力。對於她來說,一個猶太裁縫被納粹殺害的損失在於柏林的時裝業將遭到打擊。」在二戰中,瑪格達與戈培爾、希特勒一起出現在紀錄片和照片中的情景隨處可見。

1945年5月1日,在希特勒和愛娃在地堡里自戕之後,瑪格達和戈培爾把他們的孩子叫醒,告訴他們要出去散步,但要先喝一點「熱巧克力」。孩子很快被飲料里劇毒的氰化物毒死,隨後瑪格達和戈培爾到自己的地下室內自殺。攻入柏林的蘇聯紅軍在戈培爾家裡發現了他們的屍體。

《青年參考》2000年6月29日]

如果上文所述為真,那麼不僅瑪格達是個蕩婦,她的母親也是個蕩婦。這也許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瑪格達要狠心殺死自己的五個女兒,因為她耽心自己的女兒在未來的德國與世界,不可能像她瑪格達和瑪格達的母親那樣,高攀男人,而水性揚花的遺傳天性無法獲得好的歸宿,只能淪入下等社會的煙花柳巷。

希特勒非常喜歡戈培爾的孩子們。孩子們在布徹斯加德拜訪希特勒的時候,總是稱呼他為「阿道夫叔叔」或者「元首叔叔」。瑪格達承認,她自己與卡爾·漢克也有一段私情。漢克自己曾經寫信給希特勒,請求他同意自己娶瑪格達為妻。與此同時,戈培爾沉迷在與琳達的愛情中,甚至威脅要離開德國,一度請求希特勒委派他擔任駐日本大使的職務。他的請求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絕,希特勒警告戈培爾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將琳達遣送回捷克並且在德國和捷克禁演琳達拍的電影。戈培爾的第6個孩子也是他和瑪格達最後生的一個孩子,他們為她起名為海蒂,海蒂常常被人稱為「和解的產物」,但是戈培爾夫婦並沒有達成真正的和解。1941年5月,瑪格達試圖帶著孩子逃出德國前往瑞士,她在德瑞邊境被抓住了。瑪格達的這次逃跑恰好發生在魯道夫·赫斯架機飛往蘇格蘭的時候。直到完全確信兩起事件沒有任何關聯之後,希特勒才原諒了瑪格達。其實,她不過是想逃離這段讓她尷尬的婚姻。看來她還是被早先的猶太情人勾走了魂。

戈培爾夫婦與六名子女,以及克邦特與前夫的孩子哈羅德(1944年)

據上面的情況分析下來,戈培爾夫婦最後用「自殺──他殺」的方式殘殺了自己的六個小孩,看來也不是出於什麼高尚的或卑鄙的理想主義,而是因為他們本來就關係緊張,生活瀕於破裂,既不相愛,更不愛這些孩子,否則他們是很容易像希特勒的建築師、軍需部長斯佩爾那樣,把自己的孩子們藏到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等待戰爭結束的。

希特勒死前對戈培爾說:「你一定要活下去,特別是你的六個孩子,一定想辦法讓他們離開暗堡。」他說:「元首,我從來沒有違抗過您的意志,但這一次我不得不違背您,我們全家不會再離開暗堡半步。」希望特勒生氣地說:「不行,一定要把孩子救出去,他們很可愛,還不懂事,不能讓他們死在這裡。」他說:「我的元首,我認為您讓我們活下去不是一種優待,而是一種侮辱。如果我們的孩子活下來,那只會有兩種結果,一是落入俄國人之手,二是到美英占領區。無論哪種結果,都是可悲的。俄國人會把他們訓練成布爾什維克主義者;而英美人又會通過灌輸他們的民主思想使孩子們憎恨我們的國家社會主義。無論如何,他們都不能再活下去。」最後希特勒無奈地說:「嗨!我最忠實的信徒也不願服從我了!」希特勒終於嘗到了「樹倒猢猻散」的滋味。這離開他兼併奧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蘭,不過短短的五年有半。

戈培爾真會演戲,表演忠貞不渝;他忘記了自己大叫「把小資產階級分子阿道夫·希特勒開除出黨!」的時候了。戈培爾是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信心,擔心這些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像她們的母親和外祖母那樣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淪為布爾什維克和英法聯軍的軍用品。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選自二十世紀的政治騙局以阿道夫·希特勒為研究案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216/69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