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外媒:熔斷的代價 中國真正的風險還沒有引爆

周一出版的德國《商報》(Handelsblatt)關注了上周末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被免職的消息。這個人事決定雖然來得突然,但卻並不意外。該報駐京記者發表題為《代價巨大的失誤》(Teurer Fehler)文章指出,去年夏天中國股市暴跌,就似乎已經為這個結局埋下了伏筆。"57歲的肖鋼因為危機管理不力早已倍受批評。股民們指責這位證監會主席,他所領導的機構發出的模糊信號甚至還給市場的混亂局面造成了火上澆油的後果。"

而真正"致命"的失誤,是在今年1月份。新年開始實行的"熔斷機制",原本目的是為了防止股市出現劇烈的波動,這是肖鋼從西方國家身上借鑑的,但是他設定的波動範圍要窄得多,所以該機制實行短短几天內數度導致跌停,隨後便被叫停。文章接著分析道:

"其實幾個星期以來,中國媒體已經在就肖鋼的下台進行各種猜測。一周前,關於中國農行行長劉士余將要接替肖鋼的消息不脛而走,而國家的審查機器還迅速地刪除了在財經平台上發表的相關文章。然而到周六傳言就成了事實。官方證實了肖鋼免職和劉士余被任命的消息。"

對於此前已經承認失誤的肖鋼,《商報》的記者評價道:"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他曾有意提高該機構的透明度。證監會每周一次的例行記者會就是在他任內引入執行的,對企業上市規定的調整以及加大對外國資本的開放等措施也是在他指令之下實施。然而,批評者很早就對這些改革措施提出質疑,認為這對於使得原本就以運作混亂著稱的中國證監會來說根本就是過分的苛求。"

現在接力棒到了劉士余手裡。他面臨著艱巨的任務:"他必須重建人們對於股市的信任,因為金融市場的繁榮對於中國經濟改革來說至關重要。"

真正的風險

中國滬深兩市從2015年6月至今,市值已經"蒸發"了5萬億美元。這不僅在中國國內引起震動,國際股市也受到牽連。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日前採訪了慕尼黑再保險公司(Munich Re)的首席經濟師門哈特(Michael Menhart),談到全球股市的動盪和中國經濟增長的疲軟。隨著中國2015年經濟增長率跌至25年來的最低谷,很多人最關心的一個問題也許就是:中國目前所遇到的狀況,究竟是多年強勁增長之後經濟發展速度趨於正常化,還是由於整體經濟存在根本性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門哈特給出的回答是:

"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而是其經濟轉型過程的一部分。最起碼在經濟增長力度減弱是緩慢而有序地進行的情況下可以這麼說。但中國的確是存在風險的。比如房地產的泡沫,影子銀行,還有企業的高負債等--問題在於,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是進一步成熟的過程中,是否能夠避免出現更大的危機和斷層。市場對於中國政府能否完成這項任務的信任程度在最近一段時間有所下降。"

這位經濟學家還指出,在過去北京的領導人一直認為可以憑藉政府的調控力量來左右市場發展的方向,但是在過去幾個月里,人們越來越懷疑,中國政府是否還能將這種干預主義政策繼續這樣維持下去。"我認為,中國對世界經濟的確是構成一定的風險。但這不是因為它的增長率降低,這個問題會被人們漸漸淡忘。但是如果中國真正遭遇'硬著陸',那將會給全球經濟造成嚴重的打擊。"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223/69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