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銀行壞帳大拍賣 待全球投資者接盤

中共近期將國內銀行的巨額不良資產打包成第一波證券化產品,試圖將金融風險轉移到國際市場。同時,鑑於中共政府債務不斷增加,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近日將其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之後又將71家中資企業的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

據中國瞭望4日報導,中共監管機構已授權將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不良貸款打包成第一波證券化產品。被打包的不良貸款將得到抵押品的支持。有業界人士表示,現金流較強的產品可能會以較高級別出售。

據悉,中國大陸經濟下滑導致產生大批不良貸款,官方日前公布數據顯示,截止到去年12月,中國不良貸款從去年9月的基礎上上升7%至1.27萬億元,包括可能成為不良貸款的特別貸款在內,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總額增至4.2萬億元,占預付款總額的5.46%。

報導稱,在今後的幾個月,中國各大銀行將開始發行巨額的資產支持證券,這些證券以不良貸款作為其背後的支持資產。各銀行急於參與這一活動,試圖藉此清理其資產負債表並產生流動性。銀監會也同樣迫切地希望讓這些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從而將風險轉移至中國金融體系以外。

大陸一位國有大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此前表示,從2014年起,各家銀行就紛紛加大了不良資產清收、化解、處置的力度。現在看到的不良貸款數據是在銀行大力化解下的結果。

在不良率上升的同時,銀行業利潤增長也在下降。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末,商業銀行當年累計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2.43%。有機構預測,2016年部份銀行的利潤增速將變為負數。

3月2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將中共政府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

3月3日又將71家中資企業的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其中就包括25家中國非保險金融機構,8家保險機構,計有33家國有金融機構。穆迪調整的理由是中共政府債務不斷增加。

穆迪表示,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不包含在上述25家金融機構中,因為其評級展望在2015年9月24日已經調整為負面。同時,穆迪維持對上述26家金融機構的所有評級,以及包括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13家中資商業銀行的交易對手風險評估。

去年9月21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把中國銀行業評級從穩定下調至負面,標普表示,鑑於中國的經濟風險,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處於「自我修正」,而經濟狀況的改變可能會影響中國的銀行,其金融機構的信譽可能變得更糟糕。

標普在一份報告中說:「中國國內的信用風險可能更加惡化,壞帳越來越多和在中國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信貸明顯增長都將增加風險。」「我們相信,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概率,在未來兩年內,中國非金融類和非公共部門類的信貸規模將超過中國GDP的150%。」

有數據顯示,中國債務與GDP之比已經高達230%。2007年以來,中國的債務水平至少增加了三倍,由7萬億美元激增至28萬億美元。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306/70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