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勃列日涅夫的淫亂生活和特權家族

—失控的勃列日涅夫

自從1976年病重之後,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出現在《時代》上的形象就與之前的英俊、剛烈、與美國叫板不同,變成了一個垂垂老者。從有關勃列日涅夫的種種報導背後,可以看到一個老人、一個固化的特權階層和一個無法擺脫自我慣性的國家和國民,全都陷於失控。

1979年10月,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30周年的慶祝活動中講話(圖源:AFP/VCG)

2011年10月20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發表講話,說俄羅斯一定要避免出現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出現的「停滯」局面。「停滯」,成了歷史發給酷愛勳章的勃列日涅夫的一枚摘不掉的勳章。1964年,勃列日涅夫剛上台,美國《時代》雜誌就把這位濃眉虎目、器宇軒昂的蘇聯領導人放在了封面上,他背後是象徵蘇聯意識形態的鐮刀、麥穗,還有布滿了不知是白雲還是烏雲的天空。

1970年,蘇聯第8個五年計劃執行得很好,經濟發展勢頭不錯。這也是美國媒體緊張的時刻。於是,1970年5月的《時代》封面,便是勃列日涅夫僵硬的面孔映照在血光之中。

1972年5月,尼克森基辛格訪問莫斯科,那一期的《時代》周刊上的勃列日涅夫又英俊了起來。1974年7月,美蘇之間的軍備競賽悄然開始,在《時代》封面的漫畫中,勃列日涅夫藏在背後的手裡抓著一大把核彈頭,與尼克森對峙。而自從1976年病重之後,勃列日涅夫出現在《時代》上的形象就與之前的英俊、剛烈、與美國叫板不同,變成了一個垂垂老者。從有關勃列日涅夫的種種報導背後,可以看到一個老人、一個固化的特權階層和一個無法擺脫自我慣性的國家和國民,全都陷於失控。

勃列日涅夫的諸多怪癖

勃列日涅夫有很多嗜好,抽菸就是其中之一。但在1976年身患重病之後,醫生就禁止他抽菸了。為了能緩解一下菸癮,他就讓周圍的警衛抽菸,以便自己能聞聞。更有甚者,在會見別國領導人時,他讓翻譯也點上一支煙,深吸一口,然後往自己臉上噴。不僅如此,因為患病而無法入眠的他,吃安眠藥也上了癮,不得不纏著醫生想「多來幾片」。

愛煙如命,嗑藥無盡,從勃列日涅夫身上,可以看到一個超級大國領袖的自我失控。很多人把蘇聯崩潰的罪魁禍首的帽子,扣在勃列日涅夫頭上,很難說這是一種公允的評價,因為失控的,並非只有勃列日涅夫一人。

雖然他愛煙如命,卻嫉「酒」如仇,強烈反對蘇聯人酗酒,甚至想頒布禁酒令。可即便是這位強硬的領袖,也最終在蘇聯社會根深蒂固的酗酒傳統和政治局的壓力下妥協了。這種對於酗酒的反對態度,一直延續到了後來的戈巴契夫,在其有限的政治生涯中,「反酗酒運動」幾乎是戈巴契夫最強硬的一次行為,結果導致蘇聯政府損失了上千億盧布的稅收(相當於當時蘇聯國防支出),嗜酒如命的蘇聯人也怨聲載道,有人因為喝不到酒就喝花露水,還有人偷喝工業酒精而中毒身亡,禁酒令讓政府與民眾陷入了對立情緒當中。領袖愛煙,全民愛酒,這種自上而下的沉溺於快感而不願改變現狀,是蘇聯崩潰更深層次的社會心理原因。勃列日涅夫不止是個菸鬼,還是個戀物癖,具體地說,他對於勳章有著一種近乎於痴迷的愛好。

蘇聯曾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什麼,勃列日涅夫又進手術室了?又是心臟手術麼?當然不是,是擴胸手術,為了能在胸前再多掛一枚勳章。勃列日涅夫一生至少獲得過114枚勳章,在1976年他70歲生日時,他獲得了「蘇聯英雄」勳章和「蘇聯元帥」勳章,這已經是他第4次獲得「蘇聯英雄」勳章了,此前只有二戰功臣朱可夫元帥得過4次,至於說重複獲得同一塊勳章到底有什麼樂趣可言,恐怕只有勃列日涅夫自己才知道了。

儀式上,當別人給他戴上勳章時,勃列日涅夫會調侃地說:「我覺得有人把它偷走了。」旁邊的人就要配合地說:「我們又把它找回來了。」或者他會說:「你們覺得我應該獲得這個勳章嗎?」誰敢說不應該?

比較悲催的是,1978年,勃列日涅夫獲得了軍隊最高勳章「勝利勳章」,可是在他死後的1989年,蘇聯取消了他的這枚勳章資格。他獲得過次數最多的勳章是「列寧勳章」,8次。為了討好他,外國政府也給他送勳章,「東德英雄」、「古巴英雄」、「保加利亞英雄」、「捷克英雄」、「蒙古英雄」、「南斯拉夫之星」、「胡志明勳章」,而當時與蘇聯關係緊張的中國,沒給他勳章。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作為蘇聯入侵阿富汗的策動者,勃列日涅夫還獲得了蘇聯支持的阿富汗政權授予他的「阿富汗自由太陽勳章」。

或許正是知道蘇聯領袖的這個愛好,1979年1月22日出版的《時代》周刊刊登了對於勃列日涅夫的專訪,他談到了對卡特政府的擔憂、對中國的憤怒,但仍舊對蘇聯的未來保持樂觀。封面是水彩畫的勃列日涅夫肖像,西裝上還畫著3枚碩大的勳章。

如果有人覺得勃列日涅夫喜歡勳章,是為了在得獎時發表演說的話,那恐怕是個錯誤。口才問題,一直是勃列日涅夫人生中的短板,他不可能像赫魯雪夫那樣脫了鞋子在聯合國大會敲桌子罵人,因為依照勃列日涅夫的語言習慣,情急之下他很可能口齒不清。因為他在衛國戰爭時期曾經負傷,造成強烈的腦震盪,從那時起,他說話就一直口齒不清,或許是為了掩飾這個問題,他經常念稿子,但卻經常念錯。

有一個蘇聯流行的段子是,在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上,勃列日涅夫拿著講稿說:「歐!歐!歐!歐!歐!」全場起立,鼓掌。這時,一名工作人員跑到勃列日涅夫身邊對他說:「那是奧運五環標誌,您不用念出來。」

可以說這個段子是杜撰的,因為1980年時,勃列日涅夫的病情已然很重,恐怕連登台念稿的力氣都沒了。但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也足以讓人感受到這位領袖無所顧忌的幽默感。

1979年6月,勃列日涅夫在維也納會見美國總統卡特。蘇聯的秘書預先假設了幾種卡特可能的提問方式,並準備了一張很長的紙條,如果卡特問得寬,就把紙條全部念完,如果卡特問得窄,就只要念前半部分就好了。結果,卡特問得果然比較窄,翻譯就把紙條的後半部分給劃掉了,遞給領袖。

勃列日涅夫念著念著,突然發現後面被劃掉了,轉頭大聲問翻譯:「怎麼,後半部分不需要念了嗎?」翻譯怕他聽不清,也大聲喊:「不需要,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的名字)。」可想而知,對面坐著的美國總統卡特一行人,是怎樣哭笑不得的表情。

除了是個勳章收集癖,勃列日涅夫還是喜歡汽車。傳聞說他私人收藏了50多部汽車,不過可以確信的是,他的確有一台勞斯萊斯,還有一台美國總統尼克森送給他的林肯。在克林姆林宮時,他總是開著蘇聯國產的吉爾車,但只要一離開那裡,到了自己的鄉間別墅,他就會開著勞斯萊斯兜風。

混亂糟糕的生活史

1982年3月的《時代》周刊,專門刊登文章講了《與勃列日涅夫一期去打獵》,那時距離他去世僅有幾個月之遙。

2005年,俄羅斯一家電視台播出了電視劇《勃列日涅夫》,除了打獵之外,劇中生活放蕩的領袖形象,徹底顛覆了俄羅斯人的記憶。

劇中的勃列日涅夫喜歡住別墅,喜歡打野豬,喜歡看電影,喜歡開各種各樣的玩笑,還喜歡沒完沒了和護士調情。劇中有個場景,勃列日涅夫和護士雙雙爬上了床,演出了一場激情戲。有人可能會覺得這簡直是對蘇聯領導人的侮辱,但實際上,勃列日涅夫的孫女卻對這場戲讚不絕口:「觀眾可能會對此場景鼓掌,說『哈,勃列日涅夫,你這個雜種』,可是很快就會對此場景充滿了愛國主義的鄉愁,說『他那麼大年紀了,可還是能做到』。」

這個名叫維多利亞的孫女,曾經對西方媒體記者說了很多有關勃列日涅夫的生活細節。比如,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蘇聯擁有的核武器數量超過了美國,而核密碼箱就放在勃列日涅夫的老伴維多利亞·勃列日涅娃的床底下,因為曾經做過克格勃頭子的勃列日涅夫覺得「找不到更安全的地方了」。

而從維多利亞的口中,外界得知電視劇里調戲護士的情節並非杜撰。孫女認為,勃列日涅夫一共有7個情人。勃列日涅夫在二戰前線的烏克蘭認識了美女「瑪塔沙」,成為情人,勃列日涅夫在艱難抉擇之後,選擇了維持家庭,而瑪塔沙也主動離開了他,後來她還帶著丈夫(勃列日涅夫的戰友)來到勃列日涅夫家裡做客,而妻子勃列日涅娃始終裝作對一切不知情,等待丈夫最終回心轉意;他每次去打獵,鄉間別墅里也會有叫安娜的金髮美女等待他,那是勃列日涅夫喜歡的類型。

勃列日涅夫對於女人的喜好,或許可以解釋他為什麼不喜歡柴契爾夫人,因為他覺得她「不夠女人」。在他生命最後階段陪伴他最多的,並非妻子,而是一位叫做妮娜的女護士。

相對於勃列日涅夫的喜歡享樂,妻子勃列日涅娃卻是另外一種人。她會默默地在家裡幫丈夫縫補襯衫,做一些麻煩但美味的俄羅斯菜餚,但她卻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因為她總是那個被冷落的人。她寧願去逛商店,當然,是只有少數高官太太才有權力去逛的商店。

她曾經伴隨勃列日涅夫出訪印度,結果遭到了猶太人的抗議:「你作為猶太女人,就應該幫助蘇聯的猶太難民離開那裡!」她後來說,自己並不是猶太人,只是長得像而已。

特權家族的墮落

然而,這個與世無爭的女人,卻逃脫不開一群惹是生非的家人。勃列日涅夫有一子一女,兩人無一例外,全是出了名的酒鬼,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勃列日涅夫強烈反對酗酒的原因吧。勃列日涅夫不但對於自我身體失去了控制,對於兒女和家族依舊如此。

女兒勃列日涅娃的第一段婚姻僅僅持續了9天,勃列日涅夫實在看不下去,想給女兒包辦一次婚姻,她從幾個候選人中挑了楚爾巴諾夫。她嗜酒如命,脾氣暴躁,但是獨愛珠寶。傳言說她有一次去喬治亞參觀一家博物館,看中了館中所藏的兩件珠寶聖器,非要博物館把它們當做禮物送給她,館長死活不給,還打電話給當時的喬治亞共產黨第一書記商量怎麼辦,電話最終打到了勃列日涅夫那裡,他對女兒說:「那是人家喬治亞的國寶,不可能給你。」要求女兒立刻回莫斯科。

這件事讓勃列日涅夫很生氣,他對人說:「全世界的人都尊敬我,可是我自己的家人卻讓我難受。」不過,最難受的事情還在後面。

1982年,勃列日涅夫生命中的最後一年,氣息奄奄的他絕對想不到,副手安德羅波夫主導的「打擊犯罪與腐敗」行動中,盜竊蘇聯國家珠寶公司的賊人被抓獲,而種種證據顯示他們都與勃列日涅夫的女兒加琳娜·勃列日涅娃有牽連,後來證實,她正是向國外走私珠寶鑽石的人,想以偷盜的方式來威脅對手。她被逮捕到克格勃總部審訊,可是畢竟她父親還是蘇聯第一號人物,所以她並未定罪,只是被驅逐了。

上世紀80年代末,當戈巴契夫負責腐敗案調查時,加琳娜、她的哥哥尤里(當過蘇聯對外經貿部第一副部長)和丈夫楚爾巴諾夫都因腐敗被捕,加琳娜的舅舅、維多利亞·勃列日涅娃的哥哥曾經做過勃列日涅夫的繼任者——安德羅波夫的副手,也在那場運動中畏罪自殺。由於整個團體中有大量勃列日涅夫家族的人,蘇聯人習慣上稱他們的團體為「勃列日涅夫幫派」。而醉心於美女和勳章的勃列日涅夫自己,極有可能對子女親屬利用自己的名字干盡壞事並不知情。

在這場對墮落特權家族的整治風暴中,勃列日涅夫的妻子勃列日涅娃是無辜的。勃列日涅夫的孫子記得,奶奶一生都有一個習慣:把掉在桌上的麵包渣撿到嘴裡吃了。這個深居簡出的家庭婦女幾乎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勃列日涅夫去世後,她失去了一切特權,連去診所都不能乘車,要自己步行。當克格勃要她把別墅騰出來時,她氣憤地說:「好吧,我承認,我對發動阿富汗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最可悲的是,由於生前勃列日涅夫夫婦和兒孫們在一起的時間很少,所以當勃列日涅夫去世後,兒孫很少去看望勃列日涅娃。

蘇聯崩潰的開始

1995年,勃列日涅夫的侄女柳芭·勃列日涅娃寫了一本名為《我經過的世界》的書,其中提到了勃列日涅夫對她講,有次史達林看著台下的人群時說:「都是我的羊啊!」柳芭的父親曾經問自己的兄弟勃列日涅夫對信仰的看法:「我們不能讓人民沒有信仰,畢竟你知道,教堂都拆了,沙皇被槍斃了,必須要有東西去持續信仰。」

在侄女的記憶中,勃列日涅夫也並非總是那麼耽於享樂的人。二戰結束後不久,妻子多次和勃列日涅夫說想要一座衣櫃,結果勃列日涅夫氣得哭了,把她的衣服都撕成了一條條的,因為當時的他覺得擁有很多衣服是庸俗和小資的「墮落」。曾幾何時,當他開著勞斯萊斯在鄉間別墅兜風時,他卻忘記了他毀人衣服的事情。

勃列日涅夫最大的問題,是他不再像之前的蘇聯領導人那般,至少在口頭上宣稱「艱苦奮鬥」,他本人就已經開始追求奢華的生活了。莫斯科的蘇共秘書尤格爾列切夫就拒絕給勃列日涅夫唱讚歌,因為覺得他「名聲不好」。而在他的帶領下,特權階層的享樂生活也成為了一種「合理存在」,領導階層距離蘇聯人民越來越遠了。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冷戰史專家沈志華教授認為:「看到了勃列日涅夫時代的檔案,我們就明白了,這個龐大而森嚴的官僚體系,內部的利益階層,已經凝固了,不再是順暢流動的,而是板結的。依靠權力謀取利益,到了這個時候已經被制度化了。而作為執政黨的蘇共,也就徹底遠離了人民。」

沈志華認為,勃列日涅夫時期恰恰是蘇聯人開始對國家和體制提出質疑的時候,蘇聯的「民心」在這一時期發生了偏離,可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披露出的檔案中,有一大批當時的群眾寫的人民來信、上訪信,比如說饑荒來了沒飯吃、對官員腐敗的指責、對住房緊張的抱怨等,牽涉到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從中可以看到,人民對於很多問題的不滿是很強烈的。所以,當蘇聯解體時,大家發現一個執政了70多年的政黨下台,居然很少有群眾對他們表示出留戀。」

勃列日涅夫最後一次出行烏茲別克,給共和國所有領導人以及他們的副手、副手的副手、助理、速記員、打字員,甚至開車的司機,都準備了禮物,為此花費了數十萬盧布的經費。這種慷國家之慨的做法,影響極壞。上行下效,請客送禮達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這不僅浪費了大量國家錢財,而且腐蝕了一大批幹部。

蘇聯人傳說,領袖夫人勃列日涅娃特意在莫斯科找了一個套間房子,專門用來擺放勃列日涅夫在各種場合上收納的禮物,每隔幾天她就會去清點一番,只是看著那堆積如山的禮物,就非常愉快。這個傳聞無法考證,但可以知曉的是,勃列日涅夫的前任赫魯雪夫,無論收到什麼禮物,都會馬上叫來秘書登記——那是國家財產。

實際上,勃列日涅夫執政前期,蘇聯經濟發展並不遲緩。第8個五年計劃(1966-1970)順利完成,增長率達到7.4%,遠高於同期西方國家的增長率。到1975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達美國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而農業總產值達到85%。

但是,蘇聯計劃經濟下的這種高增長是靠大量投入資源而實現的,缺乏技術創新與生產率的提高,不具有可持續性,到上世紀70年代後期增長率就放慢了,「與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從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工業總產值增長從8.5%下降到5.9%,農業總產值從4.3%下降到1.1%,勞動生產率年增長從6.8%下降到3.2%。

經濟發展的停滯,加之官僚階層的貪於享樂,使得蘇聯真正處於崩潰的邊緣。而禁酒令的稅收損失、冷戰軍費開支、入侵阿富汗軍費開支、車諾比救援資金缺口,都成了壓垮蘇聯的最後幾根稻草。

即便如此,在2009年的俄羅斯民意調查中,其中31%的人願意活在勃列日涅夫時代,39%的人選擇普京時代,只有1%的人願意回到葉爾欽時代。看,失控的人不只是勃列日涅夫自己吧。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看世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403/718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