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弧度度:誰在抹殺整個中國的經濟市場與創新?

—為什麼我們的創新一直在路上?

作者:
我從來不敢相信,在一個官僚系統主宰一切,甚至連城市灌溉資金與扶貧款、紅十字會捐款都敢貪污的社會,居然也能創造出領先世界的經濟奇蹟來!眼見著房地產泡沫就要破滅了,如果再找不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我看這GDP第一的神話恐怕又得仰仗統計局的精心設計了!

「騙補」的圖片搜索結果

適逢張教授和林教授在爭論政府到底應不應該對企業實施「產業扶持政策」,筆者也想發表下個人看法。

我們先來看第一則案例。據財政部通報:包括蘇州金龍在內的5家問題企業,一共騙取了10.1億的補助!蘇州吉姆西,涉事車輛1131輛,金額2.6億;蘇州金龍,1683輛,5.19億;深圳五洲龍,154輛,5574萬……平均下來,每輛車涉及的補貼金額都在20-30萬元左右。據稱,這還是「首批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的違規行為」。要知道,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經費一共也就300多億。而據坊間傳言,這一名單極有可能進一步擴大,涉嫌被騙的金額也許大大超過這一體量……

先遑論政府補貼政策的對與錯,我倒是想問問林教授:政府該如何杜絕騙補的問題呢?如果政府的有形之手無法做到杜絕類似「騙補」的問題,即使注入再多的資金又有什麼用?

我們再來看第二則案例。河南將在今年安排10億元的「治霾資金」,先花1億元成立治霾領導小組辦公室,設主任、書記各一名,副主任和副書記各五人,財務科長一人,計劃科長一人,監察科長一人,文化宣傳科長一人;各個地市科長各一人,每科室副科長三人,秘書若干,辦公車輛若干,員工五十人,開始罰款……

張教授,治霾這種問題,政府到底該不該管?又該如何管?按照河南這陣勢,你覺得他們能治好霧霾嗎?為什麼明明該政府的有形之手發揮作用的時候,其作用反而似乎總是有限,請問問題的根源到底出現在哪裡?

我不是專家,也不是教授,但是長期以來困擾我的一個最大問題是:為什麼政府每年下撥那麼多研發資金、創新資金、治理資金、扶持資金、補貼資金、扶貧資金……卻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打了水漂呢?中國不但未能在關鍵核心領域取得質的突破,而且在產能升級與轉型方面也難有建樹,錢都花到哪兒去了?

我從來不敢相信,在一個官僚系統主宰一切,甚至連城市灌溉資金與扶貧款、紅十字會捐款都敢貪污的社會,居然也能創造出領先世界的經濟奇蹟來!眼見著房地產泡沫就要破滅了,如果再找不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我看這GDP第一的神話恐怕又得仰仗統計局的精心設計了!

在我看來,如果不讓官僚退出市場,非要把市場變成官場,無論何種形式的轉型與改革,無論是政府使出有形之手還是無形之手,都只會淪為一種形而上的空談!唯有斬斷貪腐之手,才能實行有形之手,也才能杜絕權力尋租!

我們再來看第三則案例:李愛珍,這位71歲的老太太,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資訊技術研究所的一個普通研究院,數次參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和考試,由於沒錢送禮,均在第一階段慘遭淘汰。但是,她現在卻當選了美國科學院的院士,一家人都移民美國去了……

看了這則故事,我希望每一位有良知的專家和教授們撫摸著自己的良心想一想:如果制度不改革,人才留不住,科技創新又從何談起?沒有科技創新,我們的經濟發展就會失去源動力——根本問題解決不了,爭論再多的「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又有什麼用?

縱觀美國經濟的發展模式,我們不難發現以下幾點:一、當經濟出現大蕭條時,政府一定會伸出有限的有形之手,規範市場,打擊投機;二、當經濟運行良好時,政府就會使出無形之手,讓市場恢復自由有序競爭;三、政府永遠保持「守夜人」的角色,不會直接參與主導市場,更不會將市場變成官場……

為什麼我們的創新一直在路上?因為我們的官員個個都是市場管理員!他們揮舞著橡皮圖章,為一己私利不惜抺殺整個中國的經濟市場!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922/80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