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馬雲:中國電商要變天 沒線下配合走不久

11月10日消息,雙11前夕,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接受央視財經專訪,他預言稱「中國電商要變天了」,並警告業內應該在陽光燦爛的時候修理屋頂。

在專訪中,馬雲(微博)抨擊中國零售行業,別只想著從房地產賺錢,是時候把利潤還給製造業。他指出,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最大的差異之一,就是已開發國家永遠在買別人的東西,開發中國家想盡一切賣別人東西。所以,中國必須認真反思的一件事,就是努力實現進出口平衡。

馬雲發出緊急預言:中國電商馬上要變天!

央視財經記者侯凱笛:剛才您也說,像這個雙十一不是阿里巴巴一家的一個節日,它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全民狂歡性了,大部分電商幾乎都在參與這個節日。可是就在不久之前您也說過這樣一句話,說未來阿里巴巴將不再是一個電商的公司,可能電商就要消失了,您說這個話當時的。

馬雲:我說是電商,我第一講是未來的純電商會日子很難過,可能就會沒有,未來的純線下模式也會沒有。當然,電商依舊會高速發展,這幾年,未來幾年,今年、明年、後年,我認為電商還會高速發展。這個就像支付寶、淘寶、天貓,整個阿里生態系統依然會起來。

但是你看未來是什麼,因為如果純電商做的很好,沒有線下的支持,沒有跟線下的配合,我覺得電商是走不久的。如果線下依舊跟,不去擁抱網際網路,這也會走不久。什麼是電商,電商就是我們掌握了整個網際網路的技術、網際網路的思考、網際網路的營運方式,我們創造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適應未來的商業模式。

所以我覺得純電商,未來,不是這兩年,未來會面臨巨大的挑戰,純線下也會在未來遇到巨大的挑戰。所以我們覺得,未來是誕生一種新零售,就是線上、線下、物流、數據、技術的完美結合,誕生一種新的零售形態,這也會影響到城市的,新的城市這個商業區的變革,影響到供應鏈的變革,供給側的改革。

所以我自己覺得,未來的三十年,短的可能五年到十年就能看到巨大的變革。所以從明年開始,阿里必須是做到提前準備,只有我們準備好了,跟著我們的客戶,因為我們必須不是為自己準備,不僅僅要為自己準備,我們還要為我們的消費者準備好,要為我們的中小企業準備好,為跟著我們生態鏈的所有的合作夥伴準備好。所以我們要提醒大家,天很快要變了。

馬雲怒批傳統商業:別只想著從房地產賺錢了請把利潤還給製造業

記者侯凱笛:您剛才提到這個傳統零售行業,現在有點被打壓,有點被擠壓,我也查了一下商務部最近幾年的一個數據,確實伴隨著電商和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同時,整個傳統零售行業,甚至於實體經濟都有一些萎縮。所以在您看來,是不是真的是網際網路對這個實體經濟的擠壓太大了,未來應該我們怎麼去平衡這個?

馬雲:應該講,客觀的講,不是網際網路,今天網際網路和電商並沒有去過分擠壓傳統商業,而是整個傳統商業在面臨急劇下滑,電商只是在全部下滑的經濟形勢下,出來的一點新的希望而已,這些企業很早醒過來,並且改變了自己商業的未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電商,今天傳統商業依舊會下滑。因為中國原來的,特別中國原來的零售行業,全是基於房地產,房地產這個行業在整個中國過去二十年的高速發展,特別地價炒的那麼高,人們關心的是從房地產裡面賺到錢,而不是考慮到如何通過零售去服務和支持好消費者,通過服務和零售去支持好製造業的變革。

這個問題不是現在出來的,我們十年以前做淘寶的是一個很重要想解決的問題,就是一個工廠做一個電視機,它賣出去的錢只能賺到7塊錢,一台電視機只能賺7塊錢的利潤。而大部分的利潤被渠道拿去了,而渠道拿了這些錢並沒有去發展、完善渠道,加大跟消費者的關係,而是把這些渠道在市中心去建了很多房地產。

所以我自己覺得,十年以前我們就看到傳統零售會下來,只是我們想到的是用電子商務去適應了未來的更好的商業發展,所以今天在全世界的經濟都不是很好,全世界的零售不是很好。不是中國的零售不好,美國零售也不好,中國零售也不好。但是電商好,是我們在整個零售裡面看到的一點新意而已,這不是我為電商去辯解,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為十年、二十年的判斷。我是堅信一點,如果製造業不賺錢,零售是不會好的。

今天阿里的電商模式,我們只收了2%到3%的點都不到,但是我們把所有的利潤還給了消費者,把所有的利潤還給了製造業。今天在金融危機,2009年的金融風暴以後,中國的出口並沒有,中國的企業出口碰上問題了,但中國的製造業沒出現問題,原因是什麼?

是電商打開了中國市場,我們救活、幫助了大批製造業重新起來,所以要這麼去看。但是對傳統零售他沒辦法接這批製造業。所以我是覺得要從經濟、社會、科學,客觀、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正因為這樣,所以不管傳統行業企業說電商消滅了,我自己覺得這是,我們不能做自欺欺人,必須看待未來,從未來的格局來判斷今天。

馬雲:實體經濟不擁抱網際網路只有死路一條

記者侯凱笛:那您覺得是不是傳統這些零售業,包括實體經濟,必須要擁抱網際網路,否則的話就是死路一條?

馬雲:是的,我自己這麼覺得,不是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消滅了傳統零售,而是落後、保守、自以為是的思想消滅了這些傳統零售和傳統行業。我們必須面向未來,必須擁抱新的技術。就像上一個世紀電出來的時候,你拒絕用電,你就喜歡燒煤,你就喜歡用馬力來做,你肯定沒有機會。

這是一個新的技術的到來,一場新的營銷開始,一種新的面對消費者和製造業的變革,你不願意用,那你能怪別人,不是電商不好,就像不是電不好,不是網際網路不好,是自己不願接受新事物不好,或者自己接受新事物的心態不好,才會讓自己落後的。

記者侯凱笛:如果這個是註定的大勢所趨的話,您覺得有哪種實體行業有可能會存活下來?

馬雲:我覺得因為網際網路沒什麼邊界,它會對各行各業有巨大的衝擊,今天只是從零售開始,接下來從製造業會開始,從金融開始,從整個技術革命的變革開始,到整個能源革命的開始,最後到社會治理的開始。在未來30年,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馬雲:中國必須反思的一件事,進出口平衡才是經濟強大的命門。我覺得第一點,我們並沒有,我們是在講全球化,我們在講國際化,當然我們覺得我們並不是在講,我們在已經開始在做。

第二點,全球化和國際化是兩個概念,國際化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生意,全球化是各國之間的,是多邊之間的生意。阿里分為國際化和全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我們要加強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的平衡,全球化我們是希望幫助全世界的中小企業,能夠搭建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這是兩個事情。

第三件事情,我覺得中國必須思考,大概在2008年、2007年我就講了,中國已經不可能恢復到十年以前,過去那種出口靠貨櫃、規模、標準化、低成本、低附加值的模式,已經不復返。我們再也不可能想到,我們中國出口像當年一樣。未來的出口一定是小批量、高附加值、個性化,所以有這個的變革,不是因為中國的出口不好,而是整個世界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中國經濟,中國的製造業必須發生變革。

所以我們並不是想盡一切辦法,我們在幫助中國出口,只是以獨特的方式出口,我們希望出口中國高附加值的、小批量的、個性化的、迎接未來大數據時代的中國製造業,就是IOT,智慧製造,我們希望在慢慢培養這樣的技術。

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最大的差異之一,就是已開發國家永遠在買別人的東西,開發中國家想盡一切賣別人東西。所以我覺得中國要學會進口,只有擴大中國進口,才能夠提升中國商品的素質,才能讓中國知道全世界到底在生產什麼、需求什麼。只有這樣,未來的中國進口、出口才會好起來。

所以我是覺得未來的二十年,中國要把握這個機遇,從一個純出口的國家,要走向一個進出口平衡的國家。甚至要學會花錢,必須學會消費,必須學會開出。

記者侯凱笛:但是您說的進出口的平衡,會不會未來有這麼一個現象,就是因為我們買的東西也都是好的東西,但是現在我們出口的東西,大部分都是稍微低附加值的一些產品,高附加值的產品比例非常非常低,您覺得網際網路能夠幫助這個現狀做改變嗎?

馬雲:當然,我覺得第一點,首先要進口好東西,讓中國的製造業覺得,日本馬桶搶的那麼好。我們買回來看一看,學習一下,我們不能老去做我們自己覺得天下第一的馬桶,看看還有更好的馬桶,為什麼不可以生產、不可以學習、不可以超越呢?所以我覺得進口的目的也能夠,某種程度上,倒逼我們的落後製造業轉型升級。中國人的學習能力是非常之強的,從洋務運動五四運動,到後來的改革開放,我覺得每一次的中國開放,開放不一定是自己一定走出去,開放還要有引進來的勇氣和決心。

所以大家講,要做先進的製造業,我認為先要做品質製造業,我們把自己的品質做好,品質做好就是多看、多學習、多思考。村裡面窮,以為所有的雞得自己村裡面的,糧食得吃自己家的,我認為你天天吃的就是玉米,你天天吃的就是你的,你要去看看全世界還有各種各樣的生鮮、海鮮,你進來以後知道世界有多大,也得出去看看,也得去買回來。所以我覺得中國未來幾年,真正的開放我們不僅要出去,我們要請進來,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行。

記者侯凱笛:如果要實現這個貿易自由的開放,或者是把這個活力提升的話,背後要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尤其是金融這一塊,那目前我們的金融體系、支付體系能不能跟得上,能不能支撐得了?

馬雲:正因為今天支撐不了才是我們今天努力的機會,也就是說,所有的事情等它都準備好了也不需要企業家,企業家就是你判斷這樣下去,中國這個社會世界社會一定需要這樣的東西,所以你今天去努力,花十年。電商不是今天做成的,是我們17年來,每一天堅信這個目標,每一天一點一點起來。雙十一也不是今天做成的,是8年以來,從第一天我們就幾個人,沒多少人在賣,到今天為止大家參與。所以我自己覺得,阿里巴巴不會等待所有的情況準備好了,無論是支付,無論是物流,無論是國家的政策方針,還是各國之間的貿易協定,總得要有人去推動,總得要有人去進步,總得有人去付出。所以我覺得阿里今天做這些事情的能力、意願,已經比當年發生變化。

我們只希望不是自己,我們不僅僅希望說你們的盈利、利潤,今年雙十一的十一,這個賣多少貨,這對我們重不重要?重要,但不是那麼的重要。我覺得有了阿里以後,如果我們中國的製造業、零售行業,我們中國對世界的認識、世界對中國的認識發生變化,整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個是我覺得我們這個公司,對這個社會帶來真正的價值。這世界不要說全世界,就在中國永遠有比阿里巴巴還會賺錢的公司。你跟人家比賺錢沒有意義,我們只證明我們會賺錢,但我們想跟別人比的是能夠推動社會進度,我們是否可以做的更好。

記者侯凱笛:現在我看阿里金融的整個體系做得也很大,包括內容產品結構也很豐富,像這個理財的、貸款的等等都有,那未來阿里究竟是想做成一個阿里銀行,還是想做一個什麼樣的?

馬雲:阿里其實就我們堅持這麼講吧,就是中國不缺一個金融機構,中國不缺一家銀行,阿里第一天就沒去想過要做個金融機構、做一個銀行。只是我們最早就想解決貿易之間,怎麼解決支付問題,我們跟所有,很多金融機構交流下來,沒有人願意支持,我們只能自己建。但是我們今天更想建的不是一個金融機構,我們更想建的是一套信用體系,如何讓整個社會的信用能夠真正的完善,動態的信用,基於大數據的信用建起來,讓有信用的人暢通無阻,讓沒有信用的人寸步難行,這個才是社會進步的第一要素。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節選自騰訊科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114/83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