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我不是潘金蓮》揭破中國真實的荒誕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持續成為話題,主要是由導演馮小剛向掌控著院線的首富王健林開炮引發,其後又有「3天2億(人民幣,約2900萬美元)」的票房奇蹟,稍後還有名導與首富及相關人等的八卦。這一切,蓋過了對這部電影本身的評論和觀察。

萬達院線之壓抑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除人際恩怨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向講究政治正確的萬達,院線看片團隊看完樣片之後,提出了「題材敏感」的問題,後來成為壓片的理由。而事實上製片方自己在當局審片前也相當緊張,好在雖有阻滯,遇難呈祥。

這部電影除了名字提到潘金蓮有些敏感,不少觀眾看完後說上當,因為不覺得有敏感內容,而是一連串的荒唐,構成了一個荒誕的故事而已。然而這部電影的意義,正在於用荒唐的手法,來揭破中國真實的荒誕。

這部電影的主線相當荒唐,講述的是村婦李雪蓮與丈夫假離婚,前夫說了句「你是李雪蓮嗎?我咋覺得你是潘金蓮呢」,李雪蓮就為這句話,從鄉村到京城,從喊冤到上訪,與官場各色人等打交道,包括公安檢察縣長,再到市長、省長、首長,十年過去,沒能把這句話給糾正過來,只能喊「我不是潘金蓮」。

這個荒誕故事折射著中國現實中的荒唐。這部電影從根本上不是講中國今天極度荒唐的上訪制度,也不是人說的「呼喚依法治國」,而是試圖揭開一塊紗布,告訴大家今天中國「基層就是斷層」。

所謂基層,主要指農村的鄉鎮村、城裡的街道社區。而基層就是斷層,意思是說大官和小吏是脫節的,小吏和鬥民是分割的,基層中的人民大多生活在無奈之中。這就是今天中國的現實,也是中國未來的問題。

責任編輯: 林億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124/84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