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戰爭:失敗的戰爭

—日本竟然自認甲午戰爭「失敗了」?

作者:

對一些日本學者而言,「日清戰爭在軍事方面雖然壓倒了清國,但從政治上來說,卻是一次失敗了的戰爭。這是因為戰爭……沒有實現朝鮮的殖民地化。」日本當局更因此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力求使中國朝野政治勢力再度「親日」。

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伊藤博文、陸奧宗光在日本馬關簽訂《馬關條約》(圖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日人將甲午視作「失敗了的戰爭」,轉而積極運作「促華親日」

如前期所述,甲午戰後,中方高層之反思,以李鴻章為代表,顯示出一種相當尷尬的分裂——對內,對光緒慈禧,乃至舉國洶洶之輿論指責,李鴻章將戰敗的主要責任歸咎於「器械懸殊」,抱怨帝後、清流作梗,使清國海、陸軍裝備均不如日軍;但對外,李氏卻在馬關和談現場演說,承認此役,證實了歐式軍事體制的優越性。①

反省尚且如此內外分裂,廟堂層面的戰敗因應,自然更無從談起。反觀日人,雖於戰場獲勝,但因西方列強幹涉,其殖民朝鮮之目標卻未能徹底完成,正如日本媒體當日所感嘆的那般:

「排斥了中國之後,依然不能單獨扶植朝鮮。一旦有事,便要倒退一步。從日清戰爭中得到的東西在哪裡?」②

故而,在一些日本學者眼中,「日清戰爭在軍事方面雖然壓倒了清國,但從政治上來說,卻是一次失敗了的戰爭。這是因為戰爭……沒有實現朝鮮的殖民地化。」③為應付此種「失敗」,甫將清廷狠狠踩在腳下的日本當局,轉而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力求使中國朝野政治勢力再度「親日」。

以甲午一戰帶給國人的屈辱之甚,當不難了解,將國人情緒,由「仇日」扭轉為「親日」,其難度之大。事實上,當日朝野上下,受仇日情緒蒙蔽,在外交立場上已相當不理性。最典型者,莫如兩江總督劉坤一與湖廣總督張之洞。劉坤一在1895年7月上奏,激贊俄國「信義素敦,與我修好二百數十年,絕無戰事,實為千古所未有」,竭力建議聯俄制日。張之洞亦於同月上奏,建議聯俄,雖然其對俄國的認知,沒有劉坤一那般泛道德化,但犧牲尺度也極大,認為「凡關係俄國之商務、界務」,均可「通融」,俄國若欲「用兵於東方」,其水師可由中國提供煤糧、其兵船可由中國船塢修理,其陸軍可「假道」中國通行無阻,且由中國「供其資糧、車馬」……④

至於其他人,如京官許應揆以「俄與我同屬亞洲,必不漠視」等理由鼓吹聯俄制日,其見識之淺陋已臻荒唐。但這荒唐之中,濃烈的仇日情緒卻是真真切切的。為扭轉這一仇日局面,1896年,松偎內閣成立時,接受犬養毅之建議,決定在內閣預算中,提出機要費用,派人調查中國問題。稍後,即按計劃,派遣可兒長一、平山周、宮崎寅藏等人,以外務省諮議之名義,前往華南,調查並結納革命黨;其後,更成立「東亞同文會」及諸多在華支部,以學校、報紙等為基本活動手段,推動其「親日」大計。

其「促華親日」運作,遍及中國朝野各派系政治力量,收效甚大

簡略而言,甲午戰爭後,日本政府的「促華親日」布局,有三個基本向度。其一,針對革命黨。其標誌性事件,即1896年平山周、宮崎寅藏等人,奉命赴華結納革命黨。啟行前,參謀本部少佐宇都宮太郎曾交待平山周等人:「華南革命黨以孫逸仙為中心,抵滬後,宜即設法與之訂交。」⑤

其二,針對維新派。其標誌性事件,乃積極結納康有為一系之「康黨」人物。如1897年2月,同文會領袖宗方小太郎,曾在上海梁啓超、汪康年、李盛鐸等往來極為密切。據宗方日記,這些人當日皆反對「清政府依賴俄國」,梁啓超甚至說「中國之天下為滿人破壞,欲圖挽回,非脫離滿人之羈絆不可」,希望獲得日本支持。事實上,康黨後來在戊戌年,確實一度竭力向光緒皇帝推銷其「中日合邦」計劃。⑥

其三,針對體制內重臣。標誌性人物,如湖廣總督張之洞。1897年,日本參謀本部特派神尾光臣與宇都宮太郎赴湖北遊說張之洞。據張事後給總署的電文匯報,神尾等人大意謂:「前年之戰,彼此俱誤,今日西洋白人日熾,中、東日危。中、東系同種同文同教之國,深願與中國聯絡……並言今日武備最要,囑派人到彼,入武備及各種學堂,地近費省,該國必優待切教。」此後,雖不得朝中親俄派支持,張之洞仍積極低調運作赴日留學、聘請日軍武官等事。至庚子年,北方拳事紛擾,據宇都宮太郎在日記披露,張之洞甚至曾遣幕僚,向其透露,有擬拋棄滿清,「或會設立新政府」之計劃,欲尋求日本支持。⑦

略而言之,甲午年後,日本政府在「促華親日」一事上成效顯著,且持之以恆(同時亦絕不放棄趁機參與八國聯軍侵華),至1905年日俄戰爭,終獲莫大收益,如日本駐華公使館武官青木宣純所言:「日俄戰爭期間,在諜報上,袁世凱的功勞實多……」⑧日本外交之務實與前瞻若此,遠非清國劉坤一、許應揆之流所能比擬,故身處19世紀末之絕大變局,其廟算,無論戰前、戰中、戰後,皆著著領先於清國甚多。

注釋

①諶旭彬:《李鴻章對內撒謊對外吐真言》,短史記第193期。

②《國民新聞》,1896年2月3日。

③藤村道生:《日清戰爭》,P01-02。

④《清季外交史料》,第115卷,P20-21;《張文襄公全集》,第37卷,P36-38。

⑤古島義雄革命談薈,P46。

⑥諶旭彬:《轉型中國1899:中日合邦鬧劇流產》。

⑦孔祥吉:《張之洞在庚子年的帝王夢》。⑧《對支回憶錄》,下卷,P320-321。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騰訊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212/84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