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別讓自己的正義感變成「對他人的仇恨」

正義感太強的人放不下憤怒

有人在路上亂丟垃圾、有人亂插隊,絕大多數的人看到這種情況都會生氣吧。當然,我也會火大。

「這點公德心都沒有嗎!」

社會上有既定的規矩。有的是法律明文規定,有的是身為人就當然應該知道的常識,並不一定。然而,所謂的「當然應該知道」標準卻因人而易,這就是人類有趣的地方。

正義感和倫理道德都很重要。但是,當這份正義感太強時,就會傷害人際關係,成為憤怒的原因。

過多的正義感會影響人際

F小姐的雙親都是老師,或許是因為這樣,她最討厭不正當的事。高中時代的她允文允武,當大學同學都蹺課玩耍時,只有她是不為所動的認真上課。

大學畢業後,考慮到將來的發展,她進入通信產業,被分發到會計部門。對擅長簿記的F小姐而言,正好可以發揮所長。

在適應工作的過程中,F小姐發現了許多「連這種錢也能報帳?」的會計處理項目。

尤其是隨著工作表現不怎麼樣的G前輩提出越來越多不適當的收據,正義感強烈的F小姐也越來越不滿。

向上司報告,也只得到「工作就是這樣啦」的回覆,不肯正面處理。在這過程中,她因為流程的處理與G前輩屢次發生摩擦,關係變得很差。加上G前輩又是公司某位董事的兒子,常常得到特殊待遇,這一點也讓F小姐不滿。

F小姐在職場上漸漸被孤立。一方面是被G前輩欺負,但同時:

「明明我才是對的,為什麼都沒有人站在我這邊!」

或許是她將這樣的正義感強加於別人身上,和同事之間的關係也變差。

類似的情形,在政治和社會活動中也很常見。因為深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而採取行動,對不了解自己想法的人,便加以輕視、攻擊。

我們必須了解,在本篇一開始提到的「這點公德心都沒有」的標準,是因人而異的。

翻開詞典去查正義感的解釋,是「痛恨不正當的事,尊敬正義的心」。當然,痛恨不正當的事並沒有錯。只是,如果不只是針對不正當的事,連對「身邊那些不懂自己正確的人」也產生強烈的埋怨,那麼關係當然會變差。

回到F小姐的故事,幸運的是G前輩升了官,F小姐的人際關係沒有再繼續惡化,但她倔強的個性依然沒變。我勸她「這世上什麼人都有」時,她也是臭著一張臉,看來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將是她今後的課題。

別讓自己的正義感變成「對他人的仇恨」。

人類的行動其實常被情緒左右

你是不是曾經做過下面連自己都會嚇一跳的事呢?

•電腦當機,忍不住就用力拍桌敲螢幕。

•雖然憋了好久,但還是忍不住說了同事的壞話。

•狂吃零食。

心理學上有個「衝動性」的用語。情緒失控的「發飆」,或是忍不住做了明知最好不要做的事,好比暴飲暴食、瘋狂購物等連自己都控制不了的行動等等,都是衝動性的例子。

換句話說,就是未經深思就做了可能會有不良結果的行動,或是其他充滿情緒性的行為。

每個人都會有衝動性。不經思索就買下原本沒打算要買的東西,這類「衝動性購物」的經驗人人都有。還好在這種情況下,受損的只有荷包(或家中經濟)。

人們也都覺得自己是依據理性做判斷。聽到別人說「你很衝動」,想必沒有人會開心。我做的事是有思考過的,才不是像動物那樣靠本能行動——大腦發達的人類都會這樣想。

但是,其實人類常在情緒的影響下做出決定,事後再找各種理由把它正當化。當情緒的控制力不成熟或抗壓性低時,就很容易做出情緒性的判斷,直接以好惡來做決定。

將情緒變成語言

關於情緒與決定的研究非常多,根據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小組2015年在《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期刊所發表的論文,解釋了大腦產生好感與反感的部位不同,所引發的情緒會改變過去的接受方式,使人們依情緒而做決定的機制。

電腦升級後運作卻反而變差這種事偶爾會發生,我們對人事物的看法,有時也會因情緒而往壞的方面升級。

情緒勝於理智故然有違我們的意願,但若放任情緒宣洩而不去控制,會讓我們永遠「放不下」留在記憶中的負面情緒。

情緒與思考,由腦中不同的部分掌管。我們要做的,是勤於「區分情緒與思考」。「是不是單純因為討厭才排斥?」「這個判斷有沒有其他的理由?」如此的自問非常重要。

有個具體方法可以區別情緒與思考,那便是以言語表達情緒。「我現在很生氣」、「我覺得很煩」,將情緒說出來後,試著舉出自己正在想什麼。

然後,想想自己的思考是否和情緒有關。好比說,雖然對老是惹毛自己的部長很火大,但儘可能切割情緒後,留下來的便只有「要專心做好手上案子」、「只要忍耐到下次人事調動就好」等冷靜的思考。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將人類情緒與理性的關係,比喻為「馬與騎師」。一個聰明的騎師,應該能隨時確認自己是否被馬牽著鼻子走。

point把情緒化為語言,別讓情緒作主。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商業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225/85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