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他救了日本京都 救不了北京 今論雄安新區 欠他道歉

作者:
城牆被拆了、牌樓倒下了、護城河不見了,元、明、清三代首都的輪廓,基本消失殆盡……這座經歷了多年戰火,八國聯軍沒有被拆,日本侵華沒有被拆的偉大古城,最終毀在了自己人的手裡。二戰美軍轟炸日本時,向梁思成請教,哪些地方需要保護不能炸毀。梁劃出京都、奈良和大坂,標出古蹟的方位,說這是人家的古城,別炸。於是京都三千宮殿寺廟,大大小小至今完好。可惜可嘆的是,建築大師梁思成救得了日本的京都,卻救不了北京的老城。

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

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河北設立雄安新區新華社形容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雄安新區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的定位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也就是說,北京這個有著2000多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除了要將行政副中心搬到通州,還要將產業轉移到雄安新區,讓北京真正專注於大國首都的功能。

讓首都專注於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在中心之外建新城承載其他功能。這一城市規劃建設思路,早在60多年前就已經有人提出過建議,只是,這一建議非但沒有被採納,提出建議的人還遭到了嚴厲的批判。

提出這個的人,叫梁思成。

今天,我們在慶祝設立雄安新區的時候,還欠這個人一聲道歉。

北京的城市歷史,幾乎可以追溯至3000年前。秦漢以來,北京一直是中國北方重鎮,自春秋戰國時期被燕國立為國都始,先後稱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順天府等。遼、金、元、明、清等帝統時代,及民國北洋政府時期至1949年後,北京均為都城。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皇家古建、四合院、胡同、京劇、特色小吃……讓北京為世界留下自己的獨有面孔。

1949年初,中共兵臨城下,北平城內是駐守的20萬國民黨軍隊,戰爭一觸即發。後來,出於對保護古都北平的考慮,傅作義放棄了抵抗,北京被中共和平接收。

梁思成在當時除了繼續擔任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還被任命為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的副主任。這位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的建築學家,在飽經戰亂和流離之苦後,對北京古城的保護充滿了期待。

梁思成提出要完整保留古城的規劃,建議在完整保護舊城的基礎上,在北京城外的西郊建設新的行政中心,把城市分為獨立又相互聯繫的幾個功能區,讓古城和新城交相輝映。

根據費慰梅(費正清夫人)所著的《林徽因與梁思成》,梁思成當年對北京的城市規劃提出過五點建議:

1北京應該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不是工業中心。

2限制城區工業發展。因為它將導致交通堵塞,環境污染,人口劇增和住房短缺。

3保存北京故都紫禁城的面貌,保存古建築城城牆城樓。

4限制舊城內新建築高度不得超過三層。

5在城西建設一個沿南北軸向的新政府行政中心。

今天的人們,當看到梁思成當年提出的這一科學規劃,再看看今天的「大城市病」纏身的北京城時,會不會感慨萬千。

北京古城

對於梁思成提出的這五條建議,只有第三條,即保護紫禁城被接受。

梁思成認為,如果在城西沿著南北軸向建設政府的行政中心,既能進行重要的新建,又不破壞古城原有的中軸線。在留學英國的城市規劃專家陳占祥的幫助下,梁思成把他的計劃寫成了建議書,還發表了題為《北京——都市規劃的無比傑作》的文章,期望得到公眾的支持。

當年的蘇聯專家,堅持政府必須以天安門為中心,他們希望擴建天安門廣場,為中國建造一個翻版的克里姆林宮及紅場,好用於公眾集會和遊行。

當局決定拆掉古城牆和城門樓的理由是:這些城牆是封建帝國防禦工事,現在已經毫無用處,又阻礙交通並限制了城市的發展,拆掉它們,建造房屋和或鋪設馬路又有了很好的磚頭來源。

……

1953年,左安門被毀;1954年,慶壽寺雙塔被毀;1956年,中華門被毀;1957年,永定門、廣渠門、廣安門、朝陽門被毀;1958年,右安門被毀;1965年至1969年,東直門、宣武門、崇文門、安定門、阜成門、西直門、元城牆被毀。東單和西單的牌樓也消失了蹤跡。迄今惟有正陽門、德勝門、鐘樓得以部份保存。

城牆被拆了、牌樓倒下了、護城河不見了,元、明、清三代首都的輪廓,基本消失殆盡……這座經歷了多年戰火,八國聯軍沒有被拆,日本侵華沒有被拆的偉大古城,最終毀在了自己人的手裡。

北京古城

歷史沒有如果。但我們還是忍不住設想,如果當年梁思成的建議能被採納,大家今天看到的北京,將是全世界都為之震撼的中國古建築和城市博物館,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水泥鋼筋。

可惜,剛剛成立的「人民共和國」,剛從農村進城的領導層,心裡更迫切的想法是如何趕緊向蘇聯老大哥學習,大力發展工業,擺脫貧窮落後的面貌。

至於這些古城,在很多人的眼裡更是「封建的象徵」,是要被打倒和推翻的東西。當時的領導人很明確地說:「北京拆牌樓,城門打洞也哭鼻子,這是政治問題!」

專欄作家馬鼎盛曾經撰文稱,當年,北京市長彭真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對梁思成說:「毛主席希望將來從這裡望過去,要看到處處都是煙囪。」這讓梁思成大吃一驚,他認為北京是古代文化建築集中的城市,不應該發展工業。最好像華盛頓那樣,成為政治文化中心。

據說,同樣反對除老北京建築的梁思成夫人林徽因,當年直接闖進彭真的辦公室與其爭辯,不懂建築也不懂美學的彭真只好抬出毛澤東:這是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說城牆是封建象徵,是皇帝擋農民的。今天黨與人民心連心,不需要牆。

林徽因只好退一步說,可以把它改建成環城公園,在城牆上栽花、種葡萄籐,再放上長椅,在各處修登城牆梯道,在交通要道開口通車,這樣,北京市民皆可在此休息娛樂,又可淡化「封建象徵」。

當然,林徽因的這些建議也不會被採納。

梁思成對保護北京古城和傳統的呼籲,讓他多次遭受批判。

1953年5月,北京開始醞釀拆除牌樓。林徽因當面指著吳晗的鼻子怒斥。那時她肺病已重,喉音嘶啞,但其神情與真心令在場者動容。林徽因還對彭真說:「你們拆掉的是800年的真古董……有一天,你們後悔了,想再蓋,也只能蓋個假古董了!」

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羅哲文曾說:「如果這一片古城可以存留至今,那將是世界上惟一得以完整保留,規模最宏偉、氣勢最磅礴的歷史文化名城,就連今日之巴黎、羅馬也難以企及。」

二戰美軍轟炸日本時,向梁思成請教,哪些地方需要保護不能炸毀。梁劃出京都、奈良和大坂,標出古蹟的方位,說這是人家的古城,別炸。於是京都三千宮殿寺廟,大大小小至今完好。

可惜可嘆的是,建築大師梁思成救得了日本的京都,卻救不了北京的老城。

梁思成設想中的北京古城

當年,在與彭真爭論北京的規劃問題時,梁思成曾痛心疾首地說:「在這些問題上,我是先進的,你是落後的」,「50年後,歷史將證明你是錯誤的,我是對的」。

如今,六十多年轉眼過去了,不幸的是,梁先生一語成讖。如今的北京,沙漠逼近,河湖乾涸、地下水枯竭、陰霾沙塵蔽日、交通令人絕望、人口畸形膨脹,古蹟大量減少,文化不斷消失,城市功能低弱……北京後人來到這裡,幾乎已認不出父輩口中的家鄉。

上個世紀80年代,台灣人文學者龍應台訪問北京後頗為惆悵:「新建築給我的整體印象是毫無個性、特色和美感,把古城溫馨、傳統的氛圍破壞了,使老北京蕩然無存。這些古蹟屬於整個中華民族,也屬於我。我有一種被剝奪的感覺。好像趁我不在的時候,有人把它毀掉了。」

1972年,為保護中國古建築耗盡一生心血的梁思成先生,在貧病之中撒手人寰。生命彌留之際,他還重複著這樣的話: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長大了,早晚有一天你們會看到北京的交通、工業污染、人口等等,會有很大的問題,我們不應該走別人走錯的路。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406/908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