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高人圈子裡流傳的10句話 句句精闢

了凡四訓(圖片來源:姜廣明/Youtube視頻截圖)

1:不要過於自信

一隻烏龜在沙灘上曬太陽,這時飛來一隻老鷹,烏龜覺得自己有堅硬的殼,老鷹拿它沒辦法就有恃無恐。結果老鷹一爪子抓起了烏龜,飛到上千米的高空,在飛過一片岩石的時候狠狠的把烏龜摔了下來,烏龜連腸子都摔出來了。

解讀

不要過於自信,能收拾你的人比你能想到的多得多。有時候,自信過度就是自傲,往往目中無人,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2:凡事都要想到退路

獅子邀請老虎去山谷捕獵,答應把捕到的獵物一半給它,老虎想了想就去了。到了山谷獅子就堵住了唯一退路,把老虎吃了。

解讀

和強大的競爭對手合作一定要想好退路,如若不然,一旦對手「反目」,你壓根兒連跑的機會都沒有了。

3:不可「短視」

森林舉行選美大賽,孔雀第一個報了名覺自己肯定能拿冠軍,結果連初賽都沒過。孔雀很生氣,就去找山羊評委。山羊評委說:「孔雀你開屏雖然美麗,但卻露著屁股!」孔雀很尷尬的離開了。

解讀

照鏡子的時候不要光看前面,也看看後面,這樣才全面。如果只是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對不好的一面視而不見,最終還是不會成功的。

4:認清自己

烏鴉學老鷹去抓羊,結果被羊毛捲住了爪子,最後被牧羊人活活的摔死了。

解讀

很多人並不了解自己的特長,總是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作比較,最後往往輸了前程。要知道,不是每一種鳥都叫鷹,認清自己你才能活下去。

5:不要比錯對象

有一天,螞蟻去和大象比力氣,螞蟻自豪地說自己能舉起比自己重一百多倍的東西,這時大象抖抖了身上的泥,把螞蟻砸死了。

解讀

任何時候,不要和胖子比重,不要和高子比高……現實告訴你,比錯對象,你會死的很慘。

6:外表不重要

馬在沙漠裡碰見了駱駝,馬嘲笑駱駝的背說:「嘿,老兄你的背真醜!」駱駝沒有理會馬只是繼續趕路。最後駱駝走出了沙漠,馬卻再也沒有出來。

解讀

不要嘲笑別人的外表,別人就算再丑、再「憋屈」,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這種種的不如意反而會成為其強大的一面。在不了解別人之前,請閉上你的嘴。

7:沒本事別吃窩邊草

有一隻兔子很懶,總是在自己的窩邊吃草,最後被獵人逮住了。

解讀

吃窩邊草的時候想想後果,窩邊草沒有了,你也就暴露了,還會有生命的危險。如果你覺得吃的起你就吃,吃不起千萬別吃。

8:沒實力就別玩

夏天非常熱,斑馬去河邊喝水,正好看見河馬在河裡玩,斑馬就想它能玩為甚麼我不能玩啊。斑馬就跳下去玩,可沒一會鱷魚就把它咬死了。

解讀

現實中,很多人往往沒有足夠的實力,可心頭卻很高,非要去「攀龍附鳳」,結果輸得很慘。沒那實力就別玩,因為你輸不起。

9:冒險要做好準備

一隻鴨子看見大雁在天空飛得很自在,覺得自己也沒差甚麼怎麼就飛不起來。結果它跑到懸崖邊上縱身一跳,沒撲騰幾下它就垂直掉下去了,摔了個半身不遂。

解讀

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前,不要貿然的去未知的領域嘗試。那些在某領域成功的人,看上去他們的成功非常順利,實則不然,他們在開拓創新前,總是做好了各種準備。

10:不要放錯自己的位置

烏龜在地上是跑不過兔子,可烏龜在水裡永遠比兔子游的快。

解讀

選擇甚麼路很重要,如果在一條你不熟悉的道路上走下去,不但容易摔倒,而且離成功越來越遠。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要放錯自己的位置。

人生必有「捨得」

「捨得」一詞,最早出自於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的《了凡四訓》,後與中國傳統的思想相互融合,隨著時代的更迭,逐步演繹成為一種哲理。「捨得」在哲學範疇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

佛家認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樣;道家認為:舍就是無為,得就是有為,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儒家認為:舍惡以得仁,舍欲而得聖;而在現代人眼裡「舍」就是奉獻,「得」是成果。它是一種哲學思想的體現,也是人生必然面對的一種選擇。

無論你是否願意,人的一生都在「選擇」、「捨得」,哪怕你不去選,不去舍也是一種選擇,也會,面臨「捨得」。

「舍」與「得」是對立的,但從「有舍有得」角度,它又是統一的,因此「捨得」是一個矛盾統一體的概念。「舍」是放棄,卻成了成因,結出了「得」的成果,不舍者不得,得必因舍而得。佛經有云:「捨得」者,實無所舍,亦無所得,是謂「捨得」。

萬物循環往復,世事滄桑變幻,人生沉浮不定,「捨得」之道貫穿期間,有「舍」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不得,世間萬事萬物執行的道理均在「捨得」之間達到和諧統一。

「捨得」相生相剋,相輔相成,存於天地,存於人生。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924/99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