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芳華》排片被摸查 馮小剛觸動了哪根敏感神經?

作者:

雖然經歷過撤檔又再次上映,但馮小剛的新作《芳華》依然受到了有史以來最為嚴格的「管控」。

12月14日,有影城經理向數娛夢工廠透露,上海、重慶、貴州等多地部分影城接到了來自當地公安部門的電話,要求影城方面提供《芳華》上周末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具體排片場次。

特殊「待遇」的背後與《芳華》中較為敏感的內容有很大關係,影片不僅展示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個特殊背景下,位於西南地區的一個部隊文工團里青年男女的人生際遇,還正面呈現了數十年來國產影片從未涉及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在9月份撤檔之前,《芳華》的良好口碑就已經逐步釋放,目前豆瓣評分為7.9分。首日排片率高達34.4%,票房更是打破了1億元大關。

只是從最新的監管情況來看,改檔後的芳華可能還將面臨著新的變數。

誰是《芳華》觀影的敏感群體?

「這種情況此前見所未見。」一名重慶地區的影城經理向數娛夢工廠表示,「目前的影響還看不出來,畢竟不是電影總局的通知,後續會怎樣還是靜觀其變吧。」

但影院方面也同時表示,此事不會影響影城對《芳華》排片的判斷。

目前,《芳華》的排片情況從昨天到今天未有明顯變化,依然維持在35%左右的全國排片率,僅次於同檔期《奇門遁甲》38%的排片,但其綜合票房占比卻高於《奇門遁甲》。

據數娛夢工廠掌握的情況,目前要求上報《芳華》具體排片場次的相關地區至少包括了重慶、山東、安徽、貴州、上海五地。

在「一刀未剪」「帶上父母看《芳華》」「美好愛情與青春」的宣傳聲中,《芳華》於上周末開啟點映。帶著「馮小剛最好作品」的光環重新出現在大眾面前的《芳華》,一直以來都受到了不少關注。

「涉敏感觀影群體」成為此次有關部門進入影城的重點關注對象。而結合此前片方所宣傳的戰爭場面以及退伍老兵觀影后深受觸動等相關信息,其實不難猜出引起上述部門關注的敏感群體身份。

在《芳華》中對越戰退伍老兵的困苦境遇有著直接的展現。昔日部隊中的標兵劉峰,不僅在越戰中失去了右臂,戰爭結束後的窮困潦倒和面對九十年代初腐敗機關幹部時表現出的無力招架,那只在與聯防辦主任扭打中被撞於地上的假肢,控訴著戰爭的殘酷和大時代下個體的渺小與脆弱。

這些鏡頭刻畫,都在馮小剛的電影語言中呈現的淋漓盡致。

事實上如果對比原著,《芳華》的電影在對這部分群體的展現上已經比嚴歌苓的小說柔和了很多。小說一開始便是越戰退伍老兵去王府井集體乞討的場景,而做了一輩子好人的劉峰最終更是在盛年之時死於病患。

對比之下,目前《芳華》電影中劉峰與文工團女兵何小萍相依為命下的平平淡淡,其實已經是馮小剛再三權衡後的溫和妥協。

從主打「戰爭」到渲染「青春」,《芳華》轉移宣傳重點釋放了什麼信號?

《芳華》這一路走來,可謂命途多舛。

原定於今年國慶檔上映的《芳華》,已經歷過一次撤檔。早在9月23日晚撤檔消息傳出後,次日零點左右,搜狐娛樂發布消息,稱與《芳華》宣傳方求證,對方否認了撤檔消息。並且表示,在線購片平台預售下架,是因為要調整電影的宣傳方向,影片檔期不變。

但兩個小時不到,馮小剛電影官微便發聲:經與電影局及有關各方協商,《芳華》擬同意接受更改放映檔期建議,新的上映檔期擇日發布。

彼時,圍繞著《芳華》撤檔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一種是因為審查原因而被迫撤檔,另一種說法則傾向於商業運作——避開擁擠的國慶檔以便馮小剛的東陽美拉完成對華誼的業績承諾。

但如今回過頭再去看這件事,《芳華》的撤檔應該不是片方有意為之。宣傳方的那句「在線購片平台預售下架是因為要調整電影的宣傳方向」或許早已點明了問題所在。

數娛夢工廠整理後發現,在《芳華》撤檔前的8月、9月兩個月內,這部影片的宣傳重點集中在「20年無人敢拍的戰爭題材」等戰爭相關主題。

馮小剛微博上曝出《芳華》血肉橫飛的戰爭場面

其中,對戰爭長達6分鐘的長鏡頭展示以及一個鏡頭700萬也成為重點宣傳點。

但在此次公布新檔期之後,片方便對戰爭噤若寒蟬,將營銷重點轉移到了「青春」「愛情」以及「帶父母看《芳華》」等層面上,整個宣傳過程也是非常低調。

不過,仔細查看《芳華》撤檔前的戰爭相關營銷稿件,會發現無一例外地對戰爭的具體年份和戰爭對象沒有提及,只是使用了「戰爭」這一模糊性表述。

事實上,從目前已經上映的影片來看,馮小剛已經對1978年的那場對越自衛反擊戰進行了模糊處理。

獨立影評人史歌日前表示,「本片同樣模糊了時間空間的概念,只告訴大家主角們來自華西地區文工團,活動在川滇之地,戰爭發生在西南邊境。就算是一鏡到底的六分鐘戰爭戲,也完全看不清敵人的模樣與裝扮,這分明就是刻意不讓大家知道,這場戰爭究竟和誰打。因此,如果沒有了解過相關背景的觀眾,可能會一頭霧水。」

嚴歌苓的「觸摸」,馮小剛的「芳華」

事實上,出於一些不可抗因素,《芳華》影片對原著小說所含有的時代批判色彩已經有所弱化,而馮小剛自身的文工團情結,也使影片比小說更多地展示了對美好青春和集體主義的渲染。如果說嚴歌苓的小說重點講的是「觸摸」,那麼馮小剛的影片則更多側重了「芳華」。

實際上,嚴歌苓的原著小說原名是《你觸摸了我》,後來馮小剛將名字定為《芳華》。這已經可以看出影片在整體的定位與側重上,與小說有所不同。

「芳華」一詞無疑是馮小剛文工團情結的體現。19歲到27歲,年輕的馮小剛在部隊文工團做美工,相對自由的生活以及美好的女兵成為他揮之不去的記憶。用他的話來說,「我特別喜歡回憶文工團的那些女孩,是從一個特別性感的角度出發。」

於是馮小剛找到同樣有著文工團經歷的嚴歌苓,請她先寫一部該題材的小說。嚴歌苓從12~25歲都是在軍隊裡度過,其中文工團的經歷長達10年,芭蕾舞跳了8年。她在接受採訪時說過,「這部《芳華》可以說是最貼近我自己、最貼近我親身經歷的一部小說。」

學文件、說假話、搬是非,是嚴歌苓在小說中對那群軍版才子佳人8年青春的概括。西南地區的文工團紅樓里,以觸摸事件為核心,以橫跨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的時間為廣度,作者講述了對階級差異下集體主義的控訴、政治氛圍對人性的壓抑以及時代大變革下,男主人公劉峰與四個女兵充滿變數的命運。

跟原著小說相比,影片對集體主義、階級差異以及政治鬥爭的批判都有所弱化。比如何小萍(原著中為何小嫚)的父親是在反右傾活動中被迫自殺而影片中是逝世於勞改。比如故事的講述者蕭穗子因為父親是「反動文人」而被孤立,給男兵寫情書的事情更是被高幹子弟郝淑雯出賣,隨後被認為是思想意識不好,但在影片中,這一情節被全部拿掉,蕭穗子更多的是個旁觀者、隨大流甚至是受人歡迎的角色。

不過,在對強權主義和殘酷戰爭的展現上,馮小剛無疑做出了極大的突破。

政治審問在諸多展現文革的影片中都出現過,此次《芳華》對這部分的呈現已經非常接近原著。

而影片最後對上世紀90年代末聯防辦幹部貪污腐敗的刻畫以及對老兵劉峰窮困潦倒不被尊重的展現,也絕對算得上勇氣可嘉。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數娛夢工廠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217/104148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