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雄安新區:未來城市的藍圖?

河北雄安新區(public domain)

中國河北省雄安新區負責人目前已啟動了向全球徵集「城市設計法案」的活動,旨在就如何把雄安區建設為綠色城市典範而匯集全球智慧。中共外交部也曾向國際社會推廣雄安綠色城市的模式。中共領導層設想的這個未來城市模式能否得到推廣呢?

據中共官媒新華社日前報導,河北省雄安新區啟動向全球徵集「城市設計法案」活動,旨在匯集全球智慧。為此,雄安新區管委會準備公開邀請國內外由知名設計專家領銜的有關建築、規劃、景觀的主創團隊。

主要規劃設計內容包括,層面城市設計、重點片區城市設計和景觀設計,一般片區城市設計。規劃設計範圍約38平方公里。報導說,根據項目定位,設計方案應體現重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

英國環保網站「中外對話」7月3日發表題為「中國的『未來城市』模式能否得到推廣?」的文章,對中國大陸的「未來城市」模式進行探討,署名作者為李靖。

文章說,一年前正式揭曉的雄安區規劃藍圖,被當作是對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關於高質量城市化願景的最佳詮釋,建設一個綠色、創新而先進的雄安,被視為是解決中國大陸主要城市諸如空氣污染、水資源短缺和城市無序擴張等「大城市病」的一劑良藥。

中共外交部長王毅也在最近的一個向全球推介雄安新區的活動上表示,期望通過將雄安建成為一座未來之城,為新世紀城市發展樹立榜樣。

中共政府還承諾,雄安新區的城市規模和人口將不會超過環境與現有資源的承載能力。雄安消費的能源將全部是「清潔能源」,而且可再生電力的消費將不低於50%。而在城市街道規劃方面,雄安計劃大量融合綠色空間和小街區,創造一種更宜居住的城市。

在美國威斯康辛州任訪問學者的中國大陸人口問題專家易富賢一直批評中國大陸的城市規劃不大重視人的舒適感,而且大都以一胎化獨生子女家庭為主要考慮的。雄安新區的規劃還是遠遠不如人意:

「根據我看到的信息,這個規劃的人口密度依然太高。適合人們舒適生活的未來城市,應該基於更低的人口密度。」

李靖的文章說,中國大陸一直都在進行生態城市區域的實驗。1986年,江西省宜春市曾宣布過要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生態城市;2008年,上海市與河北省保定市也曾聯合成為首批扶持低碳產業和綠色生活方式的低碳城市;此外,中國大陸還成立過各種各樣旨在節約能源和資源、消減污染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綠色產業園區。

然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機構聯合對中國大陸幾個官方指定的低碳城市進行的測評結果顯示,許多城市仍然擁有不少高碳和高耗能產業,要想實現綠色低碳經濟仍需要做很多事情。

文章還指出,中國大陸的生態城市多年來一直由地方政府牽頭,而雄安新區則主要是由中央政府規劃的,強化了雄安規劃中自上而下的特徵。

易富賢表示,他希望中共領導人在考慮城市規劃問題時不要忘記以人為本:

「我覺得,中國大陸未來的城市不一定非要根據雄安新區的模式來搞,人口密度還應該更低。」

「中外對話」網站的文章援引負責領導雄安新區金融前景研究的中國大陸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俊表示,這些項目預計需要上萬億元的資金。

文章指出,考慮到雄安長期缺水、生態環境嚴重退化、雄安新區綠色試點的環境效益如何,仍然是一個問號。因為當地的經濟發展一直都依賴於廢舊塑料處理、有色金屬加工、皮革與服裝製造等小型重污染企業。

文章援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的話說,雄安有不少環境脆弱的熱點區,銀行與金融機構在開發項目上融資時必須考慮這些社會與環境風險。

熟悉中國大陸情況的美中科技交流中心總裁謝家葉認為,中共政府在雄安新區」未來城市』還沒有建成就已經考慮把該城市模式向全球推廣,實在有點不符合實際:

「我覺得,這個規劃是紙上談兵,不大可能向國外推廣。我們不妨回顧一下,自中共當政以來,他們有過多次類似的規劃,工程等,成功率都很低,是浪費資金和時間。」

李靖指出,但從長遠看,雄安最可能面臨的是水資源壓力。中國大陸科學院警告說,儘管雄安毗鄰華北最大的淡水濕地白洋淀,但雄安地下水資源如今已告急。過去十年間,雄安三縣的地下水過度開採問題嚴重,地盤下陷嚴重。

文章最後表示,儘管雄安面臨獨特的挑戰,但它會對中國大陸其它地區產生廣泛的影響。作為中國大陸領導層生態願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會成為中國大陸新興城市發展的典範。雄安的綠色金融試點也會得到推廣,比如將有關經驗輻射到「一帶一路」沿線的、中方參與融資並實施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但是,政治上絕無僅有的支持和相應的資源和專業技術可能會讓雄安經驗成為一個特例,難以在其它地區得到複製。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706/113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