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民企哀鴻遍野 陸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走向崩潰邊緣

中美貿易戰中國經濟雪上加霜。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盛洪日前嚴肅指出,中國的宏觀稅負已經高到了可能使企業利潤被減沒的程度,這或致使中國經濟走向崩潰的邊緣。時事評論員文昭指出,川普減稅為中美貿易持久戰奠定了基礎,而中共減稅實則虛晃一槍,企業稅負不降反增。有企業家稱,在「國進民退」的局勢下,民營企業普遍「哀鴻遍野」。財經人士分析:中國可減稅約6.5萬億。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兼教授韋森在第三屆野三坡中國經濟論壇上發言稱,近幾年,中國企業總稅率皆在67.3%以上,高於法國的62.2%,更遠遠高於美國的43.8%和世界平均水平的40.5%。他認為,當局需要考慮真正降低社保交付比例的方式。

最近所謂的稅改,其實是在增加宏觀稅負,減了個人所得稅,把勞保、資金等等這些東西,從人保部轉移到了社會局。

其中有兩點改變: 1、徵收的勞保的提取比例,不是按照原來的基本工資,按照全部工資,這其實是增加了。2、稅務局的性質跟人保部的性質是不一樣的,它一定會有強制性在裡面,它實際上提高了很多地方的勞保交款比率,實際上也增加了中國的宏觀稅負。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盛洪16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二十年研討會上指出,隨著市場化的發展,財富的繼續涌流,政府當局分割國民財富的方式,導致分割(流向政府的)比例是越來越高。

他從三個方面做了分析。

第一,今年上半年,一般財政收入增長的速度比GDP要快,它的比重在增加。第二,2017年土地財政收入遠遠高於往年。第三,最近的稅改..把勞保資金等從人保部轉移到了社會局。一方面,徵收的勞保的提取比例,按照全部工資,這其實是增加了。

盛洪還說,「中國的宏觀稅負已經高到了可能會使我們經濟走向崩潰的邊緣(的程度)」。

時事評論員文昭則對其中的第三點做了更詳盡的分析。

文昭:中美減稅天壤之別中共減稅實則虛晃一槍

時事評論人士文昭在18日的自媒體節目中表示,川普打貿易持久戰最重要的資本是美國經濟的繁榮,政府提振經濟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減稅,這是川普執政第一年的主要成就,今年以來美國失業率降至歷史最低;上個星期公布的家庭中位收入也達到了61000多美元,創了歷史最高。川普減稅為貿易持久戰奠定了基礎。

反觀中共的減稅政策實則虛晃一槍。

文昭表示,今年3月份政府提出的減稅方案是,為中國的企業和個人減少稅務和非稅務負擔1.1萬億元,當時被官媒歡呼為重磅消息。但政府的一系列其它舉措在抵消減稅的紅利。

今年9月份國務院推出的所謂「社保新政」,從明年1月1號起,社保和個稅都歸稅務部門統一徵收。之前中國的一個普遍現象是,民營企業給員工繳納社保時,都是按低於其實際工資水平繳納的。

因為社保和個稅是分開徵收,稅務局和社保局很少共享信息,從而大批私營企業有這樣的操作空間。

文昭分析,儘管這筆錢沒有進入國家財政而是社保基金,但對企業來講其實和稅是一樣的,所以社保從明年起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對企業來講就是加了一筆「工資稅」。

「國泰君安」的分析師指出,隨著社保資金的缺口擴大,明年個稅和社保征管合一之後,要追繳補窟窿的金額就是2萬億元。

所以,對企業來講不但沒有享受到減稅的紅利,反而增加了支出。

中國生產汽車玻璃的民營企業福耀玻璃,其老闆曹德旺在2016年對為何在美國建廠時表示,其一自己在美國買廠房花了1500萬美元,但美國政府看重的是就業,因為創造就業。美國當地政府又給了他1600萬美元的補貼,所以算下來,土地他相當於沒花錢。

第二個因素是中國電價比美國貴。

第三個因素就是上面講的給員工繳納的社會保險、還有各種各樣的費用攤派:教育附加費、殘疾人就業保障基金,等等…

文昭強調,所以減不減稅不代表經濟活力是否能得到釋放,關鍵是看企業最終那個成本負擔。

中國再燃「國進民退」質疑聲

路透9月18日報導,目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民企生存艱難,而中共政府則以「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為基調進行國企改革,令中國民企對生存空間產生深深憂慮,再度引發業界對「國進民退」的質疑聲。

中國經濟50人論壇9月16日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建堂指,民營企業、民營經濟、非公經濟提供了50%以上的稅收,民營企業創造了60%多的GDP、提供了70%左右的出口、創造了80%左右的就業崗位。

近日,財經人士吳小平發表了「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應逐漸離場」的網絡文章,引發輿論譁然。

四通控股董事長段永基提到,中共政府控制越來越緊,目前的經濟形勢從接觸的民營企業,感覺到的是形勢日趨嚴重、信心大減,就是「哀鴻遍野」。

分析:中國可減稅約6.5萬億

財經評論人士「小微群眾」9月17日發表文章表示,近幾年來,很多企業和個人感受到越來越沉重的稅收壓力,呼籲進行實質性的減稅。

中國個人所得稅徵收每年的增長都在10%以上,而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中國國內企業的稅負,除了25%的企業所得稅,還有高達百分之十幾的增值稅,外加印花稅、車船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費等其他稅種、費用。

稅收是收錢,財政支出是花錢。財政支出越多,花的錢就多,進而有更強烈的驅動徵收更多的錢,徵收更多的稅費。如果財政支出能夠減少,那麼,稅收就可以不增長,甚至減少稅收。

分析中共政府2017年財政支出數據後,其支出在一般公共服務上可減少8022億,在外交上可減少281億,在公共安全上可減少4341,在科技上可減少3009億,在文體傳媒上可減少2296億,在城鄉社區上可減少16379億,在農林水扶貧上可減少10615億,在交通運輸上可減少8320億,在資源勘探信息上可減少3359億,在商業服務業上可減少1373億,在金融上可減少883億,在住房保障上可減少5879億,合計6.4757萬億。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920/117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