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下一代垮了?大比例的中國孩子已經廢了

「就是要那種刺激、心跳加速的感覺!」 這是一位來自廣東農村的小女孩,向記者描述玩手機遊戲體驗時的回答。 在遊戲中她能「嗨」到忘我,但回到現實中,她的生活卻儘是平淡和無趣,「學習多無聊」,「多沒意思」。

「就是要那種刺激、心跳加速的感覺!」

這是一位來自廣東農村的小女孩,向記者描述玩手機遊戲體驗時的回答。

在遊戲中她能「嗨」到忘我,但回到現實中,她的生活卻儘是平淡和無趣,「學習多無聊」,「多沒意思」。

不知從何時起,長時間依賴手機,早已成為了鄉村少年們的「流行病」。

在這些孩子們熱得發燙的手機里,裝滿了各種遊戲和直播軟體,其中王者榮耀、快手、抖音,更被稱為繼跳皮筋、踢毽子、悠悠球之後的青少年三大娛樂「神器」。

大批鄉村少年深陷其中,網路遊戲正在逐步吞噬著鄉村。這些無處宣洩好奇心和時間的孩子,將大把的精力投注在小小的手機屏幕上…

這裡呈現的,是一個正在沉淪的農村。

1

一位來自安徽省金寨縣周集村的返鄉民工錢洪興(化名)發現,這裡的孩子「吃飯、走路、上廁所,甚至睡覺,手裡也緊握著手機」。

在他的記憶里,以前暑假寨子裡的孩子玩九宮格、躲貓貓,嬉戲打鬧的身影讓這裡好不熱鬧,但現如今眼前最常見的景象,卻是他們一言不發地盯著手機,甚至連別人和他們打招呼,都很少理睬。

雖然正值暑假,廣東省雷州市白沙鎮官村小學的教師唐汝遠,已經不知轟走了幾撥前來蹭Wi-Fi打遊戲的孩子。

此刻,五六個小學生正蹲在教室門口「開黑」(對戰類遊戲中,許多玩家在一起面對面或語音交流)。3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遊戲中的角色連續不斷出招,幾個人盯著手機屏幕的眼神也顯得「熱血沸騰」。

「村里信號不好,學校網穩定」,作為全村為數不多有Wi-Fi的地方,雖然正值最炎熱的暑假,孩子們就都匯集到了這裡。

「老師,能將手機借我玩會兒嗎?」

「我的願望是有一部能刷抖音的蘋果」

「大家開個熱點一起玩王者榮耀吧」

……

對這裡的老師來說,孩子們之間這樣的對話既熟悉,又刺耳。

隨著手機里傳來「Victory」(勝利)的語音提示,男孩子們爆發出了一陣歡呼聲。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平時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們手中的手機原本是用來與父母聯絡的。

擁有一部自己的手機,就成為了他們值得炫耀的一件「大事兒」,畢竟「誰有手機就是老大,別人都會圍著你轉!」

面對遊戲世界巨大的吸引力,這些正處在成長期、年紀小、自控力弱又缺乏陪伴的孩子,很難能夠經得住誘惑。

2

文化上的相對匱乏,並沒有阻止網際網路在農村的普及,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農村居民平均每戶擁有手機2.41部,家長外出打工為子女留一部手機聯絡的現象,正在變得越發常見。

對於留守兒童來說,手機成為他們的朋友,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根據《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狀況調查報告》的數據,留守兒童在玩遊戲上所花去的時間,明顯超出非留守兒童。人們在調查中發現,近八成(78.8%)留守兒童擁有自己的手機,其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2.8%,這兩項均略高於總體水平(手機擁有率為76.3%,使用手機上網比例為88.5%)。

與此同時,農村未成年人和留守兒童課間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也很高(分別為46.5%和46.2%),遠高於城市未成年人(12.8%)。

面對這個問題,學校的老師不是沒有動過腦筋,最初不少校外學生聚集在辦公室門口玩,被老師幾番哄趕後,如今已退至學校大門口附近,7月廣東的烈日炎炎,似乎絲毫不妨礙他們在遊戲中拼殺。

也正是因為這樣,有Wi-Fi的地方就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比如有網絡的同學家、村裡的小賣鋪,再如老師辦公室附近。

但與老師真正的「爭鬥」,直到開學才會正式展開。

3

由於中國2011年實施的「撤點並校」,很多農村孩子升入中學後都會因距離、安全等問題選擇在鄉鎮或縣城寄宿。

手機在學校算是「違禁品」,老師對於手機的態度是「見一個沒收一個」。

如果學生們暑假玩遊戲時的風氣有所收斂,但也僅僅是從光明正大改為偷偷摸摸。課堂上,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聽一會兒就忍不住要偷偷拿出手機看一眼,有用微信、QQ聊天的,膽子大的就直接打起了遊戲。

一到下課,孩子們就扎堆躲在老師不知道的角落裡玩手機。

遇到老師、宿管突擊檢查,就趕緊把手機藏在廁所、鞋裡以及各種可以藏的地方;老師晚上查宿,則安排同學站崗放哨;宿舍不給設置充電插口、不能充電,便在小賣鋪「買電」,充一次電兩元……

「經調查,班上16個學生中,15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手機,有的孩子手機比我的都先進。本以為鄉下孩子的娛樂方式很原始純樸,沒想到他們也和時髦的手機遊戲接軌了。」

許銳鋒是廣東大學生志願服務希望鄉村教師計劃的一名支教老師,他所支教的學校,7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

對於學生在學校的表現,老師們也鄭重地向家長們反饋過,但對許多家長來說,眼前的狀況他們顯然無力控制。

最初,阿秋這位年輕的母親,並沒打算給孩子買手機。「但別人都有,他沒有,就天天吵著要,還必須要智能的。」一方面拗不過兒子,又覺得常年在外,對兒子有所虧欠,所以儘量滿足他的要求,給他買了個六七百元的手機。

沒想到,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兒子成績不斷下滑,還因玩手機被叫過家長,「他爺爺奶奶也吵他,打他,根本不管用,想玩還是玩。」

現如今,看著回到家中玩手機遊戲入迷的兒子,阿秋的心裡只剩下無盡的惆悵。

而她自己三四個月才回家陪陪孩子,「回家時心疼還來不及」,她曾試著把手機沒收,但兒子一鬧,再加上要去縣城上學,她一心軟又給了過去,「總是不太放心,他自己在縣城上學,沒手機沒法聯繫」。

4

住校的孩子有老師管,而走讀的學生回到家就可以「無法無天」。

畢竟對於那些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管不了的留守孩子,只要有一部智慧型手機,晚上回到家想玩多久都可以。

與爺爺奶奶在家生活,孤獨、無聊,是這些孩子共同的感受。打遊戲能短暫地撫慰這些孩子的孤單心理,但過不了多久,漫長的現實痛苦還是會重新襲來,於是,他們會再次拿起手機。

而對於老人們來說,由於文化水平較低、身體狀況較差或缺少教育方法等原因,他們普遍不懂智慧型手機,也沒辦法管好孫輩。給一部手機,就能讓他們一晚上不吵不鬧,可以省很多事。

只要有一台手機,大人就完全不用擔心孩子會出去搗蛋、在河邊瞎跑,孩子們可以整日足不出戶地拿著手機坐著,或者躺在那裡看動畫片、玩遊戲。

對於隔代長輩「慣著孩子」的做法,老師們勸說過很多次,但大多數時候,他們除了暫時沒收手機、苦口婆心地說教之外,也很難採取其他有效的措施。

畢竟,「村子裡能提供給孩子們的其他娛樂活動太少了,特別是晚上」,相比於和老人說話談天,打遊戲對孩子們來說,顯然更有吸引力。

在安徽某鄉鎮的一所初中學校,初一學生李小勇上課時經常左看右看,聽不進去,有時乾脆就趴在桌子上睡覺。但放學一回家,他立馬聚精會神地玩起了手機遊戲。

小勇從小父母就不在身邊,一直跟親戚在老家住,個子只有1.3米左右,衣服也經常髒髒的,「遊戲有趣好玩」是他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早上,當老師看到小勇「頂」著黑眼圈、精神很萎靡地來上學,就知道這孩子昨晚肯定是熬夜玩手機了。

與孩子們熱衷使用手機形成對比的,還有讓老師心涼的成績。城鄉教育資源的差距本來就使得農村孩子的基礎落下一截,若是自己再不努力,成績更堪憂。

「城鄉教育差距使得農村孩子的教育基礎本來就薄弱,手機成癮會讓留守問題更加複雜。」伴隨著手機成癮問題而來的,是學生們成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接觸不良信息等一系列衍生問題,這些問題更加讓老師們感到憂心忡忡。

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中遇到過太多阻力:渴望父母關愛而不得、和爺爺奶奶缺少深度情感交流、學業跟不上、業餘時間空白無聊……

手機成了他們轉移注意力、打發時間、逃避痛苦、寄託情感最便利的選擇。

家庭本可以是有效干預的最佳環境,但當我們回望孩子們的成長,也正是家庭教育、父母有效陪伴的缺失,讓遊戲、直播軟體輕而易舉地攻陷了他們的內心。

當人們享受著快速城鎮化發展帶來的便利,是否有人注意到,這些被動裹挾其中的農村孩子,他們傷得最深,也傷得最重。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精英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216/121876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