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專家:中國財富格局即將發生巨變 做好準備!

作者:

比人口總數減少更讓人擔憂的,是人口結構的老化。

在不久的將來,歷史上人數最少的勞動力人群,要「接盤」人數最多的退休人群。

如果你家境貧寒,那麼未來你的出路,很可能就是為那些有錢的中老年人提供各種服務了。

最近,人口出生率下降相關話題,引發了廣泛關注。一時間,大家「談人口色變」,不少自媒體文章對此表示了擔憂,但大多都沒能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發現問題固然重要,但還遠遠不夠,我們有必要花心思來應對新趨勢的到來。因此,在今天的文章里,我會先分析當前的一些事實,然後根據這些事實揭示出來的問題找出路,在投資布局上給大家一些參考意見。

人口總數減少的同時,結構也在變化

據媒體的報導,北京2017年外來人口、戶籍人口雙下降,這是有統計數據以來首次出現類似情況。同一時間,上海市的流動人口所占比例下降了2個百分點。

北京上海這兩大城市的人口都出現了下降的趨勢,而其他的主要城市情況如何呢?根據《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全國633個城市當中,有38%以上的城市在流失人口。

你會發現,一線城市人口在減少,同時大部分中小城市的人口也在減少,那麼,城市裡的人都跑去哪裡了呢?

實際上,是兩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了這個現象。首先,一線城市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讓一部分外來的打工者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撐他們繼續打工生活,因此他們選擇離開一線城市。第二,中國各地近幾年修建了過多的新城區,造成了流動人口的大分流。

例如廣東、四川、山東等地近年規劃的新城區數量分別接近兩百個,而放眼全國,新城區的規劃總數達到了3000個。要滿足這些新城、新區的預期規劃目標,總共需要住進去34億人口。這是目前中國總人口的2.4倍。

換言之,攤大餅式的城市化建設,正在大量稀釋人口。這個趨勢也說明,很多沒有吸引力的新城區,以後極有可能成為無人問津的「空城」。這些地方的房市未來價值如何,也就非常明顯了。

與此同時,由於生活壓力的影響,現在年輕人的生育意願越來越低。即使國家出台了「二孩政策」,但新生人口數量仍舊不甚樂觀。

據聯合國的人口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到峰值14.42億,隨後從2030年開始進入持續負成長階段,2050年減少到13.64億,2065年減少至12.48億。這個數字,已經回到了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

人口總數減少並不是最致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人口結構也在發生劇烈的老化。在2020年以後,中國的老年人口比例將會急劇增加,65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在2030年之後將突破15%,並在下一個十年之後達到25%。

據測算,老年人比例的增高和生育率下降會使得二十年後中國有大約九千萬戶獨居老人,三代同堂的家庭比例下降為8%,普通家庭的規模越來越小。

人口拐點之後,便是經濟拐點和資產拐點

以上這些人口趨勢的數據對我們有什麼啟示?作為在職場打拼的中青年,未來二十年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個什麼樣的經濟環境,我們又應該怎樣調整自己的財富規劃,為未來做好準備呢?

眾所周知,緊隨人口拐點之後的,便是經濟拐點和資產拐點。由於老年人思想趨於保守,缺乏創新,因此在老齡社會的環境下,產業的創新和經濟增長會更加困難。

據「全球創業檢測」統計,人一生中創業概率最高的年齡是26到40歲,40歲以後,創業概率逐年走低,而65歲以上的人根本沒有任何創業意向和創新能力。

我們總愛談論日本老齡化的情況,認為具有參考價值。的確,發生在中國身上的事情,日本歷史上都發生過。日本的人口增速多年來持續減少,勞動力人口年均減少0.5%,即使勞動生產率上升1.5%,長期的增長也只有1%。這顯然不利於經濟的增長。

中國目前的情況,恐怕不會比日本好太多。

說完了「增量」的方面,來看看「存量」的方面。

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的增加和適齡勞動力人口的減少,會帶來社會保障格局的劇烈變化。

從2010到2020這十年左右時間,中國的「50後」進入了退休期,這一部分人至少有1.76億人,也就是說每年至少增加1700萬退休者。這個數字是中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或者說新增勞動力的兩倍以上。退休者越來越多,勞動力越來越少,勞動者根本無力養活數量越來越多的退休者。

眾所周知,計劃生育政策始於1982年,因而大部分80後和90後都是獨生子女,這群人的總數占人口比例最少。而50後和60後屬於「鼓勵生育」的一代人,因而總人數最多。

這兩撥人之間的年代跨度剛好讓他們成為了具有供養關係的兩代人。換言之,歷史上人數最少的勞動力人群要「接盤」人數最多的退休人群。

可以想見,整個社會的保障系統負擔會有多重。將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選擇購買商業保險和海外金融資產滿足自己的養老需求,自主養老將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老齡化社會到來後,我們該怎樣做投資?

老年人的急劇增加還會帶來消費和投資兩方面的變化。

首先,未來二十年,快消品和耐用消費品的總消費量增速會有所下降,因為大多數人購買耐用消費品的年齡都在25到45歲,而老年人特別鍾愛的奢侈類商品、健康保健品的消費需求會增加。

在這種集體心理需求之下,類似於權健這類的保健騙局未來並不會減少,而是會以不同的形式不斷出現。也可以說,健康和保健類的產業具有長期的投資價值。

此外,由於老年人的風險偏好趨於保守,其金融資產價值遠大於人力資產價值(即勞動力),因此,當社會經濟不再具有「增量」的時候,圍繞著老年人手裡的資金「存量」,會有各種文章可做。

在投資方面,穩健的、低風險的投資會更受歡迎,而由於老齡社會對於風險的承受力底,資金不再青睞高風險的投資市場,銀行的利率也會在未來持續上升。

利率的上升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顯然不是好消息,加上具有購房「剛需」的年輕人數量驟減,因此除非出現金融政策上的重大調整,否則未來二十年房產的趨勢都不會有太大起色。房地產相關的行業如鋼鐵、水泥、家具、家電等也將受到這個趨勢的影響。

同時,大量的退休老年人還面臨財富傳承的問題。例如,如何將資產實力豐厚的50後和60後的資產傳承給他們的後代——80後和90後,並在這個過程中儘量避免資產因徵稅而受損失。這將是未來二十年的朝陽產業。

實際上,當我們逐漸進入一個老年人比例過高、年輕人比例低的社會時,我們也必須意識到這個社會的財富固化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嚴重。上一代人的貧富差距會傳導到下一代,再加上長期資產複利的乘數效應,這種跨代際的財富差距在未來會變得更大,而且難以撼動。

諷刺的是,這個趨勢恰恰會造成一種「我們更富裕了」的錯覺。因為人口總數在減少,而財富的累積仍在增加,因此人均的GDP和財富水平從表面上看依然是在上升的。

但不要被數字迷惑了眼,這種紙面上的「富裕」其實是大部分低淨值人士「被平均」後的結果。

責任編輯: 秦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120/123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