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法媒:「響水經驗」為何敢赤裸自爆其丑

—「響水經驗」

作者:

已造成至少68人喪生的江蘇響水化工廠大爆炸現場路透社

3月21號下午,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化工園區發生一起嚴重的爆炸事故。目前事故已造成47人死亡,90人重傷。根據官媒介紹,陳家港化工園區是蘇北第一家取得環保入戶許可「綠卡」資格的化工園區,是響水縣的納稅大戶,但同時也是爆炸污染事故頻發的工業園區。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發生爆炸的這家工廠領導層、管理層均有刑事在案記錄,並多次受到當地環保局的處罰。早在2007年,該園區已經發生過一次類似的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多人受傷,當年各大媒體都曾報導過此事,人們不禁要問,為何當地政府沒有從以往的事故中總結出一套切實有效的防範經驗?

事實是,當地政府的確總結出了一套經驗,但不是如何防範工業事故,而是如何防範記者採訪,如何在重大事故發生時進行有效的輿論導向,昨天,一篇響水縣宣傳部寫於2007年的經驗匯報材料,再度在網上引發熱議。這篇題為《沉著應對突發事件,全力做好輿論引導》的報告,總結了當年爆炸事故發生後,當地多個部門密切配合、「引導」21家媒體的69名記者採訪報導的若干經驗做法,被網友戲稱為「響水經驗」。

原文中有如下內容:2007年11月27日,我縣陳家港化工集中區發生一起重大爆炸事故。事故發生後,我們迅速啟動突發事件新聞宣傳工作應急預案,在市縣領導親自關心過問下,在市委宣傳部的直接指導下,全面展開新聞接待和協調工作。

現將我們的主要做法匯報如下:

新聞記者在第一時間接待到位。對所有來響水採訪的記者,一經發現並確認其身份後,一律將其邀請到五洲賓館安排食宿。

每日統計媒體記者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並提請指揮部控制事故現場,任何記者未經同意不允許進入採訪拍照。同時要求公安部門每日檢查縣城和陳家港大小賓館、旅舍,發現記者入住立即報告。

中央電視台《安全在線》欄目在事發後派出3名編導攝製人員到響水,在七天的時間裡,我們堅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24小時陪同,先後四次成功勸阻了他們的私自採訪活動,最終使他們放棄採訪計劃。

新聞通稿在第一時間提供給媒體。在突發事件傳播中最可怕的不是記者搶發新聞,而是記者搶發的不是政府發布的新聞。誰第一時間發布新聞,誰就掌握了輿論的主動權,事件處理的主導權。

在事故第一現場,我們派駐的人員晝夜巡邏,嚴防死守,堅決勸阻記者私自採訪。期間,有3批記者試圖翻越聯化圍牆,深入現場採訪,被巡邏組及時發現,當即勸離現場。

新華社是國家通訊社,影響大,權威性強,我們在接待中作為重中之重,分管部長帶一個小組全天候陪同,全程服務,隨時掌握他們的採訪行動方案。

我們以指揮部名義強化縣人民醫院、殯儀館、警局、安監局、環保局等單位的責任,要求他們積極參與和配合新聞宣傳協調工作,密切關註記者的行蹤並及時匯報;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指揮部批准,不得接受採訪。

在接待過程中,我們發現對記者實行集中接待有利有弊;利在便於集中穩控,弊在他們易於互相聯手,互通信息,給新聞協調工作帶來諸多不利。對此,我們採取了集中分散並舉的方法。

我們獲悉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組準備來響水採訪。我們迅速弄清報料人姓名、手機號碼及其社會背景,通過其工作聘用單位施加壓力,同時與報料人取得聯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求他同央視記者聯繫,說明報料與事實不符,從而及時化解了一起可能發生的重大新聞採訪事件。

以上內容堪稱教科書級的新聞導向「響水經驗」。

2007年廠區爆炸後,《中國青年報》赴當地採訪的記者李潤文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事故發生後,鹽城市立即啟動了一套禁止記者採訪的應急預案,不惜採用武力威脅、軟禁記者,重金收買、色相利誘等方式收買記者,阻撓採訪。」

本次爆炸事件發生後,有網友發帖說:「每次發生公共安全事件後,我都傾向於責難體制,因為我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我國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合乎現代政治文明的運行機制,你看看大量維穩,言論打壓,新聞封鎖,就知道這個國家走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如果有言論自由,這些工廠的隱患會及時暴露,如果有選票,這些瀆職的官員會立即下課,如果有司法獨立,這些工廠在不具備安全標準情況下根本無法開工。」

原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張雪忠發帖說:「其實,所謂的輿論引導,絕不是「響水經驗」,而是中國經驗,可以說在一個以言論壓制,輿論管控為基本特徵的國家,沒有任何地方官員敢開信息透明與輿論開放的先例。也許我們應該採取另一種策略了,那就是,通過誠實的思考和表達,直面這個國家的根本問題。」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法廣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324/1265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