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劉書慶:冷眼看中國的律師分級制度

作者:
要求律師講政治守規矩,不是要律師懂政治懂規矩,政治和規矩要真懂了,離「兩面人」,離「高級黑」也就不遠了。

——權力入侵私域與不服從者不得食

在公眾心裡,改革這個詞是隱含有社會進步內涵的。在這一點上,最早朝野雙方心照不宣是有共識的。因此改革天然自帶一種正義光環,不是任何改變都可自詡是改革的。

那又如何衡量一項變革是否正義呢?是各花入各眼?有沒有相對普適的標準?我認為是有的。端看這項變革是否能擴大公民自由,是否能守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如果從這幾項核心標準著眼,那麼建構一個政府更謙抑,更謹守權力邊界,更尊重公民自由特別是消極自由,更相信市場裁汰機制的體制則是應有之義。

這種體制不惟是正義的,其副產物也會導致產生一個更具活力,更有創新精神,更能保持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對照這樣的標準看,律師分級制度本質是anti-reform的,哪怕它是打著reform的旗號。當然發現這點,也談不上任何洞見。但人總要說話嘛,不平則鳴。在當下,個體講道理雖然無力,但如果因之都沉默,恐怕更糟。沒有武器的批判,就不妨把言說形而上的看待,我說故我在。

所以還得穿上西裝和他們辯論。

他們力推律師分級制度檯面上的理由,包括有利於形成優勝劣汰機制,促進專業分工,提高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等。

這些目標當然是美好的,措辭也一貫講究,滿滿的父愛主義的慈悲。

問題是這些目標的達成,依靠市場自發的裁汰機制就足夠。

首先,律師職業是有準入門檻的,雖然門檻不是很高,就是全國司法職業資格考試,通過了就說明一個人具備相當的法律知識,然後再跟一個師傅實習一年多時間,就在具備相當法律知識的同時了掌握了一定的實操技能。

其次,律師是個高度競爭的職業,典型的買方市場,一張律師證不能保證你衣食無憂,事實上,律師收入符合二八定律,自然存在優勝劣汰。一個律師的名氣大小、學歷背景、人脈資源、辦案經歷、術業專攻、辦案態度等完全可以通過市場,通過客戶的評價反映出來,現在自媒體也發達,客戶有渠道表達對委託律師的滿意與否,律師自身也都在不遺餘力推介自己。公權力或者行業協會只要能堵住虛假宣傳這一關就足夠。

何況,律師是個實操性很強的職業,一紙文憑和執業年限,甚至執業經歷都無法作為指標來衡量律師辦案水平,其辦案態度、勇氣、韌性、技巧、知識儲備、寫作水平都難以量化,一個很難量化的評比註定也就很難公正。基於這種很難公正的評比結果,通過權力掌控的平台對特定律師推介和排除,既是不公正的,也是一種行政侵權行為。那些被排除的律師不僅聲譽受損,也必然導致機會的喪失和收益的減少,料必產生大量行政訴訟和侵權訴訟。再次,權力主導的律師分級,必然增加權力的尋租機會,左手反腐右手製造之,不言自明。

所以,問題不在於律師分級制度是否正義。正義不是他們行事的尺度,穩定才是。

在完善評價標準一欄,說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突出考察申請人的政治表現和誠信狀況,引導律師講政治、守規矩,重品行、做表率,嚴格依法、規範、誠信、盡責執業」。

中國語境下,這評價標準說白了就是要求律師講政治、守規矩,其他都是陪襯,IQ80以上的人都懂。

如果以一個馬基雅弗利者的角度看,這也是符合邏輯的,一個壓力鍋,如果壓力越來越高,又不準備開啟閥門,就只能擰緊所有螺絲。

要求律師講政治守規矩,不是要律師懂政治懂規矩,政治和規矩要真懂了,離「兩面人」,離「高級黑」也就不遠了。

政治是高端的,規矩是多變的,任何恆久的制度都意味著束縛,沒有可預測性才可以更恣意,一個基層律師要緊的是聽話。這才是他們想要的。

現在看,這個分級制度與市場准入還沒有直接掛鈎,但這只是開始。絞刑是一門技術活,先要上套,然後慢慢勒緊,最後讓你窒息。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沒有人會束手待斃,律師們最擅長的訴訟,也許會集中爆發,但最終註定會被碾壓。

回頭看這幾年,無論遭受多少非議,bigboss都在有條不紊的布置極權的拼圖,藉助於體制本身的內聚力,對資源的絕對掌控力,藉助於AI和大數據,一個完美的極權願景正出現在地平線上。一旦這樣完美的社會願景實現,將沒有人權律師和死磕律師的位置,要麼服從,要麼出局。

屆時也許不服者的沉默,也無法再令他們滿足,你必須參與讚美的合唱,再接下來你唱的是否動容,是否入戲,都可能成為打分的依據。人的面部表情與心理活動高度相關,AI和大數據之下,讀取你的心理活動並不存在多高的技術壁壘。

律師分級制度,我不認為有誰能阻止,我寫這點東西也無意去阻擊。事實上,在當下民意如柳絮,紛紛揚揚也都無足輕重。寫出來也只能是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在政治極化的今天,李德們上行下效已經無意做開明紳士狀,此時再不把自己當外人,以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姿態,連哄帶嚇去勸諫,就有點尷尬了。所以,這個制度的推出,是否能如他們所願,起到維穩的效果抑或最終南轅北轍,我選擇冷眼旁觀。

我只知道,每個人都會死亡,這是彼岸意義的平等。我只知道,面對死亡,只有被青史銘記的人才是勝者。我只知道,只有那些能順應潮流造福國民的人才能為青史所銘記。我只知道,那植根於人天性的對自由的渴望,誰也無法真正壓制,如地火運行。

來源:民生觀察

`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414/127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