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押沙龍:日本和中國:抓住了什麼 又錯過了什麼?

作者:
日本攻打中國,就是一種毫無道理的瘋狂,首相近衛文磨也覺得這是瘋狂。攻打美國是更大的瘋狂,連山本五十知道這是扯淡。可是沒有人能制止。政治家們就眼睜睜地看著國家往懸崖里跳。回溯起來,這一切災難的源頭,就是日本在大正時代,錯過了那個窗口期。大正時代是唯一能夠把日本政治帶上正軌的機會,結果被放棄了。就這樣,日本和中國都錯過了一個窗口期。結果都是災難性的。

我這一年來,一直在給喜馬拉雅寫《押沙龍少年世界史》,昨天剛好寫到明治維新。寫完了,忽然想到這一天恰好是七七事變紀念日,就想起了中國和日本的恩怨糾葛,想來想去,寫了這麼一篇文章。

01

大家往往有個錯覺,就是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帝國主義就開始入侵咱們。弱小國家就一直落後挨打。一直都是這麼個過程,沒有什麼變化。

其實不對。

1840年的世界格局,跟1900年的世界格局,完全不一樣。

在近代史上,弱小國家曾經有過兩個窗口期。在這兩個窗口期裡頭,只要努力,是能夠翻身的。

而錯過窗口期,就幾乎沒有翻身的希望。

第一個窗口期就是十九世紀中期,大致來說,差不多就是鴉片戰爭之後的三四十年

在十九世紀初期,世界發生了一個翻天覆地的大事,那就是英國搞出了工業革命。一開始,全世界就這一個工業國家。直到十九世紀的中期,工業革命才開始向其他國家擴散。法國、德國、美國、奧地利等等,差不多都是在中期甚至中後期,才開始搞工業化的。

英國是老師,其他所有國家都是小學生。

學生之間當然有好學生、差學生的區別,但本質上都是學生,經過努力都可以學到老師的本領。

02

那個時候,列強的世界其實還是比較空曠的,弱小國家還有發展的機會。

日本抓住了這個機會,而中國錯過這個機會。

日本能夠抓住這個機會,有很多原因,比如它國家規模比較小,比如它本來就是封建制度(不是咱們課本里說的那種封建制度,而是分封制),而中世紀歐洲本來就比較相似,等等。

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日本狂熱的學習熱情。

它從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是落後,不體面的,對西方的那一套,它學起來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有一種幾乎是變態的狂熱。

日本人當時的口號就是「脫亞入歐」,「文明開化」。

歐洲人喝牛奶,日本人就說喝牛奶比喝米粥文明,也跟著要喝牛奶。歐洲人吃牛肉,日本人就說吃牛肉比吃魚肉健康,也跟著吃牛肉。當時還真的有人提議說要引進歐洲人種基因,多跟日本人交配,好改良人種。

這種說法現在看來簡直是荒唐可笑,甚至有點沒廉恥。

就連歐洲人看了都覺得可笑。

日本的上流社會也學西方人搞舞會。歐洲客人覺得那個場面非常滑稽。

日本男的一個個都穿著燕尾服,女的一個個穿著鯨骨裙,動作僵硬,像機器人一樣,模仿這歐洲人的一舉一動。歐洲客人覺得這簡直土鱉到了家,就像一個法國的鄉下療養院。他們覺得,這還沒有中國紳士看著體面呢。

但是,正因為這樣狂熱的、不分好歹的、甚至是喪失自尊的學習,讓日本抓住了這個窗口期。

而中國錯過了。

03

中國不是沒學,而是學的三心二意,有所保留。這樣本來也沒錯,但問題是時間不等人,窗口期轉瞬既過。

到了十九世紀後二十五年,世界局勢完全變了。

原來為什麼會有窗口期?原因只有一個:英國。

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它建立了一個全球化體系。在這個體系里,它就是絕對的霸主。

這個霸主的意思不是說像成吉思汗希特勒拿破崙那種霸主,軍事力量超級強大,誰不聽我的我打誰。英國的軍事力量從來不算超級強大,在它當霸主的時候里,它的軍隊數量也遠遠不如法國、俄國。

工業革命

英國的霸主地位體現在它制定遊戲規則。

它能用強大的經濟力量制定一套遊戲規則,吸引大家都來參加這個遊戲。

這個遊戲規則的核心,就是資本流動加自由貿易。英國人把自己的關稅削減到了極低,很多商品甚至是零關稅。

但是它不要求其他國家跟進。當時美國、德國、俄國這些國家都是高關稅,保護自己的產業。而英國呢,就是單方面的零關稅。

這就等於給後進的國家打開了一扇窗口。

英國不是活雷鋒,它這麼做當然是因為自己能得到好處。但是別的國家得到的好處更大,可是沒辦法,做全球化體系的老大就是要付出這個代價。

04

學經濟學的容易相信自由貿易那一套說辭。

亞當斯密說了,自由貿易對大家都有好處呀。我生產蒸汽機,你生產擦面紙,都是革命工作,職業無貴賤,只要專心致志地做,就有比較優勢,都能繁榮昌盛。但事實上,沒有哪個國家能靠擦面紙的比較優勢發展起來的。

幾乎所有的落後國家發展的過程中,都搞過貿易保護。

縱觀歷史,落後國家發展起來有三個必要條件:

1,國家帶有傾向性的產業政策。

2,國家對某些領域的貿易保護。

3,能從已開發國家那裡弄到技術或者資金。

英國的全球化體系能夠同時提供者三樣東西。結果有些落後國家就抓到了這個窗口。

所以,日本就發展起來了。

但是這個窗口大約在1875年前後關閉了。

原因很簡單。其他國家發展起來了,英國的優勢就不那麼明顯了。

英國說,世界不是一個零和遊戲。其他國家的繁榮,也有利於英國的繁榮。這句話當然沒錯。1875年的英國,當然比1815年的英國,繁榮得多。

問題是,其他國家從這個體系里得到的便宜更大,增長率更高。結果英國的霸主地位就無法維持。原來英國主導的全球化體系漸漸崩塌了。

世界從一個霸主變成了八個霸主。

大家可能會誤以為多極化世界有利於弱小國家發展。其實這個看法是錯的,跟歷史經驗完全牴觸。

多極化的世界是一個極不穩定的世界,也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是一個達爾文意義上的黑暗森林——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從軍事上都是這樣。

弱小國家在八個霸主的世界裡,沒有發展的空間。

近代歷史告訴我們,只有當一個開放型霸主主導一個全球化體系的時候,弱小國家才有翻身的機會。

05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可能都以為西方的殖民過程是持續不斷的。其實不是這樣。

西方世界在十七十八世紀有過快速殖民期。但是在十九世紀前75年,殖民過程接近停滯,至少說發展得非常緩慢。拉丁美洲甚至集體擺脫了殖民狀態。

唯一比較大的殖民進展,就是英國政府取代東印度公司,接管了印度。

但是到了十九世紀的後25年,產生了一陣殖民的狂潮。

這段時間被稱為「帝國的時代」,所有強大點的國家都拼命爭搶地盤。整個非洲全部被瓜分,亞洲國家也幾乎沒有幾個倖存者。就連一直持孤立主義的美國也開始搶奪海外殖民地,占領了菲律賓。

從中國的處境也能感覺出來。

十九世紀中期的中國,外部環境還是相對寬鬆的,外國人雖然很討厭,但沒有人覺得中國要亡國亡種。可是到了十九世紀後期,形勢就急轉直下,中國幾乎沒有喘氣的餘地。

在十九世紀中期,還沒有這樣的想像

這個時候,戊戌變法成功不成功,關係其實已經不大了。中國已經沒有那個外部環境了。

它已經把當年的窗口期給錯過,要等下一個窗口期,就得二戰以後了。

06

日本是幸運的。它抓住了這個窗口期。如果明治維新晚發動二十年,日本絕對沒有機會翻身。

但是日本也錯過了一個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制度上的改革。

它曾經有過一次機會,那就是大正時代。

那個時候,日本出現了一段政治上的春天。明治維新的時候大家只是拼命學習,顧不上總結,顧不上反思。到了大正時期,日本第一次有機會做重大調整,把以前的錯誤給補上。

這是日本的第二個窗口期。

但是它錯過了。

大正時代的日本

並不是說日本一定應該實施民主,或者一定要搞真正的議會政治,但日本至少應該把權力關係給釐清楚,讓國家政策變得可以預測。但是日本沒有這麼做,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了。

日本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哪個人可以對政策負責。

議會沒有控制局面的權力,它越來越成了一個花瓶。而首相也沒有控制局面的權力,他甚至無法委任陸軍大臣。但是反過來,軍部也沒有控制局面的權力。誰都沒有這個權力。

誰都沒有這個權力,那就誰都不會承擔責任。

唯一的希望是天皇。

可是天皇是一個神秘莫測的存在。他的權力過於崇高,以至於無法接地氣。他不像希特勒或者史達林,有一個如臂使指的政黨,也不像英國國王那樣,有一套可以依賴的行事規則。

關於日本,一直有個爭論,那就是天皇的戰爭責任問題。事實上,就連歷史專家也真的很難搞清楚他的責任到底有多大。因為天皇這個位置在政治上太曖昧了,有時無所不能,有時又若有若無。

這就說明日本這個體系太混亂了。誰也沒法搞清楚它怎麼運轉。

它就像一個汽車,有十個油門,卻沒有一個真正的剎車。

所以,日本到後來,就陷入了瘋狂狀態。低級軍官就可以挑動一場事變,強迫最高層接收既定事實。

日本攻打中國,就是一種毫無道理的瘋狂,首相近衛文磨也覺得這是瘋狂。攻打美國是更大的瘋狂,連山本五十六都知道這是扯淡。可是沒有人能制止。

政治家們就眼睜睜地看著國家往懸崖里跳。

回溯起來,這一切災難的源頭,就是日本在大正時代,錯過了那個窗口期。

大正時代是唯一能夠把日本政治帶上正軌的機會,結果被放棄了。

就這樣,日本和中國都錯過了一個窗口期。結果都是災難性的。

07

新的窗口期的出現,就是在二戰以後了。

二十世紀天崩地裂的大災難,本質上就是英國體系崩塌的結果。

英國體系崩潰,沒有人能頂上這個位置,然後就是這樣的大災難。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人才正式接替了英國的位置,重建了一套全球化體系。只不過這個體系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蘇聯的存在。所以,美國人的全球化只能完成一半,而是時刻處在緊張狀態。

它做的和英國差不太多,技術可以購買或者轉讓,資金的大規模流動,自由貿易體系,同時給落後國家一定的保護優惠。

美國人的全球化體系在初期,只覆蓋了它的核心盟友。

日本又抓住了新的窗口期,重新進入已開發國家行列。而且這次美國對日本進行了全方位馴化,把日本從一個尚武的國家,變成另一個厭戰內斂的國家。

這一件事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事,其意義幾乎難以估量。

後來亞洲四小龍也抓住了這個窗口期,經濟來了一次大發展。

這種發展,只有當世界存在一個穩定的全球化體系的時候,才可能出現。換成另一個時代,是絕無可能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像韓國這樣的國家,即便沒有日本殖民,放在1900年的時候,又怎麼可能發展成發達經濟體?

然後是蘇聯的衰落。美國的全球化進一步覆蓋全球。

中國人終於抓住了這次窗口期,將自己的經濟嵌入到全球化體系里去,迎來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

回想起來,中國錯失的時間實在太長了。如果在第一次窗口期,中國就能像日本那樣,主動嵌入英國為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那現在中國不知道該是如何富強。

08

但是,現在美國為主導的全球體系,遲早面臨著當年英國的困境。這幾乎是一種自然規律。

那麼,真正的問題,就是這個體系會迎來怎麼樣的一個結果。

新的1875年會發生在什麼時候?

體系之間的轉接會是溫和的還是激烈的?

系統的轉型,又會付出多大的代價?

歷史的殘酷,不一定代表未來的殘酷。

世界是可以繞開陷阱的,真正的問題是:它會去繞麼?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715/131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