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聞趣事 > 正文

喜馬拉雅山有種植物 一生只開一次花 靠苞葉才在高原生存下來

一提到喜馬拉雅山脈,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聖母峰那傲視群峰的高度,以及空氣稀薄、天寒地凍的嚴酷自然環境,還有那神秘的雪人。在許多人的想像中,喜馬拉雅山是絕大多數高等動植物的分布禁區,而實際上,喜馬拉雅山脈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喜馬拉雅山脈的植物正是憑藉自己的獨特本領,在高原頑強地生存和繁衍著。

在喜馬拉雅山脈海拔4000米以上的流石灘上,生長著許多形態奇特的植物,備受植物學家的關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數塔黃,它和雪蓮、紅景天並列成為青藏高原的「吉祥三寶」。當然,塔黃以美麗強韌、甚至是張揚的生命,告訴大家:生命可以創造奇蹟!

塔黃,儘管有7年左右的壽命,但是它一生只開一次花,結果之後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種植物和竹子一樣,是單次結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在5-7年的生命周期中,80%的時間裡,它都樸素得如同一株白菜,匍匐在流石灘上,汲取陽光與雨露,和狂風嚴寒抗爭。

幼年時期,它也只能趴著生長,將圓圓的大葉子平展在地面上,躲避凜冽的寒風。在大雪來臨之前,地面上的葉子只能枯死,但還有粗大的主根埋在地下,肥厚肉質的主根把半年以來葉子製造的養分全部貯存起來,在冬季進行休眠。

就這樣年復一年,生長期和休眠期不斷交替,當主根積累的養分達到一定程度時,塔黃就會迎來成年時期了,這也是它生命的最後一年,塔黃仿佛受到了某種召喚,它就會變得「不安分」起來。

從白菜葉子似的蓮座樣基部,慢慢抽出一根「擎天玉柱」,這高達1.5-2米的「玉柱」,是塔黃的巨型花序,花序由下向上逐漸變細,在花序的外面,覆蓋著一層像瓦蓋一樣的大型半透明的奶黃色苞片。

這苞葉是半透明的,每個心臟形的苞片都向下懸垂包裹,苞片的中心鼓起來,苞片的邊緣則緊緊貼合著下面的苞片,就這樣一片搭蓋著一片,上片搭在下片之外,一層層疊加上去,色彩也由翠綠逐漸過渡到金黃。

這時候,塔黃搖身一變,成了喜馬拉雅高山地區「身材」最高的草本植物,遠遠望去,就像一座金碧輝煌的寶塔,格外醒目,或許「塔黃」一名便由此而來。

其實,在雪靈谷自然實驗室的眼裡,它更像是身段婀娜的少女,去趕赴重要舞會前精心製作的禮服裙裾。仿佛一轉身,整個世界都會旋轉在她的裙裾下。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植物學家Ohba在喜馬拉雅山脈見到塔黃時猜測:這麼多的苞片是為了幫助塔黃增加光合作?後來,植物學家解剖苞片結構後發現,這些苞片內並沒有葉綠體,因此也就沒有光合作用的功能。

那麼,對於生長緩慢的高山植物來說,塔黃為何要耗費這麼多的營養來發育如此壯觀的苞片呢?原來,塔黃把自己搗鼓得如此別致,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塔黃耗費眾多資源精心發育的苞片的確用心良苦,因為這些苞片有效地保障了植物在嚴酷的高山環境中成功地開花結實。

全身上下這些覆瓦狀的半透明苞片,其實就是一個個小型溫室。吸納陽光的暖,汲取月色的美。白天陽光耀目時,苞片會阻擋紫外線的強烈輻射,而讓內部的溫度得以在光照下攀升;到了夜晚,外部氣溫驟降,因有苞片的包裹,熱量不會輕易散出去,這樣內部的溫度會明顯高於外界。從而加快受精的過程,以幫助植物在短短4個月的生長季里迅速完成繁殖過程。

苞片內含有大量的類黃酮,這種物質能有效吸收和反射紫外線輻射,因此經過苞片遮擋後,通常僅有10%的紫外線能到達內部的花部器官。由此可見,塔黃的苞片實在是有效遮擋紫外線輻射的「寶傘」。

此外,塔黃因為有了可以將整個花部器官罩起來的苞片,它們的花便不怕風吹雨淋了。而且對於傳粉昆蟲來說,塔黃的苞片就像一面面巨大的反光鏡,很容易被傳粉昆蟲注意到。

如此這般,苞片裡的小花和未成熟的果實,在生存條件惡劣的雪域高原,依然可以安心地做「溫室」里的花果。

至於塔黃在生命的最後一年,為什麼要生得如此高大?雪靈谷自然實驗室以為,這是塔黃希望自己成熟後的種子,搭上高山勁風的便車後,能走得更遠。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雪靈谷自然實驗室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729/132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