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無法被刪帖的真相:《人民日報》十年元旦頭版解碼

作者:

1975年12月31日,毛澤東中南海接見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女兒朱莉婭·尼克森·艾森豪夫婦。

文革10年,毛澤東的意志透過《人民日報》的文字和版面,傳達至全國各界。《人民日報》的元旦頭版和社論,是總結過去一年形勢、部署新一年任務的宣言書。解讀這套話語系統,便是探索文革脈絡的入口。

元旦頭版吹響號角

1967年的元旦,文革的暴雨已經襲來。過去幾年內,撤職、調離、批鬥、迫害,在毛澤東的授意下衝擊黨內高層、知識界。全國各地千萬餘年輕紅衛兵加入「大串聯」入京,只為見一眼鼓動他們造反的毛主席。

元旦頭版上,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紅衛兵的毛身著綠色軍服,頭頂紅星軍帽,望向遠方。1967年8月20日《人民日報》社論《毛主席和群眾在一起》完整提出的「四個偉大」——「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配以標題字號的「毛主席萬歲!」用紅色框貼於右上角。此後直至1970年的元旦頭版,巨幅毛澤東像、「四個偉大」和「毛主席萬歲!」都是固定搭配。

毛澤東已在前一天的報紙藏下風暴的按語。當天頭版刊出毛澤東的《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手書於1963年),嘲諷似碰壁蒼蠅、撼樹蚍蜉的蘇修(蘇聯修正主義)。與修正主義鬥爭,場面正如「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即西風卷落葉,射響箭(鳴鏑)殺敵,橫掃千軍。文革中眾多紅衛兵成立以「飛鳴鏑」為名的戰鬥隊,正源於此意。

對外批判蘇聯,黨內鬥爭戲碼也已經在1966年8月上演。八屆十一中全會上,毛澤東寫出《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不點名批評劉少奇,劉從黨內第2號人物驟然跌至第8,繼而被打成「黨內頭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12月底,造反派(文革時期以「造反」自稱、標榜的一種群眾組織)領袖蒯大富率五千餘人在天安門遊行,將「打倒劉少奇」的口號傳遍全國。元旦那天,劉少奇和鄧小平北京20幾所大學的師生批鬥,家人受牽連,很快失去了人身自由。

6年前就被打倒的彭德懷被押回北京,和彭真、羅瑞卿一起被批鬥,蒼白驚恐的臉、脖頸上的罪名牌、被迫低頭屈從使他們尊嚴全無。他們共同的罪名,便是「修正主義」。

與此同時,1967年至1970年頭版上的毛形象,眼含笑意,容光煥發。

「大民主」還是鬥爭?個人崇拜與黨內團結的矛盾

在毛的眼中,「文革」的理想方式是通過以「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為形式內容的「大民主」、文革《十六條》提出的「鬥、批、改」(鬥爭、批判、改革)達到「天下大治」。所謂「大鳴大放」就是大量提出各種意見。這些意見在文革中成為攻擊的利器,遭批鬥的罪證。

兩組詞的多寡,聯繫著毛式民主的熱度。若檢視詞頻,可看出「大民主」的提及次數在67至69年間從峰頂驟降為零,「鬥、批、改」的數量在這期間先上升,後逐年下降,至1976年消失。

1967年的元旦社論18次提到「大民主」,大談「自己解放自己」,鼓動群眾發聲,從而使「鬥、批、改」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在此號召下,上海在當年2月首創的「革命委員會」將奪權之風颳往全國,1年零7個月內各地原有的政府都變成名義上由革命幹部、軍隊代表和群眾代表共同管理的新機關,毛烏托邦式的「社會主義的大民主」、「人民民主專政」有了得以實現的土壤。

1968年的社論以「迎接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為題,引用了毛澤東前一年7月至9月在華北、中南和華東地區視察情況時的預測:「再有幾個月的時間,整個形勢將會變得更好」。奪權後卻好景不長。全國各地鬥爭中暴力頻出,社會秩序大亂,甚至還出現了像武漢「720事件」這樣反對文革指示的極端案例,光搞「大民主」沒法鬥敵通關了。

在毛眼中,「自由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他的「民主」,是製造民眾與官僚對立,以便操縱的手段,而黨報鼓吹的「造反」,是「奉旨造反」。

於是,1968年的社論一邊鼓勵奪權群眾繼續造反,一面卻指示幹部和群眾整頓隊伍、軍隊維護穩定。在9月各地革委會建立後,中央認為文革進入「鬥、批、改」階段,將重點放在了大批判、清理隊伍、整黨、精簡機構和改制上。文革自始至終「鼓動造反又強調服從」的悖論凸顯。

在1969年,天平徹底倒向「服從」一邊。「大民主」驟然歸零,社論轉而強調「民主集中制」,它的前提,是要有「統一」的認識,要團結在「以毛主席為首、林彪副主席為副的無產階級司令部周圍」。

「毛澤東思想」在1969年社論出現井噴,七千人大會上提出的五個「統一」(即「做到統一認識,統一政策,統一計劃,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叫做集中統一」)重現。尊毛成為穩固中央、維護文革的政治正確之舉。

同年,中共九大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寫入黨章,「無產階級專政」在1970年的社論中的熱度回升,毛曾經受挫的「大躍進」極左思潮也藉此還魂。

當時的中共副主席林彪是為毛澤東歌功頌德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推紅了不少頌神表達,其中就有手書「四個偉大」、「四個念念不忘」、「誰反對毛主席,就全黨共誅之,全國共討之」、「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在此氣氛下,民間充斥著「忠字舞」、「語錄操」和「早請示晚匯報」等向毛表忠心的荒誕儀式。

林換來了回報,中共九大將「林彪同志是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寫入新修訂的黨章。

但二人「蜜月」不久告結。在1970年廬山會議後,林和毛漸生嫌隙。1971年的元旦頭版上,林所發明、連續四年出現的「四個偉大」消失,毛和林並肩而立的照片出現——這是文革時期元旦頭版惟一一次刊出二人合照,仿佛欲蓋彌彰。

在當年9月13日,林死於原因不詳的空難,2年後被中共十大開除黨籍。劉少奇、林彪相繼被整,黨內外開始認清文革摻雜權力鬥爭的實質,毛頓覺高處不勝寒。《人民日報》的用字、文章,也更加強調黨內團結,為個人崇拜降溫。

自1972年始,林彪消失,元旦頭版換上毛的單人巨幅頭像和毛語錄的組合,語錄開始強調「路線」正確的重要性。72年社論上16次提及「團結」二字,為十年最多,還特別提出團結的「大多數人」也包括「反對過自己反對錯了並且認真改正錯誤的人」,釋放出為文革初期錯整的幹部平反的信號。

由此,政治平反和生產調整工作開始展開。以北京市為例,1969年,被下放、解職的處級幹部官員共有6627名,到1972年3月,他們中的百分之九十得到了解放。在1973年的中共十大上,「反對小集團」、「反對兩面派」被寫入黨章,鄧小平等一批被排斥在九大之外的老幹部重歸中央委員之列。壓縮基建規模、重視農業後,1973年也成為文革以來經濟形勢最好的一年。

在標題上,在73年至75年的社論從革命口號變成了「元旦獻詞」、「新年獻詞」。此前結尾里必提的「毛主席萬歲」,就變成相對平實的「讓我們在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沿著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自此,「毛澤東思想」的次數跌入低谷,直至文革結束。

與此同時,「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肅殺之氣卻再度變濃。毛繼續通過「批林整風」(1972-1973)、「批林批孔」(1974)將林彪貶為極右路線分子、修正主義代表,維護極左思潮,為文革正名。1974年底,毛澤東提出「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次年2月開始學習運動。1975年4月,張春橋切中毛澤東理論的重磅文《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更是將階級鬥爭重新拉回主線。

為了迎接推遲了6年的四屆人大,1975年的元旦頭版以彩色示人,還在第四版整版刊印題為《祖國大地欣欣向榮》的彩色美術作品畫刊,成為1949年後首張彩色報紙。但是頭版選用的毛澤東語錄,卻熱烈吹捧「全面專政」,提醒人們「階級鬥爭」遠未結束。

到1976年,文革大勢已去的現實和重燃鬥爭的呼號反差凸顯。元旦頭版登出了毛澤東接見尼克森的女兒的照片,毛的蒼老、衰弱,加上筆鋒顫抖的簽名,讓世人感到超級領袖已入遲暮的信號。

底部的兩首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鳥兒問答》仍然躊躇滿志。前一首寫「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第二首則極力諷刺蘇修。毛用「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戲謔赫魯雪夫實行的是「假共產主義」(赫魯雪夫曾總結「共產主義」是「需要有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蘇共是私自結盟、目光短淺的小雀,中共則是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而自己是大鵬的引領者。

1975年7月,主持整頓工作的鄧小平總結毛澤東的指示,提出重點為「要安定團結;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口號,被毛視為對文革「撥亂反正」,此話成為再次批判鄧的罪證,於是1976年的社論再次將「階級鬥爭」推至高點。

社論既想引導人們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功績,肯定文革作用,又號召團結、穩定,不少人猜測,這是否是遲暮的毛澤東在交代「身後事」。

沒有永遠的敵人

標誌著文革擴大的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將文革視為「消滅一切剝削階級、消滅一切剝削制度」的革命。縱覽10年社論,「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社會帝國主義」和「蘇修」這幾個詞軌跡相似,均在1970年和1972年猛增,如熔岩四泄。

中蘇邊境在1969年發生武裝衝突後,1970年元旦社論猛攻代指蘇聯、譴責其肆意侵略的「社會帝國主義」,稱其在勃列日涅夫執政下「實行法西斯專政」。社論還預言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已經走上極其深刻的、新的總危機」,只有社會主義中國和亞非拉地區的鬥爭前景光明。

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眾多國家促成聯大通過印巴雙方停火撤軍的決議,使72年社論有理由重提《五·二零聲明》的結論:「新的世界大戰的危險依然存在,各國人民必須有所準備。但是,當前世界的主要傾向是革命。」美蘇在同年達成兩個主要的核武限制條約,和英法為了解決飛地問題簽訂《西柏林協定》等行為,也被社論上綱成「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罪證」。

但隨著中美、中日關係在1972年實現正常化,對帝國主義的攻擊也從1973年的社論中銳減,對資本主義國家也一反常態地友善。

1974年,毛澤東在會見尚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提出「三個世界」理論為這四個詞降了溫。原本打擊面廣大的「反帝反修」,變成了「建立聯合反霸」的方針。隨後,中國和日本、西德開展外貿合作,與第三世界國家廣泛建交。到1976年,與美國交好的中國已經不再提反美帝,只是一再筆伐蘇聯。

文革後,「美帝」和「蘇修」這樣的詞語,銷聲匿跡。

10年文革,從起初宣揚階級鬥爭、構造大民主,到極力造神、提倡全面專政,再到強調團結、釋放整頓信號,通過批林批孔批鄧高談鬥爭合理論,這場政治運動生發、狂熱、轉向、詭辯、落幕,今日仍發人深省,不可遺忘。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端傳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921/134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