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陳思敏:新一輪貿易談判 劉鶴「誠意」有多大?

作者:

周四,由劉鶴率領的貿易團隊在華盛頓與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政部長史蒂芬·姆欽(Steven Mnuchin)展開高級貿易談判。

在10日中美結束新一輪貿易談判首日,川普預告11日將會見劉鶴,劉鶴也說,此次抱著「極大的誠意」而來。

新聞檢索顯示,貿易戰以來劉鶴多次赴美談判,曾兩度提及攜帶「誠意」,且時機點顯然都事關川普關稅升級。

第一次也是上一次是在美國當地時間5月9日,劉鶴抵美時公開表示:「我帶著誠意而來」。而在劉鶴此行前,川普6日在其推特上譴責中共食言、蓄意拖延談判進度,宣布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從10%上調到25%,並將於美東時間10日生效。川普表態之後,北京被指考慮暫停談判,但劉鶴還是頂著川普加稅壓力如期赴美,抵華府時隨即表示「帶著誠意而來」。

經濟學人》文章曾指出,2000億的中國商品關稅從10%調升到25%,影響的中國貨涉及近6000個單項,分之為四類:投資品、消費品、混合品種和中間品。量化分析的初步結論是:美國約承擔5%的關稅、中國承擔20%。

今次赴美劉鶴表示抱著「極大的誠意」而來,還是為了關稅,但多了前置定語「極大的」,因再加關稅時間又將至,如果這次談判未能取得進展,川普政府將按照計劃於10月15日開始對2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現行25%提高至30%。

而劉鶴此番行前,官方喉舌念茲在茲的同樣是關稅,中共國務院屬下《經濟日報》旗下微信公號8日發文稱,本輪磋商是在「關稅堅冰」尚未打破。《環球時報》9日社論文章指出,10月15日,也就是美方之前宣布推遲加征中國商品新關稅的截止時期,完全沒必要讓那個日子成為中國人心理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對於川普加關稅,中共雖然宣稱「奉陪到底」,但目前可以加征關稅的美國商品金額只有100億美元,反制選擇只能用關稅以外的手段,如人民幣貶值,讓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降低,抵消高關稅帶來的競爭劣勢。不過人民幣貶值的壞處不僅是大量資金外流,還讓中國第一、第二大進口商品──晶片、石油變得昂貴。

尤其是豬肉漲價的問題短時間內無法解決,如果石油價格上去了推高通脹,就是妥妥的輸入性通脹,石油價格一漲最終會傳導到消費市場,引發通脹連鎖反應,除了一般消費者,也讓製造業雪上加霜,一旦很多企業撐不住,失業隨之多起來,對中國經濟又是另一個麻煩的開始。

目前美國還有剩餘3000億美元的中國貨關稅尚未加征25%,川普也表示不排除日後將課徵25%關稅。

而川普這次會見劉鶴是貿易戰以來第5次,上一次是今年4月4日。

後來5月協議破局,據路透社等媒體報導,華盛頓收到北京發來的做出重大修改雙方「已達共識」的貿易協議草案。美方表示,在這份修改後的貿易協議草案七個章節中,中方刪除了每一個章節中修法以解決美國主要關切的承諾,包括偷竊知識財產權和商業機密、強迫轉讓專利技術、不公平資助本土企業的補貼政策等。

劉鶴此次抱著「極大的誠意」到底有多大?談判結果會怎樣?能否再推遲美方箭在弦上的關稅?答案在11日與川普會見後便可見分曉。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012/135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