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情感世界 > 正文

我見過最毒的伴侶 都在強求「三觀一致」

作者:

後台曾有讀者留言:

「男朋友看不起我從沒坐過飛機,還暗諷我是沒見識的窮女孩。該怎麼辦?」

其實,類似的事兒真不算少。

看了一個熱門微博。

一個女生和男友在一起大半年,男友各方面都很好。

但,就是很摳門。

每次一涉及到花錢,男友態度就讓她很不爽。

比如約會吃飯,男友總是覺得,這個貴,那個沒必要。搞得她過節吃頓好的,都有罪惡感。

她一說出錢去吃好吃的,男友就會說,「吃不起」、「你真有錢」、「好奢侈」這樣的話。

最近因為她花自己的錢買了國慶回家的機票,他們又大吵了一架。

男友責怪她「真捨得,有錢人就是好。為什麼有多少錢就要花多少?」

女生反問,「我自己的錢還不能自己支配?」

男友又陰陽怪氣地說,「好吧,當我沒說。我們窮人家的孩子還是好好搶票,乖乖坐高鐵吧」。

接著開始指責女生的消費觀不對:「明明有高鐵直達你家,價錢比機票便宜一半,你為什麼要浪費錢?你這消費觀沒問題?」

女生無奈地說:

「和你不一樣就是有問題??我覺得我們倆真是三觀不同!」

男友依然堅持她的價值觀有問題。

女生終於受不了:我早就不爽你的態度了!

「給你看件漂亮衣服,又沒說要你買,你每次的反應都是,這麼貴,咱們消費不起。

請問,咱這樣的人是什麼人?

還不如我自己我一個人,賺多少花多少,不用看你的臉色。」

女生上網求助:消費觀不同能磨合嗎?

網友們炸了:

「自己節省沒問題,也要求別人節省就很有問題了,還不是花他的錢。」

「就好像你生孩子,他說『別人家媳婦都能直接生,你咋就非得要無痛呢』。然後自己花錢打了無痛,他又會說,『你們有錢人真奢侈,真懂得享受』……」

「三觀不合的人就不要在一起,坐下來談也沒用,因為他的觀念已經深入骨髓。」

的確,三觀不合的關係,很累,好像怎麼說都說不通。

但我們常常忽略了,世界上沒有絕對三觀一致的兩個人。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從不同的原生家庭、教育環境、經歷等中成長,必定不會和別人的三觀完全一樣。

其實,「三觀不合」的矛盾根源,是雙方在「三觀不一致」的情況下,一方用自己的三觀去綁架別人,強迫另一方接受他的價值觀。

實質是:不允許別人和自己不一樣。

為什麼我們在人際關係里會那麼累?

因為有些人總喜歡把自己的三觀凌駕於他人的三觀之上,和自己三觀不同的,全部摒除,評判你,貶低你。

李榮浩在新一季《中國好聲音》,有一期為學員選了一首網絡走紅歌曲《你的酒館為我打了烊》。沒想到,竟被網友罵上熱搜。

「網絡歌曲算什麼音樂?你是不是對音樂有什麼誤解?」

「李榮浩竟然選這樣的歌曲,簡直是太Low了。」

「身為一個導師,太沒品味了。」

……

李榮浩發了長微博回應,主要想表達:人應該允許別人有喜歡任何人和事物的自由。

「你不喜歡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壞的,你喜歡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的,因為沒有一個實際的、具象的標準去衡量。」

但很多人繼續噴:你身為一個有素養的音樂人,竟然在推崇毫無內涵的網絡歌曲?

李榮浩無奈再次回應:我也有不喜歡的網絡歌,也有不喜歡的唱片歌,但我絕不會因為個人的不喜歡,就說只要是這個類型的都是垃圾。個人不喜歡是個人的事,沒必要一桿子拍死……

為什麼人們不允許別人和自己不一樣呢?

人存活在世上,基於追求自我的存在感、安全感、優越感和滿足感的原始動力,會竭力追求「穩定」,害怕面對各種矛盾衝突。

當內在認知出現衝突,會讓我們對自我產生懷疑,威脅我們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所以,我們總會有一種傾向,即:我是對的。

你和我不一樣,就是錯的。我要找理由反駁你、否定你、說服你、改變你,才能維持自我的認知一致。

這就是經典的「認知失調」理論:

如果兩種認知出現不一致,就會導致心理的衝突和不適。個體會藉助「最小努力法則」,亦即採取,即採取最節省能量的行為,去干涉其中一種認知,使它們變得一致,去消解這種緊張不安。[1]

成熟的人,會用自己的內在力量去解決認知失調,不輕易干涉和評判他人的三觀。

但有些人則會用「自我實現傾向」,用自己的三觀來要求全世界,以自我為中心,只認可和相信對自己有力的證據,去證明自己的三觀才是絕對正確。

他們會把矛盾問題都二元對立起來,只有兩個價值標準:「應該怎樣做」和「不應該怎樣做」。

不僅以此要求自己,也以此要求別人。

你和我不一樣,就是錯的。

你不接受我的三觀,變得和我一樣,就是有問題。

你不喜歡我喜歡的人和事,就是不正常。

你喜歡我不喜歡的人和事就是低級、low。

這是世界上最流氓的關係邏輯。

伏爾泰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我一直把這句話奉為真理。

雖然我們不一定會成為「槓精」。但生活中面對三觀「不一致」時,我們都難免產生認知失調,用自己的三觀去爭對錯輸贏。

長期以往,結果就是,關係出現裂痕,倦怠,分手、離婚或絕交。

怎麼避免呢?

我們常常說,要「理解」別人。

我覺得,「理解」這個要求有時候很難。我們甚至對自己的想法都無法做到100%的理解,何況對別人。

心理學家雅各布·拉姆蘭茲和雅艾爾·本雅米妮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非整合」,即「維持著的不一致」。[2]

指的是一種「人類忍受認知/情緒上的複雜性的能力」。

具備「非整合」能力的人,在面對人和人之間的「不一致」時,能夠維持這種「不一致」、承受矛盾、以及悖論,同時不感到緊張不適。

他們不會通過操控自己的認知、價值觀、情感等,去解決緊張和不適,而會允許矛盾的多種認知、價值觀、情感同時存在,接受並且維持它們。同時這些矛盾的存在不會讓他們感到分裂,他們仍然感覺到自己是「整體的」。

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尊重「不一致」。

是的,「尊重」就好。

比三觀一致更重要的,是你尊重我,我尊重你。

互相不爭對錯,不強迫對方改變。

允許別人跟我們不一樣,也允許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尊重是相互的,而不是單方面的。

如連岳所說:允許他人的道德觀、生活方式和自己不同,將消除世上90%以上的煩惱。

當我們用尊重的心態去面對彼此的「不一致」,你會活得舒服很多。

父母和孩子的爭吵,大多源於三觀不合,有代溝。

我深有體會。

工作上,剛畢業的時候,父母一直勸我考教師和公務員,找份安穩工作。我不願意,於是每次回家都被教育不懂事,沒遠見,一個女孩子非要去做錢少事多離家遠的工作。

婚姻問題上,上學時千叮萬囑不許談戀愛,一畢業就催婚。每次回家都苦口婆心地勸,女孩子一定要在30歲前結婚生娃的,要不別人會說你閒話,父母也沒臉見人……

我會和父母爭:「為什麼要管別人說什麼?過好自己的日子不就行了嗎?女孩子不結婚就沒價值嗎?現在時代不一樣了,我們這代人……」

我媽氣地跳腳:「你看看哪個人不結婚的?一把年紀不結婚的都被人笑死了。還以為你讀了大學會長見識,沒想到學了這麼多歪門理論回來氣死我……」

剛開始,我總是這樣和他們針鋒相對,誰都說服不了誰,最後不歡而散。而且一點用都沒有,下次回家還是繼續被教育。

後來我不爭了。他們說,我就聽著,時不時附和幾句。

因為我自己都常說,「時代不同了」,為何要說服他們接受我這代人的思想呢?

走「迂迴路線」,慢慢滲透影響才是王道嘛。

然後努力工作,讓他們看到我可以靠自己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也和他們分享年輕人的生活。

現在,父母依然會嘮叨,但我基本不會再爭對錯,父母還變得和我越來越多話聊,回家的日子也輕鬆多了。

在破碎的愛情和婚姻里,「三觀不合」是被詬病最多的罪名。

正如《錯不在我》書中寫的:

絕大多數夫妻離婚,都是長期的累積所致,這樣的夫妻都以滾雪球的方式責備對方並為自己辯護。夫妻雙方總是盯著對方的差錯,對自己的優點、態度和行為方式則極力辯護。這樣做恰恰會導致另一方固執己見,甚至寸步不讓。

但有些三觀不合的婚姻,卻過著令人嚮往的生活。

想起我非常喜歡的一對老夫婦,修一爺爺和英子奶奶。

三觀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結婚65年,卻從未吵架。

他們尊重彼此的生活習慣。

修一最愛吃土豆,而英子最討厭吃土豆,卻變著花樣做各種有土豆的菜給他吃。

修一愛吃傳統日式早餐,英子愛吃西式早餐。

他們不會責怪對方「矯情」。英子每天都做兩種早餐,各自都吃到自己喜歡的早餐。

△英子每天都準備兩份不一樣的早餐

他們尊重彼此的生活觀念。

英子從年輕時,就特別喜歡收藏各式餐具,看到喜歡的總是忍不住買買買。

修一總是說:買吧。

英子感嘆道:「修一從來沒有干涉過我的自由,現在回想起來,我想做什麼,想買什麼,他都由著我。這,很難得。」

修一有些「浪漫主義」。剛結婚時,兩人很窮。但收入不高的修一突然說想買一艘帆船去航海。

英子也不會說他白日做夢,而是尊重他的夢想,悄悄典當了自己所有的和服,籌錢買船。

修一在面對重大決策時,時常徵求英子的意見:「這麼做你覺得可以嗎?」

就算有些理念遭到所有同事反對,而英子總會告訴他:「這是好事,你去做吧。」

爭對錯很容易,但愛更重要。

我們尊重彼此,才能更好地愛你。

朋友相處也是如此(槓精、檸檬精除外)。

我上大學時認識了一位好友,和我簡直就是兩個世界的人,我們經常因為「三觀不同」而爭論。她比較好勝,常常有種「凡事要爭贏我」的感覺。

但我們直到現在都是好朋友。

某次聊起我們為什麼能做這麼久的朋友,她說的一番話讓我很感動。

「我從高中起就是『壞學生』,喜歡逃課;而你一看就是『乖孩子』。

聽到我說青春一定要學會逃課時,你從來沒有用那種異樣的眼光看我,甚至在遇到不喜歡的課時也陪我逃課。

我在很多人眼裡有些三觀不正,但你每次都會認真聽我的歪理邪說。

我每次因為一些問題和你爭論得面紅耳赤,就算知道自己理虧也非要贏你時,你總會適時沉默,從不批判我無理取鬧,給我台階下。」

然後和我唱起了她最喜歡的一首歌《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如果不是你,我不會確定,朋友比情人更懂得傾聽……」

關係是雙方的,其實她對我也是如此,允許彼此有和自己不一樣的價值觀。

我的想法有時很「傳統」,她從不會說我死板,遇事不會變通。

因為她,我第一次逃課去圖書館看喜歡的小說,第一次在深夜躺在足球場上喝啤酒,第一次對喜歡的男生告白……

因為她和我的「不一致」,我的大學生涯才不至於那麼無趣,多了五彩斑斕的詩篇。

邱晨在一期節目中談到,有段時間她非常煩朋友圈,因為看很多人的朋友圈不順眼。

後來她意識到,別人和自己不一樣,並沒有錯。

「我們看朋友圈,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看千百個人都過著跟我們一樣的生活嗎?

不是的。

我們恰恰就是想從這個世界的豐富性中,看到我們人生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喜歡的東西都一樣,討厭的東西都一樣,擅長的東西都一樣,那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樂趣?」

深以為然。

我們這一生,正是因為有如此多「三觀不一致」的關係,才有了如今豐盈的生命體驗,看到更多的風景,更多的故事,更廣闊的世界。

容納彼此的「不一致」,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才是真實的、最有吸引力的關係。

世界和我愛著你。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意林雜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027/1361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