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成員被分割成領導階級、被領導階級、被專政階級。農村人口被分成地主、富農、上中農、中共不實行歐洲那樣的爵位制度,也沒有印度「摩奴法典」那樣的法律,但它建立的社會主義中農、下中農、貧農。工人被分成全民、集體、契約工、臨時工。知識分子有依靠對象、團結對象、孤立打擊對象。這些不同的身份構成了經濟剝奪,政治壓迫的梯形社會結構。身份低下的人群過著人間地獄般的生活。
「老紅軍」、「三八式」成為紅色貴族,不僅終生享受特殊的供奉,而且不問其德能,一律占據國家要職。沒有文化的「大老粗」出任大學校長、文化局長、科研所長的事司空見慣。
行政級別是沒有肩章的類軍銜制。級別的不同不僅決定工資額的差別,也是身份、地位和權利的象徵。在等級結構中,人身的遞進式依附是普遍而絕對的社會規則。17級可以聽什麼報告,13級可以看什麼文件,其界限決不可逾越。高幹掌握的「真理」多,從而可以傲視任何普通人,他們過奢華的生活就是天經地義的了。30年前,一個行政8級的省轄市市委第一書記,即可住7個房間的洋房,坐進口專車,享受「特供」,有公派的秘書、警衛、廚師、司機、公務員、保姆、鍋爐工(當時沒有區域供暖)。可以想像,5級、3級的省和中央高幹過的是什麼生活。和歐洲貴族不同的是,他們一律被稱為「公僕」、「人民的勤務員」。他們和那些啼飢號寒的底層民眾做的工作「都是革命工作,只是分工不同」。
社會的變遷衝垮了25級的分級制(後恢復15級制),但並沒有削弱,反而強化了共產等級制。現在的稱呼是縣處級、司局級、地廳級、省部級、中央級等等。其實質與爵位制度沒有任何不同。分級制原來只在「幹部隊伍」里實行,現在推行到社會結構的各個領域。於是有了省級醫院、局級公司、師級歌舞團等等。舉凡工廠、礦山、學校、商店、公司、銀行、科研院所、社會團體、「民主黨派」、甚至寺廟等一切社會組織都被劃定相應的等級。警車開道,呼嘯而過的,不一定是「中央首長」,也許是院士,董事長,端看「夠不夠級」。
所有官員分成縣管幹部、市管幹部、省管幹部、中央管幹部(唯獨沒有選民管幹部)。同級幹部則有嚴格的排名順序。誰屬哪級管幹部及排名先後並不單純由職務決定,而是由本級黨委向上級組織部門申請,經批准形成的。這個秘密的黑箱操作過程掩藏著巨大的腐敗。
社會各等級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甚至事實上互不通婚。男女青年談戀愛首先要問對方的家庭成份。農民永遠不能成為工人,工人永遠不能成為幹部,22級的小幹部終其一生也不可能升到17級。這一切都是「一開始」就排定了的。
這種等級差別終生不變。只要爬上某個等級,就可以享受該級別的待遇直到死亡,不論是否在職。由於平均壽命延長、官位無節制增加和退休年齡下降等原因,這部分人的數量越來越龐大,對他們的供養國家已不堪重負。平民百姓有病只能等死,而離退休高幹卻長年占據40多萬套賓館化高幹病房。這項開支一年就達500多億。要加上在職幹部「療養」,每年的花費約1000-2200億。官員們的公費醫療占去了全國醫療開支的85%。幹部的生命比百姓的尊貴,所以在火災現場才會「讓領導先走」。
等級身份甚至帶到死後。這體現在訃告或逝世的消息在哪級媒體發布,遺體是否覆蓋黨旗、國旗、軍旗,覆蓋的是幾號(尺寸)旗,給與何等諡號(偉大的、卓越的、忠誠的、思想家、革命家、領導者、戰友、學生、巨大損失等等),以及葬於何墓地等均有嚴格規定。
等級制在中國的出現有其必然性。中共代表的是新興官僚階級和權貴資本階級的利益,它和占人口大多數的平民階級和奴民階級處於尖銳的對立狀態。要維持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統治和壓榨,它必須使社會的等級形態制度化,以便通過層級控制,放大管控能量,以駕馭整個社會。
中國在制度方面的跛腿走路,做得就是,把資本主義那些最腐朽的垃圾當寶物拿了回來,而被最寶貴的東西當洪水猛獸而拒之門外。說白了,只要能讓它們撈錢的西方制度,來者不拒,但是只要是制衡它們手中特權的西方制度它們就怕得要死,一定要妖魔化後加以排斥;所以它們學會了資本家殘酷對待工人,而學不會制定法律,組織工會保看護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