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藝術世界 > 正文

皇室專供的黃楊木梳

古往今來,無論是聲名顯赫的高貴名流,還是日出而作的平民布衣,都離不開一把好梳子。一把木梳,如同一個飯碗,一把勺子一樣在人們的生活里扮演著平凡無奇的角色。從不張揚,也張揚不起來。然而古人卻反而對這種身邊的物件格外重視。他們歷盡千辛萬苦,有時候也許只是想找一塊上好的木材做一把木梳。他們用一天的時間反覆打磨手裡的木頭,也許也只是為了做一把木梳。

許是與中國自古就有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一說法有關。在古代,除了尼姑和和尚,餘下的男人女人幾乎都是一襲長發。因而不只是閨中女子會對鏡細細梳發,男子也同樣要心靈手巧,會自己盤發。而木梳作為每日都要用到的貼身物件,自然倍受古代能工巧匠的重視。

李蓮英的一雙巧手

民間木梳種類繁多,譬如綠檀,黑檀,桃木,紅木,棗木等。其中黃楊木為公認的制梳首選。據《本草綱目》載:"世重黃楊,以其無火"、"其木緊膩,作梳、剜、印最良"、"清熱、利濕、解毒"。換作如今的說法,就是黃楊木梳可殺菌止癢,利於頭發生長。

既然是梳中極品,自然是要供給皇家使用的。聽聞當年的慈禧因日夜操勞而掉發過多,於是常常會為掉了一根頭髮而怏怏不快甚至遷怒於人,身邊的宮女、太監們每日誠惶誠恐。聰明過人的太監明白太后惜發如金的心思,於是他特意挑選了黃楊木梳為太后梳頭,每日為慈禧梳三次頭,細梳、勤梳、精梳,交替進行。

李蓮英格外心靈手巧,梳的時候能做到一根慈禧的頭髮都不會掉。而且李蓮英用到的黃楊木梳會分泌一種油,用它梳頭能滋潤頭髮、烏黑光澤。在李蓮英的伺候下,慈禧的頭髮愈來愈黑亮柔美,於是對李蓮英更加寵愛。

木里有乾坤

黃楊是一種名貴木材,民間有「鳥中之王稱鳳凰,木中之王為黃楊」之說。醫書上說「黃楊能治頭痛病」。所以用黃楊木梳梳頭,防病治病,早已盛行於民間。它們一般生長在懸崖峭壁,生長極為緩慢,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成材,其中只有200年以上甚至上千年的才可以用來做木梳,別的只能淪為製成一些把玩的小件。

黃楊木梳採用名貴的黃楊木精製而成。制梳藝人善於選料,因料施藝,製成鯉魚梳、竹節梳,半圓梳、豬心梳等式樣,款式新穎,古樸典雅,早在清代就得到王公貴族的讚賞,有「宮梳」之稱。

黃楊一梳難求

在四川,有一位只做黃楊木梳的陳姓師傅。他從18歲開始做梳,祖上六代均為木梳手藝人。他的木梳全部使用黃楊木為材料,不使用其他任何材料。「清朝時期,有位先祖做的梳子還入過皇宮。」

初看陳師傅做的黃楊木梳,雖看起來微黃溫潤,卻窺不到更多讓人感覺是「奇梳」的端倪。然而內行的人恐怕才知道,這些木梳外表平凡無奇,卻異常珍稀。現在外面很多號稱「黃楊木梳」的店多是用「水黃楊」制木梳,而不是陳師傅用的這種真黃楊。能被陳師傅看的上的黃楊木,往往「可遇不可求」,有時他們進山找了四五天,可能也才能遇到一顆而已。一把真正的黃楊木梳的可貴,可見一斑。

朝如青絲暮成雪

世間萬物,皆為人設。草木之性,自古便常被文人自擬品性。如王安石形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花為「花中君子」;李漁則稱守困厄而無怨的黃楊木為「木中君子」。

為對得起黃楊木這種世上難尋的好木,制黃楊木梳的工匠多半會選擇全手工打磨。一把木梳的每一根梳齒,每一個稜角,全都是親手磨製。有人常說手工是多此一舉,殊不知只有工匠師傅親自打磨的黃楊木梳,才能做到「一疏到底,不打一結」。

一把純手工的黃楊木梳,至少需要20多道工序。即使是有多年經驗的老師傅,想做出一把上好的黃楊木梳,也要不間斷打磨上四、五個鐘頭。古人曾用「朝如青絲暮成雪」來形容時間易逝,可他們卻願意用漫長的時間打磨一把一把穿過青絲的木梳,這種在時間面前泰然處之,用心珍惜度日的態度,也許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大氣」。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才府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116/137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