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顏純鉤:深耕細作 經營一個黃絲政治圈

作者:

11月24日,香港區議會選舉市民排隊投票。

區選民主派完勝,但分析起來,總投票人數仍只是六四之比,也就是說,民主派在選民人數上並沒有占絕對優勢,只是每區都贏一兩成,就成了十七區全贏的局面。

往後還有立法會選舉、特首選舉,雖然都在現有體制下,種種無理設計,但在改變體制之前,就要用舊的規則來力爭。說到底,建立紥實的社會基礎,提高選民總人數比例,才是根本之圖。

區選勝利狠狠打擊了建制計程車氣,日後大量資源落入民主派手上,對建制派的地區工作造成深遠的破壞,這是我們有利的地方。但有利與不利是會互相轉化的,不能把握有利,爭取更有利,反倒得意忘形,大意失荊州,那就只能怪自己了。

筆者初步想到幾個問題,提出來與大家討論:

一、筆者仍要先提醒各位當選的議員,此次勝選,不是對個人能力的肯定,不是選民對個人的認同,而是選民對反送中運動、對香港整體利益的認同。因此,希望各位日後都以大局為重,多傾聽市民心聲,少一點地區的本位主義,多一點全局視野,將自己的工作崗位,視為「光復香港」的一個據點,發揮一個基層組織者的作用。

二、從前的慣例,選完了選民的責任就完了,日後地區工作全部落在議員身上。現在形勢不同了,黃絲選民應該將地區工作也視為自己參與政治運動的一個平台。一則新議員仍需要廣泛的支持,二則建制派虎視眈眈隨時會製造麻煩(梁振英出文,煽動藍絲在地區攪事,干擾新議員的工作,製造政治壓力)。新任議員很多是政治素人,缺乏政治歷練和地區工作經驗,獨木難支,因此,黃絲選民不能選舉完就撒手不管,應該與新議員保持密切聯繫,全面支持他們的工作。

三、所有的事情都是政治,民生是政治,經濟文化也都是政治。要鞏固地區根據地,不能將區議會工作局限於民生問題。建制派對收買人心很有心得,物質引誘之外,也比較肯與街坊建立長久的聯繫,這是民主派應該警愓的。黃絲市民應該多為議員出主意,多協助組織活動,參與義工工作。新議員應該建立一個基層義工網絡,平時深入社區,必要時能起動員作用。注重民生問題,以民生問題入手,帶動政治議題的討論和分享,慢慢說服和影響藍絲市民。

四、黃絲已經有一個黃色經濟圈,每個地區小店都是一個據點,新議員應該掌握黃色經濟圈的網絡,以黃絲小店作為人氣集散地,將經濟圈慢慢培育成政治圈。也就是說,每個支持反送中運動的市民,返工在辦公室所在地,參與各種力所能及的活動,工余時間回到居住地,也不忘在地區發聲,參與地區活動。黃絲經濟圈作為市民日常集散地,傳遞信息,討論問題,組織活動,會自然形成地區政治的小平台,甚至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地區政治群組,群組之間又能形成鬆散聯繫,變成一個立體的人氣網絡,有事召之即來,無事自得其樂,如此的地區力量,便能紥實建立起來。

五、目前看來,反送中運動不會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果,快則一兩年,慢則十年八年,因此香港人抗專制爭自由的鬥爭,是一個長期的鬥爭。我們要吸收從前政治運動頭重腳輕的教訓,要準備深耕細作,在基層紥實用功,利用當前運動的聲勢,利用林鄭和黑警種種不得人心的暴行,利用區議會壓倒性的優勢,利用手上的資源,群策群力,用心經營,一個一個說服藍絲市民,瓦解建制的社會基礎。那時,選民人數之比,就不是六四之比,是七三甚至八二之比。香港人若能掌握如此深廣的民意基礎,對外向全世界展示,對內與中共交手,我們便能立於不敗之地。

綜上所述,區議會完勝不是一件事的結束,是一件事的開始。如果我們不是準備深耕細作,在地區用功,這一次勝利之果,會變成下一次失敗之因,而整件事不只關係區議員個人,更關係香港人的終極命運。如果我們能群情激奮,奪取區議會選舉的完勝,我們也應該用同樣的激情,去保持得之不易的成果。紥根基層,發展勝利成果,全港十八區連成一氣,把局部的低層次的勝利作為起點,爭取更決定性的全局的勝利。

若非如此,若我們把區選做完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那我們會功敗垂成,會喪送我們的未來,我們會辜負那些為正義而犧牲的手足。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作者臉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128/137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