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百團大戰的關家垴血戰考證:日軍傷亡少的可憐

這份文件,將關家垴日軍的情況基本講清楚了。第一,這不是大隊,而是支隊,也沒有什麼掘田大隊,沒有今富光藏步兵少佐,順便說一句,根據日方戰史,226聯隊2大隊大隊長是田中久義,這位今富光藏不知何許人也,根本沒有存在於37師團職官表中。而226聯隊陣亡名錄關家垴陣亡10人,這也沒錯,這10人包括岡崎是該戰226聯隊的陣亡人員,只是這個數字也不是全部。

2005年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亮劍》中一開始就表現的李雲龍獨立團圍殲日軍岡崎大隊的李家坡之戰,其歷史原型就是百團大戰中的萬餘八路軍圍攻500餘日軍的關家垴血戰。此戰被稱為八路軍抗戰中最慘烈的一仗。

發生在1940年10月底的一場戰鬥,曾經成為中共軍史中備受爭議的一頁。在晉中山區一個叫關家垴的小山村里,曾經爆發了一場激戰,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鬥總攬這樣記述,八路軍129師385、386旅、新編10旅及決死第一縱隊各部將日軍包圍於關家垴高地。結果幾經反覆,戰至31日拂曉,殲滅日軍大部400餘人。

這註定是一場在充滿了爭議的戰鬥,八路軍集中129師主力加總部特務團過萬人,圍攻「日軍第36師團崗崎大隊500餘人」最後無法全殲敵軍。而己方付出了重大代價,根據八路軍表冊八路軍傷亡600餘人,根據當時指揮作戰的陳賡回憶傷亡2000人。此戰也成為彭德懷所承認的一生中四大敗仗之一。

八路軍的傷亡很難搞清楚,那麼關於日軍的情況呢?參戰部隊,傷亡數字等等,直到戰後七十年後的今天仍然迷團重重。那麼且讓我們一步步還原當日的戰場,揭開這些軍史的迷團。

對於參戰部隊,我方說法出入很大,根據129師百團大戰總結「一路五百餘(片山旅團坂井大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鬥總攬稱是日軍「第36師團崗崎大隊500餘人」,八路軍表冊稱「第37師團500餘人」,對於這股日軍,我方說出了三支部隊番號,坂井大隊,崗崎大隊,36師團。甚至有總部特務團團長歐致富回憶的「掘田大隊」。

當然在當時八路無法占領戰場,無法捕捉俘虜的情況下,不了解對方傷亡情況情有可原。

隨著歲月流逝,關於該部兵力開始有了更多資料,列舉一個目前網絡上流行的說法(見百度)——岡崎支隊

支隊長第37步兵團參謀岡崎謙受步兵中佐步兵第225聯隊第3中隊將校5名,下士官兵150名

步兵第226聯隊第2大隊(大隊長今富光藏步兵少佐)將校25名,下士官兵792名

步兵第227聯隊第6中隊將校5名,下士官兵146名

其它部隊將校2名,下士官兵101名

共計將校37名,下士官兵1189名

至此大隊變成了支隊,該支隊兵力也膨脹到了1189人。

關家垴參戰的單位有——支隊長第37步兵團參謀岡崎謙受步兵中佐

步兵第225聯隊第3中隊將校5名,下士官兵150名

步兵第226聯隊第8中隊將校5名,下士官兵148名

步兵第227聯隊第6中隊將校5名,下士官兵146名

步兵第226聯隊第2機槍中隊第2小隊將校1名,下士官兵37名

另有衛生、通訊、行李等分隊下士官兵63名

共計將校16名,下士官兵544名

至於部隊指揮官,「抗日戰爭中的八路軍一二九師」寫到:「後來我們得知,岡崎謙受和今富光藏兩名敵大隊長雙雙陣亡。」於是該部主官目前在國內流行的說法便是這位「岡崎謙受大隊長」。

對於該部傷亡,也是眾說紛紜,國內史書主流說法是殲敵400多人,並且已流行了70多年。

眾所周知,研究戰史,必然基於自請自報的原則,最近幾年因為引用日方資料多了,爭議也開始露出了苗頭,比如來自日方戰史華北治安戰提到:根據獨混4旅傷亡名簿,10月陣亡62人;而且又說根據旅團第二期戰鬥詳報,陣亡71人。這也成為目前關於此戰比較流行的傷亡數字。

是啊,這都是日方官方戰史的數據,應該比較準確了吧。NO,千萬別以為日方傷亡數字可以蓋棺定論了,這僅僅是爭議的開始。且讓我們慢慢來看。

國內又有了另外一種說法,引用了「福岡刑務所作業課平成02年07月20日(1990年)発行的《晉南第八中隊史-第37師団歩兵第226連隊》(作者叄島啓介)中第132頁才田昇(岡崎支隊長の最後)上記載,日軍原有500多人,最後僅剩下203名(其中關家垴上剩61名,柳樹垴上剩142名),岡崎中佐以下300多名日軍戰死。」

這一說法似乎推翻了華北治安戰的戰報,並且隱約指向日軍戰史造假的嫌疑。問題是這樣嗎?

去年又有網友SJC找到了這篇才田昇(岡崎支隊長の最後)的文章,且貼出原文,發現裡面根本沒提到戰死300的數據。反而提到了一個更加驚人的數字,陣亡10餘人,傷亡百餘人。

而根據日方三十七師團戰記的陣亡名冊,在10月29-11月1日之間只有10人陣亡在關家垴。兩方資料竟然可以互相印證,難道日軍此戰只陣亡了10餘人?總傷亡百餘人?

天啊,日方戰史資料多了,怎麼仿佛離此戰的真相更遠了,這歷史的迷霧裡到底還有沒有真相?

筆者為了了解這場戰鬥,特地購買了藤田豐(37師團老兵)編寫的三十七師團戰記一套三冊,「春訪大黃河-晉南警備戰記」、「赤塵黃塵」「落日照大河-大陸縱斷記」,三本戰史,總能揭開這個謎題了吧。誰知道筆者憑著不那麼靈光的日語仔細閱讀,竟然找不到關於關家垴的隻言片語。關家垴對於37師團竟然象是沒有發生過的戰鬥!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此戰日軍傷亡慘重,為尊者諱,不敢言及?

不過37師團戰記倒是澄清了岡崎的職位。這廝是陸士27期,職務也不是什麼37步兵團參謀,而是226聯隊隊付,相當於當時國軍團副,聯隊部的付員,負責聯隊訓練後勤等事務性工作的官員。

當沒有更原始,更接近戰時的史料時,迷霧就在那裡,無法驅散。所以唯一的辦法只有繼續在浩如煙海的故紙堆中尋找。

兄弟日前在日本國立公文館公開的日軍戰史資料中發現了這樣一個文件:「第1軍作戦経過の概要(第21章&;#12539;第2期)昭和15年8月20日~15年12月3日」第二期作戰」打開這份文件一看,竟然提到了岡崎支隊,只是這支部隊是隸屬獨立混成第四旅團麾下,再細看內容,講到了岡崎支隊10月29日在關家垴及石門村附近孤軍激戰……但因為是文件級別問題,並沒有太多詳細資料,只提到戰鬥屬於第二期晉中戰鬥的組成部分。

這一發現給俺帶來了靈感,過去由於岡崎中佐的身份,因此總盯著37師團226聯隊。卻完全沒有看到獨立混成第四旅團,因此查找資料研究方向都是衝著37師團去的,怪不得在歷史迷霧中總是兜圈。

於是俺又開始查找獨立混成第四旅團的史料,但開始也有點擔心,雖然日方開放了戰史檔案查找,但因為戰敗時,軍隊上下有大規模的焚燒檔案的過程,據說所剩原始檔案已經不多。

俺懷著忐忑的心情在資料庫中查找,一份名為「獨立混成第4旅団第2期晉中作戦戦闘詳報昭和15年10月19日~15年11月14日」」的檔案撞入眼帘!難道就是它?

俺連忙打開檔案,果然踏破鐵鞋無覓處,戰報為我們描述了70年前那個秋天發生在關家垴的事情。

首先它澄清了關家垴參戰日軍的單位情況:岡崎支隊不是由226聯隊每個大隊抽出的中隊組成。它是一支包括37師團一個中隊,獨立第九旅團,獨立步兵第十二大隊各一個中隊(具體中隊番號不詳)另外還有獨混9旅團一個山炮中隊(欠1小隊)工兵輜重兵醫護兵等小部隊構成。

而且可知岡崎支隊當時劃歸了獨混第4旅團指揮,見獨混四旅作戰命甲第七九0號,十月二十日二十一時發出。該支隊兵力為官佐19人,士兵516人,另有馬匹243頭。

岡崎支隊在10月20日從沁縣出發踏上了這條激戰之路,岡崎支隊出發時總兵力535人,在之前戰鬥中也有損傷:

10月24日,戰報稱與決死一縱35團打了一仗,戰死4人,負傷1人。

10月26日,又在關張山打了一仗,戰死5人。

10月28日,在柳樹岩(垴?)交戰,負傷2。

以上是進入關家垴之前傷亡12人。

戰報對於10月30日關家垴戰鬥情況作了簡要敘述,最後該支隊陣亡50人(其中將校5人包括岡崎謙長中佐),戰傷99人。

過往所有的迷團終於迎刃而解。岡崎支隊參戰兵力在510人左右,另外該部配有欠一個小隊的山炮中隊,按照日軍編制,此戰還有3門山炮加入作戰,消耗炮彈246發,怪不得日軍火力很強,因此才頂住了八路的重兵圍攻。而總共145人傷亡,占510人作戰兵力近3成。

這份文件,將關家垴日軍的情況基本講清楚了。第一,這不是大隊,而是支隊,也沒有什麼掘田大隊,沒有今富光藏步兵少佐,順便說一句,根據日方戰史,226聯隊2大隊大隊長是田中久義,這位今富光藏不知何許人也,根本沒有存在於37師團職官表中。

第二,岡崎支隊的組成序列,也解釋了晉南第八中隊史才田升的回憶文章里的謬誤原因,該文稱岡崎支隊是由37D第226聯隊每一個大隊抽一個中隊(第一,第八,第十二)和聯隊炮小隊/機關鎗隊組成。可能他在時間久遠後記錯了某個時段岡崎謙長指揮的支隊序列。而他還可能只是記住了226聯隊所屬部隊在該戰鬥中的傷亡,因此造成了整體傷亡數字的錯誤。

而226聯隊陣亡名錄關家垴陣亡10人,這也沒錯,這10人包括岡崎是該戰226聯隊的陣亡人員,只是這個數字也不是全部。

根據該戰鬥詳報傷亡表,獨混四旅在第二階段10月19-11月14日陣亡71人,戰傷166人,失蹤2人。華北治安戰中陣亡71人的陣亡數字便有了下落,看來治安戰是參照了這份戰報而成。

通過這次探詢關家垴日軍情況發現,過去我方戰報中對於對方人員編制傷亡情況的謬誤很多,這裡原因很多,就不一一論述。而抗日戰史大多只參照我方發布戰報而成,離歷史真相距離相當大。目前因為日方戰史檔案更容易獲得,對於釐清交戰雙方狀況提供了新的契機,編寫新的更加貼近歷史真相的抗戰史也成了當務之急。忘記歷史等於犯罪,而記住不真實的歷史,是否也不應當?

其次對於日方史料更需要仔細斟酌,首先應該依靠日方原始資料,戰鬥詳報,陣中日誌,電文等,其次是官修戰史,部隊史;再次是私人修的戰記,部隊、戰役戰記;最末才是私人回憶錄,而回憶錄的採用必須經過其他史料交叉印證,或者其他人的回憶錄進行對比方可採用。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三軍情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203/137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