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美媒焦點對話:北約峰會爭議落幕 「中國逼近」成焦點?

全球最大的軍事聯盟北約這個星期舉辦70周年特別峰會,「中國崛起」成為最大議題。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公開表示,「不是北約要進軍南中國海,而是中國正在靠近我們」。北約首提中國威脅,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北約的轉向,是歐洲國家的自覺,還是像中國官媒聲稱的那樣,是美國運作的結果?面對接連受挫的外交,中國外長王毅要求官員表現出更強的「戰鬥精神」,但「戰鬥精神」能否改善北京的外交困境?

嘉賓: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香港暢銷專欄作家陶傑;政論作家陳破

這次北約峰會的聯合聲明,首次提出「中國逐步逼近」的議題。你如何看待這個轉向?對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外交意味著什麼?

陶傑說這一天早晚要來,川普雖然在西方陣營里很有爭議的角色,但這次總算統一了立場,雖然不是百分之百。但是歐盟是一個層次,北約的立場已經統一了,和美國一樣總算醒過來了。以前在瑞士達沃斯經濟論壇,歐洲的金融界的銀行家和學者都帶著仰慕的神情去聽中共領導人的反對保護主義的講話,但是他們沒有想到中國對歐洲的影響所隱含的價值觀和歐洲的是衝突的,這些行業精英經過20多年才醒過來。歐洲國家第一次覺得500年來文藝復興以來的價值觀受到威脅,這個威脅不是來自以色列,而是大把大把送錢來的中國。但是中國不是這麼看的,中國說我給你錢,我給你發展高鐵,我買你的汽車廠……但是歐洲人現在不這麼看了,你買了我的汽車廠,拿走圖紙,把工人遣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楊建利說歐洲的覺醒的確是一種趨勢,但是沒有陶傑先生描述的那麼好。歐洲剛剛覺醒,內部分歧也很大。北約的成立是針對蘇俄威脅,而蘇俄已經不存在了。冷戰結束後,有人說北約也要解散,但是遇到了恐怖主義威脅,現在又是中國。這次北約的聲明中說中國是機遇和挑戰。如陶傑分析,除了地緣,加上網絡和太空,各個領域裡,北約和美國都受到了中國的挑戰威脅。這個挑戰是明擺著的。而機遇,說的是這樣的軍事同盟需要一個明確的敵人,中國的存在成為北約繼續存在下去甚至加強的重要原因。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中國面臨著外交危機。中國曾經指望,和美國的貿易衝突希望歐洲和中國站在一起,但是中國忘記了價值觀的問題。價值觀完全不同。現在中國寫社論總說不要談意識形態,但是不談意識形態談什麼?中國的意識形態不是社會主義,就是反民主反自由,一定會遭到自由民主國家的反制。新的冷戰已經開始,冷戰是不爭的事實。

陳破空說這次北約峰會總結就是八個字,目標轉向,炮口轉向。北約起初的敵人是華約,後來冷戰結束,北約貌似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新的敵人出現了。這個敵人比蘇聯和當時的東歐更強大、陰險、狡詐。正如北約秘書長描述的,不是我們去了南中國海,而是中國逼近了我們。冷戰有個特點就是不把話說穿。美蘇冷戰的時候,並不明確把對方定義為敵人,保持外交關係,稱對方為對手,有外交互訪。今天的北約使用的是典型的新冷戰口氣。北約的任務已經很明確了,敵人不再是俄羅斯。法國總統馬克龍雖然是最年輕的西方首腦,但是發言確實最過時的,是歐洲左派的天真對共產主義中國的忽視,也是拿了中國的資金手短。隨後歐盟理事會也發表了聲明,非常明確界定運用的時候,不僅要考慮技術風險,也要考慮供應商及其國家帶來的非技術風險。

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外長王毅最近要求官員面對國際挑戰表現出更強的」鬥爭精神」,但中國外交缺的是「鬥爭精神」嗎?「鬥爭精神」能否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

中國外長王毅

陶傑說,王毅外長以身作則,幾年前在記者會上大罵加拿大女記者,從那天開始,我們都看到了他的戰鬥精神,這些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這種戰鬥精神讓中國在西方會有什麼形象呢?他們不在乎,對他們來說也不重要,因為他們要對內、對上負責的,而不是中國的國際形象或者他們口中的「文明大國」。中國外交史上也確實有非常戰鬥的時期,今天的戰鬥精神比歷史上最戰鬥的時候毛澤東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到底要戰鬥到什麼樣子才能讓西方真正對中國表示由衷的尊重?這就不知道了。

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軍事聯盟,北約自己有很多的問題,這次各國領導人的分歧也表現得非常明顯。環球時報的時評就說,「中國議題成不了挽救北約的呼吸機」。曾經戰勝前蘇聯的北約,能否有效地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

楊建利說能否有效應對中國?路還很遠。歐洲面臨解體趨勢,和美國也有矛盾。在美國開人權會議,是罵遍世界上的獨裁者,而在歐洲開人權會議,是罵遍世界上的獨裁者和美國。從二戰到冷戰,美國為了歐洲做出天價貢獻,但是歐洲都忘了。但是北約是川普上台後世界趨勢下唯一一個大家認為還值得繼續存在的多邊組織。中國的「戰鬥精神」,雖然這個戰鬥精神是否得到習近平的許可我們還不知道,但中國的戰鬥精神最終會幫助北約走下去。最終北約會更加團結、趨於一致。

陳破空說中國的戰狼精神讓人啼笑皆非,加上新疆集中營等等,的確是個新納粹的形象。美國和歐洲不管吵得多凶,價值觀還是一致的,一戰二戰冷戰的勝利之下,沒有理由不相信美國和歐洲不會去爭取民主自由的勝利。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207/137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