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2020:下滑時代羅曼史

作者:
據說2019年是最困難一年,也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那麼2020年呢?這是一個下滑時代,從經濟到利潤,從個人到階層。風險時代,保守就是最好的進攻。

有一句話說,2019年是最困難一年,同時也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那麼2020年呢?說到2020年,其實相對明確,這是一個下滑時代,從經濟到利潤,從個人到階層。

在2019年經濟領域,如果要談到標誌性的數據,那麼就是6%。這是2019三季度的增長率。根據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977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3005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277869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376925億元,增長7.0%。這是即將過去的2019年,大家大概已經感受到不少經濟的寒意,實體的冬天來得更早。

保六之爭

6%這個數據為什麼重要?因為這不僅是1992年以來最低,也可以說代表業內認可的安全底線。也正因此,在2019年末,是否要「保六」,在經濟學界出現了不同聲音。

保六派認為,如果中國經濟長期增長趨勢還在,跌出6就只是短期周期問題,那麼逆周期的刺激必不可少,保六是情理之中。這一派以社科院經濟學家余永定為代表,他認為,投資增長的貢獻急劇減少,是導致我們GDP增長急劇下降的主要直接原因。「對中國來講,投資增長速度主要由三部分構成:製造業、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基礎設施投資下降、製造業投資長期看是逐漸下降的、房地產投資結構存在問題。」

而反對保六一派則認為,中國長期增長趨勢已經放緩,未來還將繼續下滑,現在如果繼續刺激,那麼很可能延續四萬億老路。這一派以野村首席陸挺等人為代表,他認為目前潛在增速可能已降至6%以下。2020年經濟增長目標可適度下調至「6%左右」,「中國目前政策寬鬆的空間顯著縮小,過度刺激會帶來過高成本,增加系統性金融風險,惡化國際收支,因此得不償失。」

可以說,今天保六的意義,和當年討論保八一樣。不同的是,勢頭不同——當時不少人認為可以保八,如今認為可以保六的,並不是多數派。這一爭論重新泛起的背後,核心在於對於未來中國經濟趨勢的不同判斷。

中國經濟經濟下滑趨勢無法更改

談論宏觀,並不容易,被認為充滿了不確性。面對這種不確定性,一種做法是走向了玄之又玄的道路;而另一部分人,則走向了強調數據的極端。後者看起來更合理,但其實再多的數據,無非是資料的拼接。這種資料的堆砌,已經成為社交媒體文章的新趨勢,流行乾貨的水腫背後,其實這是邏輯的萎靡。

因此,談論中國經濟,需要釐清是中長期發展趨勢的邏輯。在爭論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的觀點比較值得關注。

近期,我和他「2019中國環境上市公司峰會」上分別作了主旨演講。劉世錦的演講題目是《宏觀經濟走勢與新增長動能》。他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中速增長平台,增速可能穩定在5-6%或5%左右。更關鍵的是,他強調,即使5%的增速,中國經濟每年的新增量是全世界最大的,比如2018年,中國經濟新增量相當於澳大利亞的經濟總量,「增長減速的背後,更重要的是需求結構、供給結構、金融結構的轉換。」

我的主旨演講題目是《叩問中國經濟下一步》。我認為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在於債務,所謂去槓桿、投資報酬率下降以及房地產泡沫與實體難做等系列問題,無非是債務在不同層面的體現。

從數據來看,各方面都可以為自身的觀點尋找理由;但如果站在中長期來看,邏輯相對清晰可見。從6.5到6是下行,但是從6到5,則是明確的下滑,趨勢無法更改。

增長乏力的下滑時代

最近,有朋友在公號《徐瑾經濟人》發問,「問一個蠢問題,為什麼經濟一定要增長?」這個問題並不蠢,其實也是無數人,其實都沒想明白的問題。

如果要理解這個問題,需要理解什麼是真正意義的經濟增長。經濟增長並不是天然就可以獲得,按照經濟史看法,增長其實是工業革命之後才有情況,此前人類歷史多數是停滯甚至負成長。

增長為什麼重要?正如一位朋友的回答,沒增長就成了零和博弈,增長了好歹是正和博弈。下滑在經濟層面是數據的變化,在社會層面則是階層和社會地位的下移。

在一個增長乏力經濟下行的時代,也是風險暴露的時代。風險意味著什麼?在一個風險社會,不確性顯著加大。從身邊來看,以前的投資,可能無法回本,借出去的錢,也許面臨困境。按照網上段子,前些年憑運氣賺到的錢,很可能在這些年憑本事輸掉。

從世界來看,這些年的全球趨勢,都在於原本看不見的底層力量泛起,原本處於主流的建制派備受指責。從川普當選英國脫歐開始,一連串的小概率事件連連出現,背後其實是全球秩序的新變化。具體在經濟層面,一方面是主流國家紛紛推出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另一方面,Facebook推出的libra其實對於主流貨幣提出了新的挑戰。

從投資者的角度,未來幾年是投資者不得不控制好方向盤的年代。在風險時代,保守就是最好的進攻。宏觀離大家並不遠,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經濟學家和企業家,都在自己的人生決策衡量得失,判斷風險,規避不確定性。了解經濟,不是為了炫耀智力,也不僅僅是投資才關心。其實對於每個人,經濟是一種常識,提供對於時代的格局感。

2020這個帶有科幻色彩的年份到來,其實也意味著一個黃金時代結束;中國經濟徹底走出血氣方案的青春期,步入不再亢奮的中年時代。中年時代,機會在變少,其實就是軟階層社會——我多次強調軟階層這一概念,就是強調未來中等收入群體階層下滑的風險,希望大家能夠釐清一些誤解,重新定位當下人生。

經濟的下一步,是面臨紅利尤存的白銀時代,還是增長無幾的黑鐵時代?這其實存在未知數,不確定性仍舊巨大。作為城市大部分的軟階層,能否在其中把握機遇或者規避風險,首先來自於對於趨勢的理解。

那麼未來會如何?在2019的歲末,我和不少經濟學家與企業家有過交流,學習到很多。不過,讓我印象最深刻卻是一家小小的西餐廳的老闆娘,姑且叫伊琳吧。

伊琳從 大陸省份,來上海打拼多年,積極融入,上海話和英語義大利語都不錯。這些年,好不容易積攢一堆熟客,有家還不錯的西餐廳。如今,她卻決定將店鋪盤出,離開上海。很自然,她抱怨生意難做,營商環境惡化,做生意要四處求人,這不意外。意外的是最後,她嘆了口氣說,自己打拼的東西留不住,當然可惜,但希望可能五年十年之後再回來,能夠避開這一波下行。旁邊有人說,這太長了吧,也許要不了那麼久。她幽幽說了一句,反而讓大家都沉默了,「我們中國人,就是太急,五年十年,不算長了,現在不就是為過去的急,在付出代價麼?」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210/1380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