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港人看台選:從羨慕自苦到勵己勵人

作者:

台灣今日舉行第十五任總統選舉,也是第七次總統直選(普選)。香港人一直羨慕台灣人享有一人一票選總統的民主權利,對香港普選特首、立法會議員遙遙無期感到悲哀、憤懣,甚至自卑。但是,當「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在台灣造勢晚會響起時,標誌著香港七個月的反送中風暴已成為台灣選戰的一部份。可以說,這一刻面對台灣大選,香港人不再僅僅是羨慕,而且為七個月抗爭的勵己勵人感到驕傲。

管治危機惡化因政制未改革

台灣第一次直選總統、副總統是在1996年,即香港主權移交的前一年。中共當年曾向台海試射飛彈,企圖阻止以總統身份訪美的李登輝成為首位直選總統,結果未能得逞。奉行一黨專政的中共並未吸取教訓,20多年來從未放棄對台灣大選的干預,更是撕毀載於《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的承諾,一再扼殺香港的雙普選。

22年來,香港人只能眼看著台灣一次又一次普選,眼看著台灣人用選票一次又一次推翻政府,眼看著香港07、08雙普選落空,眼看著2017年特首普選落空,對台灣的羨慕、對自己生不逢時的怨艾,無以復加。然而,中共的貪得無厭和戰狼風格,令西方國家綏靖中共的政策開始轉向,香港政客無休止地迎合中共、輸送香港的土地公帑、打擊香港自由法治,直至硬銷送中惡法,終令港人忍無可忍,爆發了一場持續至今的反送中風暴,對民主選舉從臨淵羨魚轉向結網抗爭。

可以說,出自《漢書˙董仲舒傳》的金句「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其語境和含意相當脗合香港與台灣的民主互動。《漢書˙董仲舒傳》說:「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意思是說,漢朝得天下後一直希望國家能得到善治,卻做不到,原因在於「當更化而不更化」,即在觀念上、制度上沒有做出必要的改革和調整。

香港管治危機一再惡化,正是政治觀念、政治制度未曾改革以反映主流民意的惡果,而台灣雖然在陳水扁馬英九主政期間都曾出現管治問題,但有民主選舉的約束和自我糾錯,哪怕執政黨陷入貪腐醜聞或者親共圈套,也不致於像香港親共政客、政團那樣敢公然賣台媚共。

拒共抗共台港走向互動互勵

港人雖渴求台灣的民主選舉,但20多年來多是臨淵羨魚,即使有2003年的7.1大遊行、有2014年的雨傘運動,也是淺嘗即止,沒有如今和勇一家、如水抗爭的智慧,沒有如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堅定和堅韌。香港人如今不只退而結網,更在香港內部、在國際社會形成結網抗爭之勢,為捍衛自由、爭取民主而奮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台灣綠藍陣營至少在公開場合都持反對一國兩制的立場、激勵台灣人為未來投票而不是為發大財。

輿論多指香港反送中運動挽救了台灣總統蔡英文的選情,還要蔡英文來香港謝票。實際上,香港人也要感謝台灣人。台灣的本土化運動、對台灣人的身份認同,是香港本土意識萌芽、成長的指路明燈;台灣的太陽花運動與香港雨傘運動息息相關,台灣占領立法院、終結《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是香港占領立法會、終結《逃犯條例》修訂的典範;台灣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聲援,對流亡反送中義士的援助,也讓港人心存感激。可以說,在克服恐共懼共心理、在拒共抗共的行動上,香港、台灣正走向互為師表、互動互勵,這是台灣的驕傲,也是香港的驕傲。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112/139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