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一次性騷擾 我終於更理解受害者

晚上下班之後我像往常一樣走去地鐵站坐地鐵回家,眼看停在站台上的車就要開走了,我趕緊在最後一秒沖了進去,還有一個一身酒氣的男性跟在我後面進了這列晚高峰有些擁擠的車廂。

冬天我穿的有點厚,但仍然可以感覺到後面那個男人一衝進車廂就用手攬住了我的腰。我當時覺得有點不舒服,但一想,可能是車廂太擁擠了,他害怕掉下去所以才抱著我。畢竟我在擠晚高峰的八通線時,為了不掉下去,也抱過前面陌生人的腰。相信每個在北京擠過早高峰的人,都知道那種擁擠程度,我心大地想,大家相互諒解也就沒事了。車開動了一會,那個男人的手還是攬著我,我覺得有點不對了,心想我不會是遇到鹹豬手了吧。但立刻又覺得自己可能是想多了,畢竟車廂這麼擠,有一些身體接觸也是沒法避免的。這麼想著,我就輕輕地把他的手撥開了,意思是:行了,你都上來了,手收回去吧。那是一隻粗糙的男人的手,可能是因為喝了酒的緣故,手背都有些發紅髮熱。我在觸碰到那隻手的時候,感到非常不適。

誰知道我剛輕輕地把這隻手撥開,他又固執地把手移了回來,還是輕輕地攬著我的腰。我又困惑又不滿,這種身體接觸已經讓我感到非常不舒服,我再一次把他的那隻手推開,這一次用了一點力。事後想起來,可能是我兩次的動作都不夠激烈,讓這個男人以為,我不敢聲張,所以第三次,他又固執地把手伸向我,而這一次,他直接把手伸進了我的衣服,用這隻手貼著我的肚子。然後身體還在我身後猥瑣地蠕動起來……我立即感受到了反胃的感覺,也終於在那個時刻我才確認:我真的被性騷擾了!!!以前和朋友聊天聊起如果有一天我們遇到了鹹豬手會怎麼辦,我們的結論是——拍照取證!大聲喝止!立即報警!然後再抽他一耳光!然而當我真的親身經歷性騷擾的時候,卻發現現實比我們想像得複雜。我接受過性別理論的薰陶,自然不會認為,是我穿得太暴露才被騷擾(然而我知道,這種蕩婦羞辱仍然非常普遍),但作為一個在男權社會下成長起來的女性,我仍然免不了時時刻刻地自我懷疑:是不是我太敏感了?他可能不是故意的?我誤會他的意思了吧?以至於在第一次我們感到不適的時候,就沒有把那種不適說出口,而是在糾結、自我懷疑和猶豫的情緒中不斷檢討自己。

回到那天的地鐵上,當我終於可以確定自己被性騷擾了的時候,我也並沒有如我想的那樣冷靜下來拍照取證,因為我感受到了強烈的不適,還有身體自主權被侵犯的憤怒。對那時的我來說,我只想立刻擺脫那種被人侵犯的強烈不適感。所以我當時一把把他的手推開,向擁擠的車廂擠了一大步,引來了同車廂乘客的白眼,但我也管不了那麼多,回頭對那個男人大喊:「你變態嗎你!」一瞬間車廂內所有人都看向那個男人,大家好像都明白髮生了什麼事,但沒有人說話,只是站在我身邊的小姐姐,努力往另一個方向挪了挪,給我讓了一點位置。那個男人嘟囔了幾句:「我怎麼了?」然後車停靠下一站,他就飛奔下車了。等到他要下車的時候,我都沒想要去阻攔他,沒想要把他帶到警察那裡去。一來我沒有拍照沒證據,二來,我有朋友曾經在性騷擾之後非常勇敢地選擇報警,但最終卻被警察勸導:你以後多穿一點。執法部門沒有經過性騷擾的專門培訓可以為性騷擾受害者帶來的二次傷害,並不亞於性騷擾本身。

回來我把這件事告訴朋友,朋友說,哎你那句罵得太輕了。儘管我知道她是在為我惋惜,但我仍然感覺到了「你當時不夠勇敢」或者「你並沒有很好地處理這件事」的意思,這也讓我聯想到,許多性騷擾受害者都會被質疑:「你當時怎麼不說」,或者「你為什麼不反抗」。就我所經歷的事情而言,我的確沒有按照我之前所想像的那樣去反抗這個鹹豬手,一方面是上文提到的自我懷疑,另一方面,在當時那種環境下,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侵犯,只想先一心從那種不適的感覺中逃出來,而且整個事件都是在幾分鐘之內發生的,我根本沒有時間讓自己冷靜下來去想到底怎麼做才是最好的。但我又想到,如果每個人都能接受一些性騷擾處理方法的培訓,那麼,有可能鹹豬手們都會變成尊重女性的男性,或者,我可以清楚得知道自己可以怎麼辦,並且有相關制度的保障,又或者,在我懵的時候,我身邊的人可以當即反應過來提醒我,創建更友善的公共空間。親歷一次性騷擾,我終於更理解那些性騷擾受害者。

晚上我把這次經歷寫出來發在了微博上,一位沒見過面的直男網友在下面留言說:「那你一定長得很好看。」以往看到這樣的話,我一定會跳起來和他大吵一架,哪怕被扣上「田園女權」的帽子也在所不惜,但那天我仔細想了一下,還是耐心回復他:不管長得好看與否,都有被性騷擾的可能。我遭遇的這次,那個人完全是跟在我後面上車,很可能根本沒有看到我長什麼樣。性騷擾是一種控制,侵犯,是一種(上級對下級,或男性對女性)的權力的施展,我們社會的性別機構、反性騷擾機制的不完善、還有周圍人的緘默和對受害者的指責,才是性騷擾存在的真正原因。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一顆青杏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303/1417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