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日語中的「漢字」在日本人眼中是什麼樣的存在?

「日語裡面基本都是漢字,除了漢字以外就是一些像韓語一樣的符號文字」。這句話是我採訪了許多對日語根本不了解的中國人綜合而成的。而且這些人普遍認為中國人因為是「絕對的漢字能力者」,學習「日語」這種「半吊子漢字語言」,應該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日語裡面基本都是漢字,除了漢字以外就是一些像韓語一樣的符號文字」。這句話是我採訪了許多對日語根本不了解的中國人綜合而成的。而且這些人普遍認為中國人因為是「絕對的漢字能力者」,學習「日語」這種「半吊子漢字語言」,應該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這次我們不糾結中國人是否具有學習「日語」的天賦,我們要聚焦的是漢語和日語的共同點,就是「漢字」,日本人眼中的「和製漢字」和中國人眼中的「漢字」究竟有什麼不同,或者存在何種的理解偏差和思維上的差異呢?我們得先從「對漢字的認識」入手。

對漢字的認識

你會說,對漢字的認識根本用不上我來說三道四的,這個是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的「漢語」中最基礎的東西。

那麼各位究竟有沒有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日本人和中國人在看同一個漢字的時候,腦海中思維順序和浮現的場景是不是一樣的呢?

我們先用對待漢語的角度去重新審視「打開」這個詞,這是日本人親自問過我的問題,這個日本人是這麼說的:「打開,這個詞我一直不了解,有什麼東西是敲打了以後才能開的呢?問題是罐頭是我撬開的,門是我擰開的,為什麼打開出現的這麼普遍?」。

發現沒,「打開」這個詞在我們使用過程中「打」字被弱化掉了,所以當中國人看到「打開」的時候已經泛指「開」的含義了,而「打開」的發生學本意不會被人重視,只要是將漢語作為母語的使用者,就根本不會考慮「打開」中的「打」字究竟是「敲打」還是「擊打」。

所以歸為漢藏語系和孤立語的漢語,和黏著語的日語在面對同樣的漢字時,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日本人的「漢字bug」

其實日本人對於漢字的認知如果以中國人視角去看的話,的確是存在bug(漏洞)的,但是,如果真正學習過日語後,你會發現像中國人那樣深的對漢字的了解,可能是無用功甚至是不需要的。

日本小學或學齡前兒童對漢字的理解

在名偵探柯南里,各位應該不止一次的看到成績較差的「小島元太」抱怨漢字太難寫,想全部寫成假名草草了事,但是周圍人都希望元太能夠把漢字記下來。

在小學或者學齡前兒童時期,用假名寫自己不認識的漢字很正常,就和中國的小學生寫拼音一樣正常,但是假名不光是只有拼音的作用。

比如日本人如果將全文用假名書寫下來,輔之以空格,這是最容易幫助日本文盲讀清楚大概意思的方式,但是如果將全假名扔給「漢語母語者」的話反倒效果會變差,因為沒有一個漢字。

比如「はかる」這三個假名單獨出現的時候,無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都難以知道它的確切意思,日本人如果想知道它的意思,會將它放進原文中知曉它的含義,而是中國人的話則會問「はかる」指的是「測る」、「計る」還是「量る」?中國人會依靠漢字判斷詞彙的意思,但是你單獨的將「測」、「計」或者「量」放在日本人的面前,他雖然能寫出來,但是他不能單獨由這個字聯想到什麼意思。

所以,元太的思維大家應該可以明了了,就是「假名的組合我能夠知道單詞的含義,但是寫了漢字,我反而不知道漢字是什麼含義,花我時間記憶不說,還影響我閱讀」。

日本大部分人對漢字的理解

然而現狀是大部分日本人對於漢字是能讀,會寫,但是對於漢字的理解僅僅停留在「高級符號」上,這又是怎麼解釋呢?

大家應該玩過一款「消除合併類」的遊戲「三重鎮tripple town」吧,「求合體」是遊戲的精髓,所謂消除合併,就是三個或者三個以上一樣的物品可以消除,生成一個更高級的物品,和只有消除的「開心消消樂」是不一樣的套路。

比如說日語單詞「顧みる」,中文意思是「回頭看,顧慮,照顧」,它的假名寫作「かえりみる」。

日本人看「顧」這個詞其實是在看「かえり」,對於大多數日本人而言,漢字是一個用來「讓文本長度變短」的存在,使自己的文本變得更加簡短易懂,在這個單詞裡,集齊「かえり」,自動變成「顧」,如果「顧」忘了怎麼寫就乖乖寫「かえり」,所以日本人的腦海里基本上不會浮現出「顧」這個漢字的,也就更不會思考「顧」這個漢字的含義了。

但是中國人就完全不一樣,看到了「顧」這個字,就直接反應是「顧」的繁體字,然後想到了「左顧右盼」、「顧忌」、「照顧」等等各種含義,這也就不難理解「顧みる」的意思是「照顧」了。但是中國人往往看到了「顧」字很難反應出「かえり」,這個就是中日在面對詞彙時出現的不同反應。

還記得文章開始問我「打開」是什麼含義的日本人嗎?其實他是很努力在學習中文,並且開始學會使用「孤立語」的思維思考單獨的每個漢字,但是,實際上對中文完全不了解的日本人是不會這麼思考的。

比如,有一個特別漢語式的日語詞語叫做「要冷蔵」,這個在很多日本產品上都能看見它的身影,很簡單,意思就是「需要冷藏」,但是許多日本人將這三個字直接理解為一個單詞,根本理解不了「要冷蔵」如果作為孤立語時「要」是「需要」的意思,也就更加難以引申了,如果和日本人說「要計算」這種漢語思維造出來的詞的時候,雖然日語中沒有這種用法,但是日本人多半會理解不了。

中文作為象形文字的引申

這就是日本人在學習中文時的疑問,中國人在學習母語的時候遇到了不會的漢字的確是能標拼音,但是拼音不像日語中的假名可以用於書寫,而且拼音對於漢字的圖形記憶沒有任何幫助啊!

這個其實就是漢字作為象形文字的優越性體現了,如果遇到不會的字,一般會翻開詞典,查找偏旁部首、筆畫、拼音等條件將文字「鎖定」。

但是日語缺乏漢字作為「象形文字」這方面的用處,我來淺顯的舉個例子。

比如說日語中的「輝く」,其中的「輝」就是「輝」的繁體字,其實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光明」、「閃耀」的意思,但是沒有幾個日本人是通過「輝」的「光字旁」來直接了解他的含義的。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和製漢字「峠」,這個是一個高級日料的名稱,中國人喜歡把它成為「山上下」,但是它的確確是個日語單詞,意思是「山頂」,有個「山字旁」,對中國人來說哪怕是不告訴意思,也能知道和山有關。

這就是為什麼在當年《聲の形》上映的時候,好多日本人看成《蟹の形》的原因了,中國人壓根就不會出現這回事。

寫漢字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昭和時代,網際網路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會有很多人學習寫漢字,並且主動了解漢字的含義,那個時代和中國一樣,奉行「字如其人」。

而這麼多年過去,平成也成了最後一年,日語漢字依舊採用繁體,保留了大量「憂鬱」、「戦闘」這樣的詞彙,再加上日本的西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就連平常使用的漢字也都在逐漸的「假名化」。

學校不重視,學生不練習,考試不在意,畢業了這些知識全部還給了老師的情況大有人在。

比如,「消息」用日語有兩種寫法,「情報」和「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information)」,問題就在於現在很多日本年輕人寫不出「情報」,而「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筆畫少,顯得時尚,還不用記「情報」的寫法,何樂而不為呢?

而我曾經看過日本一橋大學的主業,上面的「金融專業」也寫作了「ファイナンス(Finance)」,這一點也說明日語正在不可避免的「假名化」。和文化層次不再直接掛鈎。

我們能在以往的日本的「雞蛋」廣告中大量看到「玉子」和「卵」的身影,而現如今,也都變成了「たまご」大行其道了。

一些日本語言學家甚至認為,雖然在書寫漢字時會出現錯別字,會出現少一筆兩筆的情況,但是不影響理解就無所謂,那這樣的話,其實還不如變成「韓語」那樣來的比較乾脆。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日本物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316/142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