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明哥:「原油寶」史詩性爆雷 「中國銀行」到底錯在哪裡?

作者:

1

2020年4月21日,「中國銀行」發行的「原油寶」產品,發生了全球金融史上聞所未聞的爆雷事件,它不僅讓國內數千個投資者血本無歸,反而有傾家蕩產的危險。

因為投資者不僅本金被虧光了,反而倒欠了「中國銀行」1-3倍本金的金額。

在過去的2天時間裡,所有人都想知道,投資者的錢,進入了中行之後,連續發生了什麼,才導致連鎖反應,引發了核彈級的爆炸。

圍繞著中行的產品資質、交易規則、投資者適當性准入管理、交易員操作,各路媒體和專家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進行解讀、猜測。當我們請教了國際原油期貨領域專業而又精深的專家後,撰文如下,揭開了縈繞在「原油寶」產品上的面紗:

你所知道的都是錯的。「中國銀行」原油寶爆雷的終極真相

「原油寶」,確實是中行發行的、面向個人客戶發行的掛鈎境內外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產品。中行隸屬於銀監會的管理,這款產品也獲得了監管層的批覆。

然而,在實際操作層面,中行的角色,和對產品的定位,依然讓這款產品的投資者,進入了一個俗套的「虛擬盤」交易市場。

在美國,所有的做市商,都有充足的股票、期貨合約的庫存,自身作為投資者的對手盤,為整個市場提供流動性,自負盈虧。

中行借用了做市商的概念,一頭面向國內市場,創造了一個「虛擬盤」市場;另一頭為了對沖自己的風險,在美國期貨市場開設了機構投資帳戶,跑進了腥風血雨的實盤市場。

所以,傻子都能看出來,投資於「原油寶」的投資者,資金根本沒有走出「中國銀行」的系統,只是在國內空轉;而他們的投資收益,完全依賴於中行的交易員,在美國期貨市場的操作結果。

同時,「原油寶」產品顯示的期貨行情,也並非是美國原油期貨的真實交易行情,要麼是延遲顯示了,要麼是經過修改過後的。投資者所下的單,並沒有直連美國的期貨交易所,而是和「中國銀行」做對手盤。

表面上看,投資者掛鈎了境外原油期貨市場,實際上脫鉤了。

更荒唐的是,中行為了吸引更多個人投資者購買「原油寶」產品,將美國期貨交易所規定的合約最小單位1000桶,拆分成了最小單位可為1桶。吸引了大量的個人投資者(可能是大媽、爺爺們)以後,投資者發出的指令也是零碎的、不符合實盤規則的,中行則要自己整合、拆分、模擬,再到海外實盤上去複製操作。

市場變數、模擬誤差、對衝風險,環節太多,風險實在太大了。

研究《證券法》,我們很容易知道:

第一,任何境內外機構(除非獲得相應的滬港通、滬倫通等資質)不得非法代理國內公民從事境外期貨交易。

第二,無期貨經紀和結算資格的機構,不得非法代理客戶進行期貨買賣並提供結算業務。

第三,對國內的期貨交易所而言,所有期貨交易指令必須直接連接交易所,撮合成交後返回交易成功訊息。

國家處於外匯監管的要求,可能授予了「中國銀行」在一定的美元額度比例下,去境外投資於原油期貨產品,但是是否允許它轉身吸引國內投資者,用人民幣來掛鈎它自身的美元投資行為,則很值得商榷。

但是,「中國銀行」犯下的最大錯誤,還不是這一條。

2

如果你是股民,投資過股票,或者買過基金,回想一下,券商在你開戶之前,會有什麼測試嗎?

如果你要買賣創業板的股票,在開通權限之前,券商要驗證投資人:具有兩年以上(含兩年)股票交易經驗的自然人、現場簽署《創業板市場投資風險揭示書》、文件簽署兩個交易日後即可開通交易。

如果你要買賣科創板的股票,那麼要求更加嚴格:有兩年以上炒股經驗、個人投資帳戶內有50萬以上的資金。

如果要交易融資融券業務,國內的期權、期貨業務,那麼測試流程更長,對投資者的考察更為細緻,必須達到高風險偏好,才能允許開通交易權限。

這是在對投資者進行:適當性准入管理。

2019年11月8日,最高法院舉辦第九次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印發會議紀要(下稱《九民紀要》),第72條明確要求:

適當性義務,是指賣方機構在向金融消費者推介、銷售銀行理財產品、保險投資產品、信託理財產品、券商集合理財計劃、槓桿基金份額、期權及其他場外衍生品等高風險等級金融產品,以及為金融消費者參與融資融券、新三板、創業板、科創板、期貨等高風險等級投資活動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必須履行的了解客戶、了解產品、將適當的產品(或者服務)銷售(或者提供)給適合的金融消費者等義務。

如果「中國銀行」中行,以及各省分行、下轄支行,在宣傳「原油寶」產品時,理財經理,自己完整地理解了代客投資海外原油期貨產品的原理,並且將投資款的去向、期貨交易規則、虛擬盤和實盤交易可能遇到的風險,一五一十地,向潛在的投資者講述清楚了,並且對投資者的家庭財產、風險偏好、預期收益率,進行了完整的評估,那麼「原油寶」產品爆雷了,至少錯誤沒那麼嚴重。

可恰恰相反。

也許是為了完成業績,也許是理財經理自己都對原油期貨業務一無所知,也許他們真的以為這是撿大錢的機會,總而言之,「中國銀行」在投資者適當性准入管理上,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我們來看看宣傳稿。

這是來自於中國銀行官方公眾號的宣傳文字,它不僅沒有揭示適當的風險,反而在誘惑潛在的投資者趕緊入場。

如果公開場合都如此宣傳,可想而知,在銀行的各大推銷網點,面對完全不懂的大爺、大媽、退休老奶奶時,長得俊俏、口吐蓮花的理財經理們,會如何蠱惑他們掏出養老金,進入血雨腥風、風大浪大的原油期貨市場的。

打個很恰當的比方。

一旦適當性准入沒有做好,就如同把F1賽車,交給連駕照都沒有、高齡的大爺老奶奶們,讓他們上到高速公路上馳騁。如果車毀人亡了,不但不賠償他們的損失,反而向他們索要賽車損毀的錢,這不是瞎扯淡嗎?

在金融投資領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那就是:盈虧同源。它背後隱含著深刻的社會學、投資學真理:收益和風險成正比。

當一個人生抉擇機會擺在面前,你抓住它,能夠預判到這輩子四平八穩、按部就班,一眼望到頭,而不用承擔什麼風險,那麼它給你帶來的上升空間,一定是有限的。

當一款理財產品,能夠承諾保本,甚至以固定利率的回報作為底線,那麼它能夠給投資者帶來的預期報酬率,一定不會高,很可能只是跑贏了定期存款利率而已。

富貴險中求,言下之意是指,你只有充分預期自己能夠承擔巨大的風險,才有可能求到富貴。

如果有人告訴你,富貴就在眼前,彎腰就能撿大錢,卻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那麼你頭腦要保持清醒,切莫上當受騙。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426/1442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