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利世民:中共小康大計破功

作者:
話說,習近平在2015年的十三五規劃中,重新提出2020年要「全面脫貧」。目標其實最初由胡錦濤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習近平十九大再僭建出「兩個一百年」的終極假大空,小康之外,加上2049年建構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大計。

話說,習近平在2015年的十三五規劃中,重新提出2020年要「全面脫貧」。目標其實最初由胡錦濤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習近平十九大再僭建出「兩個一百年」的終極假大空,小康之外,加上2049年建構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大計。

不過,李克強在今年兩會上揭露了國家機密:「中國有六億人月入僅1,000人民幣。」今年底,中共將公布十四五規劃,大前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是舊計劃未竟全功,所謂新目標如何教人信服?

按照中共一直以來的黨性黨格,李克強沒有理由不知道,民族主義和經濟利益分配是中共統治合理性所在。「六億人月入僅1,000人民幣」之說,等同於宣告失敗。

前日,習近平透過中共宣傳機器《求是》發表署名文章,指量化指標並非唯一標準,並強說中國已經「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又有消息指,李克強在記者會的發言片段,已經在中國各網站和社交平台被封殺。

中共內部的分歧是否已表面化?不少中國問題專家都如是說。但我始終傾向相信,就像奧維爾《1984》中的老大哥,黑臉白臉唱雙簧只是麻醉民眾的手法;讓他們相信,統治階層其實有不同的派別,只要冀望當中代表進步開明的最終掌權,人民其實不用挑戰威權,不用以身犯險。

80年代蘇維埃鐵幕崩潰,中共面對存在危機,對策是透過經濟手段,維持極權專制。經濟發展只是手段,目的是證明統治的合理性和鞏固對社會的操控。中共從來都沒有改變過社會主義的根本,只不過世界各國以為,只要經濟發展到某個地步,總會導致政治制度的變革。由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到90年代鄧小平南巡,到中國加入世貿,世界各國都等待歷史終結的一刻來臨。

加入世貿後,中國藉出口工業建立強大經濟力量,中共亦放大民族主義情緒,併到處宣揚中國模式的優越性。事實上,對不少第三世界國家,能夠避免政治改革又能同時由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統治,是獨裁者夢寐以求的完美模式。曾幾何時,學者和所謂中國專家更加入吹捧中國模式,認為「北京共識」比「華盛頓共識」更切合開發中國家的需要。

社會主義制度,或許可以容得下簡單的生產製造和出口工業。不過一旦涉及到講求合約精神和信用的金融市場,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問題是,國家政府掌握了不成比例的權力和資源,若然出現糾紛,對方又是與國家政府有關連的單位,私人公司難以透過司法制度得到公平裁決。另外,當制度內缺乏制衡,管治亦缺乏透明度,自然會滋生出以權謀私的勾當。

務求以恐懼統治延續政權

時至今日,中國不但是造假大國,亦是極權專制,發展不出一個真正由市場主導資本分配的金融市場秩序,更無法根治貪腐問題。以上一系列扭曲,絕非獨裁者個人質素的問題,而是制度不健全必然的結果,也是中國面對的發展樽頸的原因。

香港,本來是中共治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但事實反映,中共寧願摧毀香港,也要實行鐵腕路線,似乎在經濟利益和民族情緒這兩道板斧之間,選擇了更易掌握的後者。中國明顯早已受制於發展樽頸,目前虛幻的太平盛世亦未必能維持下去,所以中共才急於推出各種社會監控系統,務求繼續以恐懼統治延續政權。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604/1460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