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中共是如何讓中國人喝酒品味變差的

從《水滸》一書可以看出來,白酒,其實在後來漸漸有一個名詞,燒酒,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中國農村還經常用這個詞,在明代開始出現,後來慢慢地在中國發展。在明代之前,我們所有的飲者都沒有喝過白酒的,所以杜康、李白之類,他們都和白酒扯不上任何關係。

到了清代,燒酒的技術和流行範圍大大擴大了,在社會上開始廣泛存在,而不是偶然有個酒館有這酒,但是社會的主流人群,也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喝酒,一般是喝什麼酒,其實還是黃酒,就是通過糧食釀造的糧食酒,另一部清代成書的《紅樓夢》,喝酒的場景也是大量的,沒有說喝什麼酒,但是它默認的肯定不是燒酒。因為它單獨有喝燒酒的場景,具有叛逆精神的林黛玉,不想喝日常的酒,她要嚐一下下層販夫走卒們喝的燒酒,大觀園裡自然沒有,要到外面去買,買來一喝,這味道實在受不了。燒酒不是她這樣的小姐能消受的,即使是有叛逆精神也不行。

到了民國,社會的主流人群喝的酒也是黃酒,曾經看過袁世凱過年的菜單,酒是兩瓶,都是花雕。喝白酒,並不是社會尤其是上層社會的愛好,酒自然是要喝的,當時的酒主要黃酒,同時這個時候果酒也非常多,查一查萬國博覽會中國獲獎的酒,基本上是高粱酒和果酒。應該說白酒,還是比較偏遠地區,下層社會較為喜歡,市場已經形成,但是影響力,遠不及黃酒類和果酒類。

什麼時候中國白酒流行起來了?我經常說,這個事是共產黨鬧的。

共產黨人對白酒是有感情的。紅軍從江西開始長征,這個地方,產酒是不著名了,也談不上有什麼酒的歷史和淵源,當然酒也是要喝的,那個時候,應該以糧食類的酒為主,基本上還是可以歸為黃酒類。紅軍到了貴州,過茅台鎮收繳了當地酒坊不少酒,在貴州這個地方為什麼大量產白酒,道理很清楚,這裡山高冷濕,白酒是禦寒的好工具,所以當地人喜愛喝白酒,這樣白酒就比較興盛。中國廣東白酒就不興盛,那地方熱得半死,喝什麼白酒?經過茅台之後,紅軍面臨的是過雪山草地,那個殘酷的戰爭年代,白酒是一個好東西,不但可以禦寒,還可以為傷口消毒,過雪山草地時,有一杯白酒也許就可以救一條命。所以共產黨人對白酒是有感情的,何況這個黨是工人黨,就是社會下層的,這白酒有時也是下層普通人的一個標誌,所以喜愛白酒是正常的。

國宴酒影響了社會流行趨勢。1951年要定國宴,這件事是周恩來主導的,國宴用什麼菜,中國有八大名菜魯、川、粵、閩、蘇、浙、湘、徽,這魯菜是宮廷菜,卻不被用,國宴的主導菜是淮揚菜,這是周總理老家的菜,當然這個菜口味也較大眾,講究的是精細,作為國宴的主導菜並不為過。酒,周總理是要喝茅台的,因為這酒救過很多紅軍的命,1951年,這種感情很容易理解,不過其實當時中國並無茅台酒這種酒,周要喝茅台,是因為過茅台鎮時確實收繳了很多酒。他只記得茅台鎮的酒。於是1951年把茅台鎮的三個酒坊整合在一起,成立了一個新的酒廠,茅台酒廠。於是國宴酒就是茅台酒了,燒酒第一次登上了大雅之堂。國酒是燒酒,這大大影響了普通國人的喝酒的興趣,從此燒酒廣泛流行,而代表了戰敗集團勢力的黃酒,就漸漸衰落了。

社會流行力量的推動。解放以後,中國和蘇聯正是蜜月期,大量的蘇聯的服裝、音樂、習俗影響了中國人,成為那個時代最流行的元素。自然喝酒這個事也影響了中國的取向。那時蘇聯的領袖史達林還不是俄羅斯人,喬治亞人三大能力,喝酒、跳舞、打老婆也影響了中國人的流行趨向。朋友聚會,要喝酒自然是要喝烈酒,軍隊甚至把喝烈酒作為一種文化,一種能力的表現。那時我們聽到大量斗酒的故事。這個氛圍的影響下,中國的制酒高速度增長,同時基本上拋棄了傳統的制酒工藝,都轉向燒酒生產、勾兌工藝。中國由始進入一個白酒的時代,社會上主導酒類由糧食酒和果酒,轉為燒酒為代表的烈酒。

我們說一件事有文化,首先要有歷史,同時也要和程式與長時間積累下來的講究。比如說葡萄酒,一方面它有漫長的歷史,通過這些年的積累,漸漸形成了葡萄酒的程式和方法,儲存要有方法,喝酒要有合適溫度才能有良好口感,杯子有不同的器形,不同的酒有不同喝法,拿杯子有不同拿法,才能把葡萄酒最佳口感充分發揮出來,當然這漫長的歷史中,也產生出許多的故事。這就是葡萄酒的文化。

黃酒也是有漫長的歷史,為了把黃酒的最佳口感充分發揮出來,也形成了很多程式,喝黃酒是要溫的,通過幾千年,也形成了一定的酒器的形式,包括到了近代,還要配以薑絲和話梅來改變它的口感。這都是歷史漫長的痕跡,人們為了讓這種酒喝到最佳感覺,慢慢形成了共同的規矩。至於狀元紅、生個兒子釀一罈子酒,埋在地下,等兒子考中,挖出來喝,不但體現了社會習俗,還是酒的時間的一個標識,狀元紅一般時間更長,20歲考中,那是青年才俊了。生個女兒,釀一壇酒,埋在地下,出嫁時挖出來喝,按照古時出嫁的年齡,一般就是16歲左右,所以女兒紅是沒有狀元紅年頭長。那什麼是花雕呢?我聽到一個沒有證實的說法,生個女兒釀一壇酒,埋在地下,結果這孩子三歲就意外去世了,要辦喪事,挖出來喝,就是花兒凋謝了。這酒年頭是不長的。

這白酒除了救過紅軍命的故事,喝白酒為了改善口感和什麼程式與講究?酒器有什麼要求?白酒製作有什麼特別之處?喝白酒不就是個灌嘛?

中國的白酒基本上所有品牌,都不超過新中國的歷史,有幾個沿用了以前的名氣,但是早不是那個制酒的方法,做的酒也不是一種酒了。中國哪個酒廠不是大工業勾兌出來的?自己生產,長期儲存,有這樣的事?

白酒自然也沒有什麼傳說,我們聽到的傳說都是假故事,這其中最為經典的一個故事,是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的,就是茅台酒參加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這酒不被人們關注,急中生智,把酒摔了一壇,結果酒香四溢,最後得了金獎。這是一個國人皆知的故事,但是這一個假故事。

稍微花點時間查一下資料,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國產品有2萬多種,得獎有2000餘種,酒得獎有48種,這個時候並沒有茅台酒,茅台鎮只有幾個酒坊產酒,貴州公署是送了一種酒也得了獎,這個酒並不能肯定就是茅台鎮的酒,假設它就是茅台鎮的酒,它得的也是一個銀獎。並不是金獎。

說喝白酒沒有文化,是它歷史短、程式、酒器沒有特點,文化傳說少而且假,品牌歷史都非常短。

最後,如果要說喝白酒沒有文化,可能很多人還不服,要說很多主陪、副陪怎么喝法。我總結中國今天喝酒的文化是虐待和自虐的文化。酒場之上,占據主導地位一方壓弱勢一方喝,通過虐待別人,來顯示自己的控制力。下級給上級敬酒,自己多喝,上級少喝,通過自虐表示對上級的尊敬和服從,這是文化中最惡劣和醜惡的一面。

希望中國以後喝酒,是想喝就喝,不想喝不喝,少喝,多聊,少敬酒,少拼酒,喝酒喝出趣味,而不是喝酒喝掉了性命,這才是真的是酒文化。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606/146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