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釣了一輩子魚,
卻不知道,
自己想要的其實不是魚。
——梭羅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些經歷:
明明還有要事,但仍然不禁去刷手機、玩遊戲,等回過神來才發現,一天又過去了,什麼都沒做成;
明明家裡已囤積了一堆買來沒用的物品,還是不由得點開淘寶,努力想還缺點什麼,停不下的買買買;
明明已經疲憊不堪,卻依然忍不住熬夜,第二天起床時後悔不已,然而晚上卻依然照舊。
其實這些都屬於"成癮"的範疇,小到這些無傷大雅,卻讓我們煩惱的小習慣,大到對自己,乃至他人,有嚴重破壞性的惡性成癮症。
很多人把"成癮"簡單的歸結為不自律,因而不斷地對自己施加壓力,結果卻往往不夠理想,令人氣餒。
在我看來,"上癮"本身只不過是一種症狀,而非問題本身。與其去糾結"上癮",不如去重點關注"上癮背後的問題"。如果能解開其背後的根本問題,成癮便也迎刃而解了。
什麼是上癮?
首先,我對上癮下個定義:當你難以停止自己去做某件事,並無法充分享受其中時,你便處於上癮狀態中了。
這裡有兩個關鍵點,第一,"難以停止"。這意味著你進入了一種無意識狀態,當事時,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些什麼,也沒充分意識到做這件事所連帶的後果與影響,常常是事後才反應過來。
第二,"無法充分享受"。這意味著雖然你熱切的投入其中,甚至可能在當時感覺到非常愉悅,但是這件事最終無法帶給你真正的充實與快樂,常常帶給你負罪感、空虛感等煩惱,或者是其他更不好的影響。
舉例來說,同樣是打遊戲。
如果你因為逃避學習,而打開了遊戲,忘我的一頓激戰後,才發現自己耽誤了很多時間,因此感到懊悔和自責,這便是上癮。
另一種情況是,你同樣感覺到不太想學習,更想打遊戲,但是你事先清楚的知道,打遊戲會擠占學習的時間,然而你很樂於付出這樣的代價,為了遊戲而犧牲學習時間,放棄一部分學習成果。
你度過了一段自覺美好的時光,享受遊戲的快樂,心安理得,這就不是上癮,這是你的主動選擇。主動選擇意味著,為了一件你更想要的事,放棄其他想要的東西,並積極承擔一切後果。
成癮只是症狀,而非問題本身
就像感冒所導致的發燒一樣,發燒本身並不是一種病,而只是一種症狀,真正的病因在於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同樣的,成癮行為也不過是某種潛在問題所導致的症狀而已。
很多人一味專注於症狀,同時過分的看重自律的作用,以為通過嚴苛要求自己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實在是想的太過簡單和傲慢了。
就類似,感冒時服用退燒藥,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對於嚴重的感染,給予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療才是最有效的根治辦法。
自律有其價值,但是有限。一味的對抗、壓制問題只會加重問題,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疏解,我們要像那些使我們上癮東西一樣,利用人性,而不是對抗人性。
通常,成癮背後的問題有兩點:逃避與失衡。
逃避:很多時候我們沉溺於某件事物時,並不是有多喜歡它,不過是想借它逃避我們不想面對的事情。
比如,很多沉溺於網路遊戲的少年,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致使他們成癮的原因,不在於遊戲本身有多好玩,而是源於家庭的不堪。網遊不過是一個他們逃避家庭,暫時獲得心靈寧靜的歸宿。如果不玩遊戲,他們也會找別的載體來逃避現實。
然而可悲的是,這些孩子們的家長並不了解:自己缺失、扭曲的家庭教育才是罪魁禍首。他們將一切責任歸咎於網絡,繼而把孩子送去改造學校,親手推進深淵,創造了更多的悲劇。
另一個例子來自於創意工作者,因為他們的工作往往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於是常常會為等待完美的靈感或因畏難心理,陷入拖延,為逃避任務而不由自主的摸魚,表現出成癮行為。
與之相反的,工作狂則是失去平衡的另一種極端,也是一種典型的成癮表現。工作和賺錢成了逃避人生重大問題的藉口,藉由過度忙碌逃避內心的空虛感。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終將面對虛無,但正是這種虛無感促使我們成長,尋求更高的人生意義。
往大來看,當今整個社會對娛樂和消費行為的狂熱追求,也正是來自於人們對極度空虛匱乏的精神世界的逃避。
人類心甘情願成為娛樂的附庸,最終成為娛樂至死的物種。——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
失衡:保持平衡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當生活失去了平衡,人性會本能的想要恢復平衡,而成癮就是最常見的失衡代償行為。
舉例來說,越是長時間工作的過勞人群,越是容易在回家後頂著黑眼圈熬夜,捨不得睡去。這是似乎是一種悖論,其實這種現象源於工作對個人時間的剝奪,因此人性就會反抗,試圖犧牲睡眠來換取自由時間。
頻繁的購物衝動和暴食,可能源於壓力過大,比如被迫從事不喜歡的工作、受困於不如意的情感關係。因此面對生活的困窘和無意義感,心靈會渴求掌控感,於是寄託物慾和食慾來彌補缺失,自我安慰。
性癮者,可能本身是低自尊和嚴重孤獨的表現,所以不斷尋求親密的肉體關係,來獲取一種"受認可"與"被愛"的感覺。
即便是同一種成癮表現,可能一千人會有一千種不同的深層原因。上面只是舉了些最常見的例子,僅作拋磚引玉,並不具有唯一因果關係。發現自身成癮問題背後的原因,還需要自我了解和刨析。
發現自己有成癮性問題,如何改善?
朋友,還記得我們上面提過的"自主選擇"嗎?
我們不需要戒除任何能帶給我我們快樂的事情,無論是吃垃圾食品、抽菸、喝酒、性交、玩電子遊戲……我們要戒除的是對其所上的"癮"。
我們完全可以選擇放棄一部分健康,或者決心以一周清淡飲食為代價,去盡情享受一頓垃圾食品帶來的快樂。但是我們決不可以自欺欺人,說垃圾食品不會傷害自己的健康。
明白任何選擇都有其快樂和代價,事先有意識的去選擇,勇於承擔選擇的責任和代價。這樣清醒、負責任的生活態度,本身就是避免陷入成癮性問題和其他重大人生問題的重要力量。
這樣的話,對你而言,根本不存在什麼"好習慣"和"壞習慣"之分,因為你沒有任何不由自主的行為,只有權衡利弊後,自由且有意識的"選擇"。
當然,很少人能完全達到這種理想的境界,這需要不斷練習。所以對於改善成癮性問題,這裡還準備了兩條更有操作性的策略:
1.解決根本問題在於重新建立平衡。
你可以儘管學習保持單腳站立而不摔倒的技巧,但是不要忘了,放下另一隻腳才是最好的辦法。成癮源自失衡,只有重新找回平衡,才能真正消除成癮問題。
此前的一份工作中,我頻繁關注各種數碼產品的新聞資訊、產品信息、價格動態……但是在我離職後,它們便很快淡出了我的注意力,我才意識到,我根本不需要這些數碼產品,不過是單純的想要"擁有"罷了。我只是在寄託物質和資訊,來逃避煩悶與壓力。
簡單、平衡的生活,所給我的快樂,不是任何物質能比得上的。一段離職後的空白期,成為了我當年最快樂的經歷,因為它讓我重新找回了平衡,找回了自己。
以前面提過的例子來說:
報複式熬夜者可以藉由遠離"996工作制",來重新恢復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強迫性購物者,可以通過正視此前逃避的問題與壓力,做出改變,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將匱乏轉變為對生活的滿意和熱愛。
性癮者,可以努力建立自尊和自愛,來擺脫對他人和親密關係的過份依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天生擁有強大的創造性能量。他們的心靈能量高於常人,這是優勢,但也是挑戰。
其中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點,當創造性能量沒有恰當的機會和渠道去釋放時,便很容易引發遊戲成癮、性成癮、甚至毒癮等各種成癮性行為。這類人尤其適合培養寫作、音樂、繪畫、軟體開發、發明創造等興趣愛好。
將內心激情引導至更有建設性的領域,平衡創造性能量,不僅能避免惡性成癮,更能使內心能量正向循環,獲得滿足與幸福,甚至能為世界增加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或發明家。
通常情況下,越是嚴重的成癮性行為,背後潛藏的問題就越大,失衡就越嚴重。對於過分的失衡,甚至有必要先"矯枉過正",當體會過天枰的兩端後,會更容易從中找到平衡點。
總之,失衡才是上癮的核心問題,只有建立平衡才能從從根本上戒除成癮性行為。
2.建立新習慣,替代原本的行為模式。
固然建立平衡是解決成癮的關鍵所在,然而,實際情況卻往往不夠理想:
很多人雖然做著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但是做不到說換就換;有時即便我們付諸行動,現狀也不是立刻就能改變的;自我尊重的建立也並非一朝一夕……這些現實是很常見的,所以在你真正的建立平衡之前,這裡也為你準備了一個立杆見影的策略。
那就是用新的更有價值的行為,代替此前具有破壞性的成癮性行為。
不要過分在意那些困擾你的成癮行為,關注"好習慣",而不是把注意力投注在戒除"壞習慣"上。比起"不做什麼",我們更應該去關注去"做什麼"。
如果你有熬夜的習慣,一次次奉勸自己早睡,不要熬夜,多數時候是沒什麼用的,很容易忘記。但是你可以嘗試建立早上健身的習慣,當你把注意力投注在健身目標上,想要在明早的訓練中刷新記錄,自然就會促使自己早點上床休息了。
上癮是一種受到刺激後,無意識的條件反射。建立"好習慣",意味著改變你的應激反應機制,改變行為模式。
當你感受痛苦和壓力時,不要再試圖通過飲食、購物或是發泄性慾來疏解壓力,而是可以換成出門跑跑步,做些健身訓練,或者閱讀。練習冥想也會對減少焦慮和上癮很有助益。
當你拖延著不去學習時,與其不斷刷網絡的上垃圾訊息,起來去做做家務也是蠻好的。至少你的拖延產生了價值,而不是完全浪費時間,一事無成。(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下,約翰·佩里教授的"結構化拖延法")
另外,既然娛樂是必須的,何不把娛樂建立在自己的學習和成長之上呢?
反正低層次的娛樂最後獲得的也是空虛而已,而自身日積月累的成長和轉變,會讓人感到更加充實和喜悅。大可以用玩樂的態度享受學習,不必太過嚴肅,人生本就是一場遊戲。
可是依然不願意學習怎麼辦?
如果你所要做的事情真的令你如此痛苦,那麼為什麼還要去做呢……與其逼迫自己走不想走的道路,還不如換條更適合自己的路。這樣,問題便又回到了原點——平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魔,但這未必是一種不幸。
基於同樣的苦痛,有人選擇了具有破壞性的方式來逃避,也有人利用這股力量,將其引導至更有建設性的行為上。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不但有益於健康,更增強了你的自信和勇氣,從而可以更好的去面對那些讓你痛苦的本源。
通過分析成癮行為和其內在原因,我們會看到這樣一條重要的原則:
尊重自己的人性和欲望。不要與其糾纏,而是要像太極推手一般,關注自身平衡,被拉的時候推,被推的時候拉,通過借力使力,你會驚訝於自身扭轉局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