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陳誠回憶錄:蔣介石的剿共訓練團對剿滅江西的共軍發揮巨大作用

作者:

剿共的政略

盤據江西的共軍,包括偽一、三、五、七等四個軍團,偽第十二軍,偽七個獨立師。偽江西軍區所屬各獨立團及地方武力等,合計約十餘萬人。其所盤據地區,合贛南閩西計之,最盛時期計三十縣。而我政府派軍進剿,前後歷時七年,動員兵力不下百萬。至終雖幸而犁庭掃穴,但仍未能絕其根株,致使長驅西竄,留下後來禍國的種子。

剿共軍事,勞師動眾,曠日持久,何以如是之難?記得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於役北平,在某一次宴會中,胡適之(胡適)先生即曾以此為問,我當時是這樣答覆他的:簡單的說起來,誠如貴本家胡漢民先生所說:「不是無能,就是不力」,但我以為天下事並不如此簡單。民國二十年以前,我未參加剿匪,可以置而不論。自二十年我卒十八軍入贛剿匪以來,直到現在,實際經過情形是這樣的。二十年七月,匪軍受我軍壓迫,已如釜底遊魂,而石友三之亂作,匪軍遂得苟延殘喘。同年九月,國軍再度進剿,十八軍已克瑞金,而「九一八」事變發生,剿匪軍事因而停頓。二十二年二月,再次大舉進剿,會日寇侵據熱河,進犯長城各口,國軍北調者多,匪勢乃益坐大。

二十二年十月未次圍剿開始,在此期間內憂外患,較為緩和,國軍得以專心征剿,匪遂大潰。故剿匪軍事之長期頓挫,實因內憂外患交乘迭至之所致。

再則共黨是接受共產國際領導的政黨。他們有主義,有原則,有作法,無論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都各有他們自己的一套。我在江西剿共,前後數年,從共區搜集出來的文件,數量之多驚人。事平後加以整理編訂,成《赤匪反動文件彙編》六鉅冊,約一百一十餘萬言。可見剿除共黨,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十二月十日,中央召開第二次內政會議於南京。委員長曾於十四日出席該會致詞,發表幾點重要的意見,他說:我們在國家這樣危急存亡的時候,當然要想事半功倍的方法來救我們的國家,要救我們的國家,最要緊的第一就是要「寄內政於軍令」。

又說:

現在這個危急存亡的時候,想得到事半功倍的效力,就莫過於在移風易俗上下功夫。……救國最要緊的,不在方法而在我們本身,就是要能正我們的心,革我們自己的命。

「寄內政於軍令」的意思,就是打仗要打以內政修明為基礎的仗,才能有決定勝仗的把握。軍事是一回事,政治是一回事,軍事獨立於政治之外,將士浴血戰鬥於疆場,而官吏貪贓枉法於地方,則戰場勝利的果實,為不肖官吏腐蝕以去,打勝仗也還是要失敗的。所以政治才是根本,軍事只是枝幹,軍事行動的目的,最後還是政治。

因此委員長才又提出「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口號。就是說:剿共的力量如在軍事上用三分,在政治上就要用七分,然後剿共才易於成功,也才能達成拯斯民於水深火熱之境的目的。

說到移風易俗方面,委員長苦心孤詣,尤其認為是根本而又根本的工作。他在這方面的種種措施,不光是為了剿共,也是為了禦侮而作的精神準備。他於二十二年(一九三三)一月三十日「剿匪要實幹」的演講中提到「攻心為上,攻城為次」的話,他說:「我們要攻敵人的心,首先就要把自己的心強固起來。」又說:「赤匪最怕的是我們中國固有的美德——禮義廉恥,而禮義廉恥,亦就是攻敵人之心的最好武器。」

總之,委員長所要作的移風易俗工作,是以正心為體,而以恢復禮義廉恥之固有美德為用的。我們可以說,早在三十年前,委員長已經主張「心理建設」。

委員長的心理建設之實施,可分兩方面來說:一、推行新生活運動,以轉移社會人心新生活運動始倡於二十三年(一九三四)二月,其時委員長駐節南昌,指揮剿共軍事,故即以南昌為推行此項運動之示範地點。委員長說:我們現在江西一方面要剿匪,一方面更要使江西成為一個復興民族的基礎。要達此目的,必須自江西,尤其是從省會所在的南昌這個地方開始,使一般人民都能除舊布新,過一種合乎禮義廉恥的新生活。(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講<新生活運動之要義>)他又說:新生活運動就是軍事化運動,軍事化運動就是要從日常生活做起,一步一步的確實做到「全國總動員程度」。現在許多人以為知道了站隊、演操、托槍、射擊、跳高、跳遠就是軍事化,……但是軍事化最基本最要緊的條件,還不在乎技藝之末,仍在乎精神之本。所以第一要使全國國民能夠實踐禮義廉恥。……說到眞正的軍事化,一定定要根據禮義廉恥,做到整齊劃一的程度,這就是軍事教育的精神和目的之所在。

(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講<新生活的意義和目的>)所以新生活運動,就是復興國民道德的運動,也就是全國國民精神武裝的運動。

果然全國國民都能「明禮義」、「知廉恥」、「負責任」、「守紀律」,則行同強盜的外敵,和行同禽獸的內匪,還能有存在的餘地嗎?

二、辦理廬山訓練,以轉移軍心士氣

剿共歷久無功,其原因除前面所述者外,剿共部隊良莠不齊,一般軍事幹部,有的缺乏勇敢犧牲精神,有的缺乏剿共戰術訓練,而最關重要的,還是一些部隊之紀律敗壞,不但不能為民除害,反而到處增加人民的痛苦,此為剿共困難之最大癥結。有少數不肖的部隊長,竟將由政府領到的軍費,私存外國銀行,卻說政府不發餉,以挑撥部隊感情使其叛離政府者,以故共區早就流行有「寧可給匪殺,不可給兵扎」之語,用這樣的部隊剿共,往往不免為共軍所剿,自亦無足為怪!

革命軍自北伐完成以來,士氣已漸呈低落現象,經過幾次討逆戰役,精神愈益萎靡的部隊,越來越多。如仍聽其自然,少壯老衰是無法避免的命運。以日就老衰之師,剿彼氣焰方張之共軍,又安能望其有所成就耶?

委員長發覺這是剿共軍的一個極大的危機,因而有辦理廬山訓練的計畫,決定輪流徵調剿共軍幹部,予以短期集中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刷新一下受訓者的思想,振奮一下受訓者的精神,同時並授以剿共必要的知識與技能,以期整肅紀律,提高士氣,增加戰力。

訓練機構設在廬山,定名為「中國國民黨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時我以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第三路軍總指揮本職奉派兼任訓練團團長。訓練團第一期於二十二年(一九三三)七月十九日始業,這一次在兩個月時間內,共辦理三期,九月十八日第三期結業。三期調訓學員共三千二百餘人,均為北路軍剿共部隊中之中下級幹部。據當時統計,這三千多學員中,竟有百分之七十不識字。短期訓練雖然不可能使一個文盲變成一個能讀書看報的人,可是告以為什麼剿共?為什麼先剿共?敵我的短長何在?諸如此類的問題,經過反覆譬說,他們還是可以理解的,乃至表示歡迎相接受的。所謂「聽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這就是短期訓練的精神和特點。

這三千多學員先後返回部隊以後,以前暮氣沉沉的部隊,好像注入了新的血液,精神煥然一新,戰鬥意志重新旺盛起來。相形之下,江西共軍便成了烏合之眾,再也無法掙扎,而五次圍剿遂得克奏膚功。

委員長發動的新生活運動和辦理廬山訓練,以及「七分政治,三分軍事」原則的決定,以我之見,就是剿共所賴以成功的政略。這政略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加強心理建設。曾滌生(國藩)所謂:「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二一人之心之所向而已。」他一生兢兢業業的奮鬥,說起來就是為了挽正人心。委員長之用心,與此正同,也不過欲正世道人心,使之一歸於禮義廉恥而已。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幾句被視為老生常談的話,自大陸撤守以來,更不為人所重視,以為這是已經失掉了作用的符咒。可是我們不妨反省一下,假使人人都無禮義無廉恥,我們就能反攻復國了嗎?恐怕像現在這樣保持一時偏安之局,也將無此可能。禮義廉恥豈是可以菲薄的,不過徒為「言教」的提倡,不大有效耳。我們還應在現實生活上努力求其實現的為是。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陳誠先生回憶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628/147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