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內循環出現新解讀 民眾捨不得花錢 政府犯愁

—「經濟內循環」出現新解讀 民眾「捨不得花錢」 政府犯愁

中共北戴河會議之後,對「經濟內循環」一詞作出解釋,即「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另外,中國商務部副部長近期為民眾「不捨得」花錢,傷透了腦筋。

經濟內循環先是老百姓有消費的欲望和能力,然後有實體企業的正常生產。圖為一名男子乘坐自動扶梯在北京的一家購物商場。

中共北戴河會議之後,對「經濟內循環」一詞作出解釋,即「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另外,中國商務部副部長近期為民眾「不捨得」花錢,傷透了腦筋。

在美中關係惡化以及中共病毒疫情之下,中國經濟繼續下行。當局早前提出的經濟內循環政策,被認為是閉關鎖國。光明網本周二(9月1日)發表文章寫道,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官方解釋內循環包含對外開放

上周在中南海召開的一個座談會,當局通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與多位智囊之口將「經濟內循環」格局,變更為「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澄清外界對中國閉關鎖國的疑慮。

貴州大學經濟學院退休教授楊紹政周二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經濟內循環一詞的確感覺是「對內循環」:「但是他現在改了名詞,叫國民經濟循環,就把範圍擴大了。國民經濟循環有內循環,有外循環,還有一個『新發展格局』。中國面對世界,特別是美國的圍堵,對外貿易、對外經濟這方面肯定要受到影響。面對這種情況,所以提出了『新發展格局』。」

「內循環」予人負面印象新提法重新包裝

比較此前的經濟內循環給人負面印象,楊紹政認為「新發展格局」的提法:「是在現有的國際國內經濟政治格局下,這樣說沒有那麼醒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5月中旬首次提出「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兩個月後,習近平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直到上周提出「國民經濟循環」,暗示不會閉關鎖國。

疫情之下,中國失業者倍增,地攤經濟成為僅僅溫飽的發展模式。(志願者提供/記者喬龍)

「內循環」與「國民經濟循環」無差別

對此,山東大學畢業的金融學者司令對本台說:「經濟內循環和北戴河會議當中提出的國民經濟循環,我認為兩者並沒有根本性的區別,都是中國政府做好與美國經濟以及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的經濟體全面脫鉤準備的前兆。」

光明網的文章稱,經濟內循環先是老百姓有消費的欲望和能力,然後有實體企業的正常生產,另外就是健康營運的市場秩序,這樣才能形成循環。

商務部:要解決民眾「花錢」問題

不過,如何刺激百姓消費,確是讓當局頭疼的一件事。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上周在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進行了大會發言。他說,要著力推動解決老百姓「有錢花、敢花錢、想花錢、放心花、合理花」的問題,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提供動力。

貴州天水,一女商販在路邊兜售服裝。(志願者提供/記者喬龍)

經濟學者楊紹政認為,中國民眾有沒有錢才是關鍵因素,但是:「中國國民有沒有錢不能一概而論,根據李克強提供的數據,中國有6億人,他的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幣以下,還有3.6億人,他的人均月收入是1000至2000元。對於這一部分群體來講,他們只夠基本簡單需要,不存在消費不足的問題。」

金融學者司令認為,中國居民由於長期缺乏生活保障,很多居民有儲蓄的習慣:「如果有什麼困難,將來只可能因為缺錢,導致自己的命運發生天翻地覆變化,所以他們就會高儲蓄,而不敢盡情消費。從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長期存在這個體制性問題。」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902/1496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