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聽說過一個醫療事故,那是20年前的事了。
大學同學的親叔叔,因為發燒到當地職工醫院打針。當時護士沒給叔叔做皮試,直接就上了青黴素,結果十幾分鐘後叔叔臉色慘白,呼吸急促,最終沒能搶救回來。
自從聽了這件事,我便有了一個深刻的印象:打青黴素之前,一定要先做皮試!
然而前不久,小九跟回國的同學聊天,他告訴我,在美國打青黴素從沒做過皮試,很多歐美國家都是如此。這完全顛覆了我之前的認知。
我不禁產生疑問:為什麼在中國注射青黴素要做「皮試」,而歐美國家卻不用?
什麼是「皮試」,目的為何
青黴素作為一種常見的抗生素,是從青黴菌里提取出來的一種化學物質,它的出現挽救了上億人的生命。青黴素溶液中存在降解產物,存在導致人出現過敏反應的過敏原。人第一次接觸過敏原,會在一周之內產生抗體,如果再次接觸青黴素,抗體便會攻擊過敏原。這種情況下人會出現可怕的過敏反應,嚴重可致窒息和休克。
皮試的作用,就是為了檢查人是否對藥物有過敏反應。將微量的針劑注射到皮下,如果局部皮膚出現過敏反應,那麼就表明這個病人不能使用青黴素,一旦強行使用,嚴重的過敏反應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
通常情況下,只要更換了青黴素的種類、藥品的廠家或者藥品的批次,在注射和口服用藥時,都需要再一次進行皮試。
為什麼歐美國家用青黴素不用做皮試?
有人出國後發現,有些歐美國家使用青黴素不需要皮試,這裡面的原因其實有兩點考慮。
第一,青黴素提純上存在差別。青黴素本身不會導致過敏,而是其中的降解物惹的禍。在這些降解物中,有一種叫青黴噻唑分子的物質,它會與人體的蛋白質結合,形成青黴噻唑蛋白質——這才是真正的致敏原。
青黴素提純度越高,過敏的概率也就越低,但如果提高提純濃度,那麼成本也會增加。
我國青黴素一支的價格在6塊錢左右,而西方國家高純度的青黴素要30到40塊錢。如果我們引進西方的提純技術,那麼青黴素的價格就會上漲到五六十塊錢一支,考慮到成本以及龐大的人口基數,目前採取這種普遍皮試的做法更具操作性。
歐美國家所使用的高純度青黴素,過敏率只有0.004%-0.015%,所以他們也就沒必要採取普遍的皮試措施了。
第二,皮試是綜合考慮後的辦法。西方國家雖然不做皮試,但是在使用青黴素的時候,對於那些有過敏史的患者,會有專門的過敏科醫生進行一系列的檢查,以避免出現事故。
而我國醫療資源和人口基數不匹配,人口龐大,針對過敏史患者的專門檢查不現實,而採取普遍的皮試效果,簡單可操作,而且也節省成本,所以在目前的情況下,這是最佳的策略。
皮試沒反應,患者就一定安全嗎?
皮試本身也會存在誤差,有的結果就會出現假性反應,比如假陰性或假陽性。所以,皮試沒有出現過敏反應,不一定就真的安全,也可能是出現了誤差。因此在臨床皮試時,針對不同的情況,醫生在用藥的過程中應高度警惕。
比如,有的患者使用頭孢類抗菌藥物,皮試結果是陰性,這種情況下,除了要嚴格控制藥物劑量外,在用藥的一小時內,也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一旦出現了過敏症狀,就要及時停藥迅速處理。
正因為存在假性反應的情況,所以在用藥之前,尤其是注射/打點滴用藥之前,都要嚴格進行皮試。若是出現了假陽性反應,護士一個人拿捏不準的話,不妨多找幾個醫務工作者觀察一下,綜合判斷,才能更加穩妥。
此外,2017年,中華醫學會發布了《青黴素皮膚試驗專家共識》,作為臨床指導意見,共識提供了詳細的判斷方法和依據,這樣就可以判斷皮試誤差所產生的不容易判斷的非典型表現。
無論從患者的角度看還是從醫生角度看,皮試都是保證用藥健康的前提。不但要做,還要專業和嚴謹,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