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生下半場 必須要經歷的四種失去

作者:

生活中,我們經常要經歷各種失去。

小到丟失一支口紅、一副眼鏡或者自己心愛的寵物,大到失去一位朋友、親密戀人甚至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

於是,我們難過、懊惱,甚至陷入一段灰頹的日子,無法自拔。

人到中年,才漸漸明白,與人生下半場需要面對的「失去」相比,之前的失去,不過是成長的煩惱。

人生下半場需要面對的,才是最關鍵的人生。

職場失去晉升機會

前幾天,一位同學打電話和我訴說自己的苦惱,說自己的職場生涯遭遇了「滑鐵盧」。

我勸他彆氣餒,來日方長。

他苦笑著說:

人到中年,這是最後的晉升機會,失去了,就止步於此。

因為,以後無論年齡、精力還是業務,都不再具備優勢。

出身普通,沒有助力、沒有背景,我知道,為了這一天,他努力了很多年。

就像很多懷揣夢想的中年人一樣,在職場摸爬滾打多年,拼盡全力後,猝然間,還是被現實狠狠打臉,撞到了自己職場的「天花板」。

失去晉升機會,我們痛苦、失落、不甘,但是只能接受和面對。

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要樂於承認事情就是如此。能夠接受發生的事實,就是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學會接受不能改變的事實,並尋找一條出路,是一種人生智慧。

蘇軾一腔熱血,滿腹才華,卻一生仕途坎坷,顛沛流離。

然而,在他的詩詞中,人們極少看到憤懣與隨波逐流的情緒,反倒是充滿了豁達與灑脫。

而且,職場失意的蘇軾,成了千古詩詞大家和美食家。

很多時候,吞下的是委屈,餵大的是格局。

正如一位哲人說的:「改變可以改變的,是勇氣,接受不能改變的,是度量,能區分二者的不同,是智慧。」

說到底,職場生涯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過短短几十年,無論一個人走多高、走多遠,目的都是豐富自己的人生,讓自己更加充實快樂。

人到中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和局限,都會遇到人生的「天花板」。

努力之後,順其自然,不苛求、不頹廢、不活在別人的目光下,找到自己真正的精神支點,過好當下,才會活得更豐盈的人生。

「目送」子女漸行漸遠

「十一」期間,參加了閨蜜老顧兒子的婚禮。

婚禮儀式上,當兒子手捧鮮花,向新娘說出:「從今以後,我想陪你一起吃飯,一起看日出日落……為你撐起一個沒有風雨的家」時,坐在觀禮席上的老顧,忽然淚流滿面。

認識她二十幾年,第一次見她流淚。

以前,無論是經歷職場的浮沉還是生活的磨礪,都沒見她如此失態。

婚禮結束後,我打趣她:「人家結婚都是新娘的母親不舍,你添人進口,有啥傷心的?」

老顧紅著眼圈說:「很複雜的心情。在心裡,覺得他還是個孩子,沒想到,忽然就要頂起一個家過日子了。知道時間快,但沒想到它這麼快。」

很多時候,孩子的長大,都仿佛是瞬間發生的。

他第一次上幼兒園,隔著欄杆哭喊媽媽的樣子還歷歷在目;

初中時,第一次離家住校,拐進校門口時,單薄的身影有點孤單;

大三暑假,他說不回家了,要和女朋友一起準備考研……

眼見著孩子漸漸長大,欣慰又心酸。

儘管早就看過那一句:「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但是,事到臨頭,還是忍不住流淚。

演員黃磊,對女兒黃多多一直寵愛有加,為女兒的成長付出很多。

12歲時候,黃多多第一次站上舞台,與何炅搭檔,飾演賴聲川導演的話劇《水中之書》中的女主角水兒。

首場演出的時候,黃磊卻沒有去為女兒加油。

當天,他發長文說:

我怕看到站在不遠處舞檯燈光下的她,突然想到她已長大,想到她即將漸行漸遠,想到她已經是一個獨立而勇敢的小姑娘,我怕這份驚喜來得太快太突然,我還沒有準備好。

我擺脫不了對孩子那種特殊的依戀式的柔軟的愛,但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歸是要割捨、放棄、離開。

孩子走向未來,父母只能目送,一程又一程。

無論多不舍,都要含淚笑著放手,並在心裡默默祈禱和祝福。

這種失去,孕育著希望,也許是中年人最心甘情願的一次放手。

健康悄悄溜走

人到中年,很多人忽然意識到,自己不禁累了。

以前熬個通宵,凌晨洗把臉,可以繼續做好第二天的工作,如今,偶爾晚睡一回,好幾天緩不過神;

以前一年到頭也吃不了幾片藥,現在各種健康問題層出不窮:經常失眠,血壓血糖忽然高了,腰酸腿疼成了家常便飯,牙齒開始怕冷熱酸甜了……

放眼周邊,那些熟悉的中年人,幾乎沒人能倖免於難。

一年前,我聽著周圍的人慨嘆這些「人到中年,身不由己」的話,還在心裡竊喜自己「身體倍棒,吃嘛嘛香」,所以,冬吃雪糕夏吹空調,該熬夜熬夜,想吃啥吃啥,百無禁忌。

直到去年冬天,我突發闌尾炎,住進醫院。

雖然手術順利,恢復也不錯,但是之後明顯感覺精力大不如前。

不得不繳械投降,開始善待在人間風吹雨淋幾十年的凡體肉身。

村上春樹說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裡面供奉著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

而這個善待和保持,其實應該從年輕時開始。

大衛·凱思樂在《人間生死書》中說過:「失去是複雜的,且極少毫無緣由的發生。」

尤其對於健康來說,往往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因此,不要仗著年輕,就無節制地熬夜,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不斷給自己加碼。

不理性的拼命,會讓身心緊繃,繃著繃著,就斷了。

李開復曾在《向死而生》裡反省自己:過去沒日沒夜的拼搏,此刻換成了一次又一次,跟死亡之間的討價還價。

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關愛健康,從當下開始。

合理飲食、適當鍛鍊、不熬夜、保持好心情,無論難易,貴在堅持。

與父母的別離

前幾天,去參加一位朋友母親的葬禮。

葬禮上,那個一向老成持重的中年人,淚流滿面,哭得像個孩子。

一遍又一遍說著節哀順變的話,自己的眼淚卻也忍不住淌下來。

人到中年的我們,是不是無論如何不舍,無論怎樣努力,都要學會面對與父母的別離?

40歲以後,好像每年都要參加幾場葬禮,逝者大多是親戚、朋友、同事的父母。

當初無所不能的父母老了,他們不再走路帶風,不再硬朗結實。

一場微不足道的感冒、一次意外跌倒、甚至一次再正常不過的睡眠,就可能就成為此生他與這個世界的無聲告別。

人到中年,無論是成功人士還是普通人,大多見過一些生老病死,但是,事到臨頭,還是沒有誰能看透生死。

提起演員鄧超,人們往往想到他詼諧搞笑的樣子。

但是,前年父親節,他的一則微博,曾看哭無數人。

是寫給他去世父親的。

「爸,剛剛試著給你撥了一個電話,已經是空號了,好希望電話能通,哪怕是陌生人,我會聽很久很久,爸,節日快樂,愛你!」

鄧超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從小十分叛逆,與家教嚴格的父親水火不容,兩人的關係曾一度降到冰點,相對無言。

長大後,他終於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開始發憤圖強,演藝事業越來越好。

正當他想好好孝順父親的時候,2011年,父親卻患尿毒症去世。

子欲養而親不待,大概是這世上最大的憾事了。

所以,當父母健在時,我們必須格外珍惜。因為,父母每天都在悄無聲息地老去,與他們的此生離別,隨時都會到來。

生前盡孝,勝過死後嚎啕。

既然這種離別是必然,除了對他們好一些,更好一些,還要盡力過好自己的人生,讓父母安心。

這樣,才能坦然面對終將到來的離別,不必懊悔不已。

這個世界的常態是,給你一些東西,過一陣子,再拿回去。

長大以後,我們終究要學會面對這些失去。

在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些失去,使我們真正成為一個成熟睿智的中年人,目光遠大,無憂無懼。

餘生,願你珍惜擁有,無懼失去,過好當下,與這個世界溫暖相擁。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15/1512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