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與其評價他人,不如充實自己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某人就愛打扮自己,卻不收拾自己的家;

某人就是個吃貨,整天想著哪裡有好吃的;

某人整天在看手機;

某人胖成那樣了,還不知道鍛鍊

……

諸如此類背後議論他人的話,在我們的日常聊天談話中屢見不鮮。

這種對他人的評論大多是在評論這個人的短處,就算是評論長處,出發點大多也是出於對他人長處的嫉妒。

喜歡評論他人的人,總是喜歡抓住別人的短處大肆評論,似乎他人全身都是缺點。

在世界上,無論貧富貴賤,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而且,往往短處比長處要多一些。所謂長短,大多是人的性格所決定的。

人類從誕生語言開始,就有了議論的能力,隨意評價別人也是每個人的自由,任何規則和法律都不會禁止我們背後議論他人。

正是這種「自由」,才讓我們可以肆無忌憚地的議論一個人。在議論他人的時候,往往會帶著「放大鏡」去看待對方的缺點,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他人的短處上,而選擇性忽視他人的長處和優點。

由於這種「放大缺點」式的評論方式,讓我們看待問題只會盯著事物的負面,對正面的問題往往會習慣性忽略。

形成了這種看待問題的方式,對最親近的人無疑是一場災難:我們只看到配偶的缺點,只看到孩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卻看不到他們的長處和優點。久而久之,壓力在自己心中越積越多,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焦灼不安。

我們在評論別人的時候,往往是從自身的立場出發的,我們對他人的評判是按照自己的標準進行判斷的。當我們在嘲笑某人的缺點時,內心其實想的是:如果換做我,我一定能做的很好。當我們嫉妒某人取得的成就時,內心除了羨慕,還有一種換做是我會更成功的心理,從而感嘆時運不濟,怨天尤人。

俗話說:一個人越缺少什麼,就越喜歡強調什麼。

我們在議論別人時,如果只盯著別人的缺點,其實更多的是看到了自身存在的缺點,但自己又不願面對自己存在的問題,便會通過貶低別人而得到一種可憐的心理安慰。同樣,對別人的長處不屑一顧,在背後大肆議論的人,往往是自己不具備他人那樣的長處,卻對他人取得的成就進行語言攻擊,這其實是一種自卑情結。

評論別人,其實就是在評論自己。

每個人都有所長有所短,與其抨擊別人的缺點、嫉妒別人的優點,不如讓自己變得充實起來。

我們要保持包容、謙虛的心態,通過別人的缺點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別人的長處也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雖不一定要做到他人一樣的成就,卻可以作為我們的模範,從而提高自己,實現真正的自我。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竹素先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02/1540930.html